APP下载

政府主导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0-03-03司徒春兰刘勤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政府

司徒春兰,刘勤

(广东海洋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法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概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党中央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党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伟大战略。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乡村德治与法治水平的体现,关乎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乡风文明建设融合了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内涵丰富,意义非凡。

乡风文明建设涵盖着良善的村风、和美的家风与朴实的民风,是一个由个体文明向整体文明发展的格局,关乎着乡里村外的每一个村民的全面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层面上,是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内涵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精髓与进步的现代文明的融合,是对传统文物等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对传统戏曲、编织手艺等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发扬;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层面上,又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中央、省、市、县与乡五级机构对文化服务功能的辐射,是政府引导与鼓励乡贤、农村精英分子进行文化创作以及对文化市场的活跃;在移风易俗的层面上,是对农村、农民的陈规陋习的剔除及对封建迷信的抵制,对农民素质修养的提高及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视,是满足与丰富每家每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创建过程。

二、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其权能的发挥,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如何正确把握政府乡风文明建设的角色定位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文化建设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其包括了公共文化的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学术界有不少学者针对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徐铜柱(2010)看来现代政府应当是“服务型”的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树立有限政府的职能理念。张元忠(1992)认为政府肩负有文化行政管理的职能。文化市场的监管是政府行使文化行政管理职能的表现,是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条理和执行力地通过宏观调动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的指导和监管的过程。政府行使文化行政监管职能是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明确导向性等特点的。曹志来(2006)则认为政府在开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中应发挥的是主导性作用,以明确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领域,同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需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尤其是针对需要政府投入财政资金支撑的项目应当建立实效反馈与民众需求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政府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乡风文明建设政府担任的角色应当是政策的制定者、市场的监管者、服务的提供者及活动的支持者。

(一)政府是乡风文明建设规划与政策的制定者

党中央历来对农村的文化建设都是给予相当的重视,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大会都从政策的层面上对农村的文化文明建设进行了用心的探索。从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教育,到历年来政府相关部委发表的关于“三下乡”、送科技至农村、支教乡村等活动,近乎每一年国家都会根据农村当时的实际文化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对乡村文明的建设进行规划。政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制定具体的方案,因地制宜的分类别进行指导,有助于上下级相互贯彻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有助于乡村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进行,有助于形成“一体多元”的文化结构,使得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政府是乡村文化市场发展的监督者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必须严格规范和整顿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指导下,政府在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看到营造农村文化发展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尤其需要提高基层政府文化行政职能的行使,加强监管基层文化市场的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乡镇为点,提高乡镇文化监管站的作用,健全相关文化市场运行体系,对于肆意宣传色情、封建迷信等腐朽低俗文化的演出、出版物与网吧等文化经营活动坚决打击。

(三)政府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新时代下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提供文化公共服务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满足乡民一致的基本文化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农村文化市场的服务体系健康发展以及提升农民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模式,这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政府服务水平与能力的体现。政府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要求其在注重落实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当加大财政资金的运用,完善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制度。

(四)政府是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

政府是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和组织者,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对文明创建的力量是奇大无穷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少不了政府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这要求政府应当培养一支有着专业水平和较高政治素养的公务人员,通过各种监督机制、考核体系等方式激励公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其深入乡村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政府要注重充分发挥新型农民这一创造与价值建设主体的作用以及新乡贤的智库功能,支持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及乡贤精英的文艺创作。

三、政府主导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乡村思想领域的建设,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乡风文明离不开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文明。政府参与农村思想道德的建设,包括对村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对个人品格的塑造,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对个人、社会、国家信仰信念的确立。从政府的视角出发,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采取宣传教育的方式。政府可利用自身具有的影响力,发挥其指导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乡村中结合农村地形、人文特色采取通俗易懂的宣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例如,邀请思政领域专家到乡村进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理论的宣讲,普及乡民的政治认识,引导村民正确的世界观。

第二,重视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平台、方式和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加强农民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例如,可以采取戏台搭建、戏曲表演等形式以表达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加强村民道德工程的建设。基层政府通过在乡村组织表彰先进人物的道德模范活动,例如,在乡村中举办票选“仗义村民”“贤惠媳妇”“爱岗员工”等方向的先进道德示范征集活动,以宣扬团结友爱、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乡风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夯实。对此,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抓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大农业的技术引导,加强税收优惠,切实落实惠农富农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得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保障、有提高、有富足。

其次,政府要继续深化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督和支持乡村文化市场的发展。通过加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干部的对乡村文明的建设工作的认识,培养与锻炼,提高其服务乡村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职能。政府可结合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例如乡村中的特色山水、平原、江河、地质地貌开展旅游开发,以打造“农家乐”为主题,一方面促进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宣扬乡村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村落文化。

再次,政府可联动当地有经验、有技能的文化工作者,鼓励其组建成为合作社以发展具有乡土风情和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例如刺绣、编织手艺品等。此外,政府可通过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的引导组织民间力量利用春节、元宵夜、龙舟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文化节、美食节等方式活跃乡村文化领域的市场环境,传承传统文化。

最后,政府加强“法治”意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做到行政有法可依。政府在一手抓乡村文化繁荣的同时,必须另一手抓好管理工作。普及农民的法律意识,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乡村中肆意经营淫秽、暴力、赌博等败坏乡村风气的文化作品及活动要坚决给予取缔,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和教育。同时,政府应当积极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引导乡民进行理性的文化消费,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的传播宣传报道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与健康文化,引导农民提高鉴别文化的能力,自觉抵抗低级趣味与庸俗文化活动。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夯实乡风文明建设文化基础

要实现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文化一体多元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处理好优秀的农耕文化,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问题。从政府的视角出发,这就要求政府在对待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时候要做到辨别、激活与创新。

一方面,政府人员应当懂得辨别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乡村中流传下来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统文化应当加以弘扬,尤其需要激活儒家文化中有关传统美德的教化功能。采取制定文化扶贫政策和鼓励先进文艺工作者下乡创造以及引导乡贤文化精英等方式,挖掘及保护好乡村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需求的落后、过时的糟粕部分,应当明令禁止宣扬并逐步在基层农村中清除。

另一方面,政府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政府需要从机构调整到人员配置,再到经费保障,设备和文化资源增持上都有所提高。公共文化建设从倡导以来,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出现偏重城市,而轻视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这就导致了农村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出现发展不平衡、结构混乱无序、成效不足等问题。政府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通过发挥县乡两级文化机构的服务功能,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例如在县级机构设置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服务点,实施免费对村民开放的政策;在乡村设置农家书屋、微型电影院、体育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等。

此外,政府应当积极探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资金投入方式。没有资金与财政的保障,乡风文明的建设是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的。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指导方,应当为公益性的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政府的财政投入应当瞄准以下四个方向:第一是主要投入建设和完善基层的文化设施网络,有效实现农村文化设施的覆盖;第二是用于引导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农耕文化,尤其是特色农村文化的保护上;第三是用于开展乡村公益文化活动,奖励文化保护与鼓励乡村组织对传承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上;第四是用于乡村文化精英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引进及基层文化的培训项目上,让这部分文化工作者安心立足于农村,扎根于农村,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建设更为文明的乡风。

(四)打击村霸与黑恶势力,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与心安势稳的生活环境是乡风文明的基础。

第一,村霸与乡村黑势力的存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毒瘤和阻碍,必须坚定不移地给予打击和铲除。政府应当依法追究、从严惩处在乡村地区把持和操纵基层政权,侵吞乡民利益,利用家族、宗族势力称霸一方的乡霸势力,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敲诈勒索、聚众滋事等侵害乡村群众利益的黑恶势力,依法取缔在乡村、城郊等地方有组织从事“黄赌毒枪”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鼓励检举行为和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

第二,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突击整治,长效而无死角般的扫清伤风败俗现象。政府结合乡村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全面调动行政各个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小组,深入扎实进入农村进行专项的整治行动。尤其是加大对婚丧礼俗、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市场整治。从源头出发,加大督促检查,简化婚嫁与丧葬的程序,严惩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大肆地进行封建迷信、邪教舆论的宣导活动,同时引导乡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杜绝盲目的攀比,奢侈浪费等。同时,强化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谐和美的新风气。通过在乡村中推进以家训家规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建设以礼治家、互爱互助、团结乡邻的家庭邻里关系。

四、结 语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全面振兴乡村的美丽蓝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追求。乡风文明建设,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破解农村的道德精神和文化建设的难题,增强政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构建农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政府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风
漫说文明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