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的多维视角建设:以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2020-03-03商海岩董长瑞
商海岩,董长瑞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一、序言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研究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对研究生打好经济学基础、挖掘创新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经济学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新教育方式,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好基础准备。多维视角建设网课是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承接了初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在难度上与初级微观经济学相差不大,但在涉及的广度上远远超过初级微观经济学,涉及了福利经济学、不确定性经济学、跨期消费和双边市场等理论。这些理论在一个学期内讲完,显然压力较大。网课能够解决教学时间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具有“5 any”的特点,即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课程(any course)任何学习者(anyone)任何章节(any chapter),网课能够把课堂资源节省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突出重点,专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课教学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正确利用网络教学形式既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是改变教育理念、适应时代要求的探索。
二、网课建设多维视角的理论演进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知识的自主发现来洞察知识的内在脉络,自主掌握知识。不过,奥苏贝尔也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认为“先行者”也就是教师,负责新旧知识联结的搭建,组织学生完成学习过程。[2]斯滕伯格则强调了教师并不是“组织”,而是“启动”,即运用策略实现对新知识的引入。他认为可行性高的策略更容易使学习者接受新知识。[3]比如,教师教授经济学的均衡概念时可以引入物理学的力学实验,这是帮助学习者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的方式。除了策略,场景在教学中也很重要。学习过程并不是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在社会场景中的认知过程。班杜拉提出了学习者可以通过与环境的充分融入进行学习。他强调学生学习具有自主的特征,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学生可以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4]场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认知。
协作学习理论进一步指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近水平的合作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积极提升认知水平。李甦、方芳通过文献的聚类发现,协作理论的研究强调集体认知水平,注重对参与者能力的研究。[5]臧小芳、谭建国阐述了补偿性媒介理论发展的一些成果,认为单纯依赖环境的构建是不够的,网课学习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图式难以整合。[6]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习惯于传统学习的学生容易产生网络多重平台难以取舍、网课资源难以组织及网络协作中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
建构主义者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教学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观点,认为个人与情境的互动可以逐渐演化成较高的认知水平,学习者完全可以依靠学习资料、协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7]斯皮罗提出了由低级知识到高级知识学习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他认为,利用网络的各种案例,学习者可以多角度构建知识,这样比单一资料构建的知识更具有灵活性。[8]张学元等指出网络教学的不足在于互动不充分、“意义”建构不够紧密及情境的创设不能引起学习者的互动心理等。[9]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学者俞平按照结构主义的思想提出了CPFS方法。[10]他根据中国个体的学习特征,将知识分成概念和命题,将和新概念联结的图式称为概念域,将所有与概念相关联的抽象网络概念图式称为概念系,将等价于一个命题的图式称为命题域,将一组相关图示称为命题系。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抽象学习能力,有利于网络情况下学生将单一概念和命题通过抽象思考推广到难度较大的概念和命题上,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网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策略、场景设计及协作学习三个方面。基于这些理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其网课建设应该突出研究生的学习特色,从多维视角进行构建,同时不能脱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个中心。
三、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多维视角建设的难点
明确了建设维度,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在建设中还有一些与现实结合的难点问题,这些难点既有所有网课共有的,也有经济学所特有的,其中经济学所特有的难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的参与度难以保证
中级微观经济学建设网课后,学生的参与度有一般网课存在的问题,比如体验感差异、教师交流困难及可监督性管理难等问题等。一些相对比较感性的课程,如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等,其网课在传递知识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理科、工科等抽象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网课,保证参与度就比较困难。中级微观经济学属于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在讲授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去理解经济学。该课程逻辑性较强,学生如果有隐性逃课现象,则难以跟上下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保持参与度,不能走神。针对这种情况,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网课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二)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中教师的职业疲劳
教师每天面对电脑讲解,没有学生的响应,很容易出现职业疲劳。职业疲劳表现为教师将课堂公式化。比如,教师将经济学分解成几个要点,上课只是对要点进行讲解,不对内容进行扩展、演绎等。又如,教师不更新课件,知识相对陈旧,上课无精打采。职业疲倦尽管各行各业都有,但在经济学网课中更容易出现。因为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扩展难度大的课程,如果没有教师的努力,很难呈现精彩的课堂。
(三)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筑牢基础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矛盾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有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要点、难点、关键题目的解答都有成熟的教学方案。跟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经济学知识。但要形成创新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必须通过大量训练才能掌握。因训练过程艰苦,很多学生比较厌烦。要达到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融合为一体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考试制度、教学时间资源配置方面进行改革。
四、案例分析: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的实践
(一)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的平台及对象
山东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组依托于省教育厅的项目,从2017年开始筹办网课,主要依托智慧树平台,同时,结合微信群、QQ群及学习通平台等,多平台、多视角地进行建设。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经济类和管理学类的研究生,每年有500余人的规模。课程组的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师在掌握基本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网课进行了多年的筹划和建设,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二)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的主要实践
1.在平台中以前沿知识引领知识创新
经济学创新的源泉主要是对传统理论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对世界研究成果的借鉴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11]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定期发布各种前沿资料,追踪经济知识前沿,开展小组读书活动,通过微信群进行协作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双边市场理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前沿的资料,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结合数字经济前沿知识分析其福利效应。这些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2.在师生互动中,以场景和资料环境增强体验感
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都强调场景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引导者不能强加自己的观点。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在讲授博弈论时,鼓励学生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合作博弈的模拟,针对不同情境进行讨论。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还主动对标国内外经济学教学领先的高校,建成了范围广、搜寻方便、可靠实用、对接前沿的经济学资料库。
3.在课下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中级微观经济学依托智慧树和学习通平台,激励学生进行协作学习,通过互助式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激活群体积极性是一门艺术,需要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带领大家对深层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带动大家讨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并不是同一层次的,有的学生相对比较积极,有的学生则相对消极,也有的学生喜欢“搭便车”,在其他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既应该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也要适当关注积极活跃的学生,[12]首先将知识通过问答形式传授给学生,然后按照梯度方式传输下去。另外,学生之间对彼此的知识层次较为了解,学生之间认识时间长,在多个课程体系中有协作的经验,比较默契。当然,教师也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应注意协作学习的进度,关注关键学生的引领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将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在网课教学制度建设中注重维护师生积极性
在网课中,师生难以面对面学习,容易造成教师的疲劳,使教师难以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学生在无监督的情况下学习容易出现“挂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中级微观经济学强化了如下场外因素:一是强化网课的听课制度,研究生院、学院督导老师及课程组老师都要听课,以填补网课的监督空白。在激励措施上,通过课件建设、案例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积极引导教师保持积极性,让教师一心投入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网课建设中。二是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课程组通过各种问卷和调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个别要求进行回应。课程组还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对经济学保持兴趣。运用各种在线表扬、激励措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方面得到正反馈机制的暗示,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多维目标的改革,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网课建设更加突出了网课的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经济学各门课程的网课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
(一)教育理论与网课实践结合,以确定网课建设目标
网课虽然是新生事物,但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以往的教育理论依然适用于网课建设。传承以往的教育理论既是建设网络课堂的需要,也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依据。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社会学习、协作学习等理论阐述了教师引导、场景、协作对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确了网课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应抓住创新能力形成这个核心,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链接新旧知识的能力,运用场景等资源建设好网课。
(二)承认师生的教育信息不对称性,突出网课优势
教师不可能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研究生。研究生本科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如果采用统一的进度、教育方法和考核方法,则会扭曲学生的努力方向。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课的展示优势和知识整合优势,多维度建设网课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在场景中的想象力,为学生经济学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三)重视师生在网课中的疲劳现象,不断创新手段
与面授相比,网课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传送的师生默契,缺乏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在缺乏反馈激励的情况下,师生在网课教学中容易产生疲劳。中级微观经济学网课建设应该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引入场景,将面授难以展现的经济学故事展示出来,同时,通过多方位链接,建立起开放性平台,让学生可以共享多个教师的教学,从而多角度理解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开放性竞争,更精细地做好讲解工作。今后还可以运用AI技术对学生的喜好进行精准定位,通过角色扮演、积分激励等方式防止师生疲劳。
总之,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难度较高的课程,要想做好网课的建设,应该遵照教育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让师生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