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活力党支部建设路径
2020-03-03高思航华盈鑫刘一琳
高思航,华盈鑫,刘一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一、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背景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指出,普通高校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在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的路径。[1]
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不同,我国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侧重于理论教育和研究,重点强化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以培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社会特定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以技术创新、开发研究为主。[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往多数是在职研究生,具有职业背景。随着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除去在校集中上课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仍用于工作实践。因此,相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常常存在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相对轻视操作能力的问题。此外,在现今高校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的背景下,由于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分度较低,两者的地位和定位逐渐模糊,造成研究生群体主观意识薄弱、缺乏能动性,进而在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中出现多种问题。
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应起到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优良学风建设的作用,但传统意义上的横向党支部建设模式在研究生活力党支部建设与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基础及自我要求存在差异,支部基础不均衡
自入校开始,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就存在劣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竞争激烈,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中国在线数据调查显示,56%的考生报考专业型硕士意愿更高:首先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占比约为27%;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型硕士,这类原因占比约为25%;最后是因为学制时间短,这类原因占比约为18.5%。这也间接反映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能力相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较低,而更短的学制时间和在校时间导致学生为党支部的建设发展所花费的精力减少,学生对自身在党支部中发挥的作用和对党支部发展规划的要求降低,党支部整体的基础薄弱,支部成员的时间、精力不足与自我要求的降低,导致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在评优评奖中难以突出。
此外,学校、学院下派先进党支部名额时通常是在考虑人数基数占比、日常表现、突出贡献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将名额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虽然在考虑共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公平公正,但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和个性突出的党支部而言,指标分配并不公平。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在主观上受限于支部基础的劣势,客观上受限于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学院、学校等长久以来的“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评优评奖难”的恶性循环的思维定式,看似“平均分配”的指标并没有均衡考虑支部的基础水平。对于个性突出的党支部来说,长板的突出不足以弥补短板的缺失,其在综合评价的标准下丧失展现长处的机会,看似“平均分配”的指标并没有充分考虑支部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生较少的学科存在弱势,支部成员发展不均衡
研究生党支部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同时,应和学术研究发展融合,助力学科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党支部多建立在班级、年级上,党、团支部内各成员参照党员发展标准,在一名普通学生成为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的各项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进行推选。但当被推选学生的入党动机、群众基础、理论水平、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表现、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情况无明显差异时,支部成员难免会优先推选本学科方向的学生,最终导致学生较少的学科存在弱势,支部发展不均衡。
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各学科方向党员人数增长比例与各学科学生总数存在相关性,学生人数少的学科党员增长比例相对低。2016级硕士研究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8个党支部,包括5个学术型党支部和3个专业型党支部,所辖学生总数为263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2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11人。其中,地质学方向学生78人,勘探开发方向学生111人,地化环科方向学生15人,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方向学生59人。2016年,学院在设立党支部时,党员总数为93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0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3人。其中,地质学方向学生37人,勘探开发方向学生32人,地化环科方向学生3人,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方向学生21人。到2018年底,党员总数为137人,增长44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增长24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增长20人,增长占比分别为54.55%和45.45%,两者相差不大。其中,地质学方向学生增长12人,占比27.27%;勘探开发方向学生增长18人,占比40.91%;地化环科方向学生增长3人,占比6.82%;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方向学生增长11人,占比25%。
(三)制约活动开展的条件不同,支部活力不均衡
由于研究生群体存在特殊性,以培养类型为单位建立的党支部在活动开展条件上存在差异,以专业为单位建立的党支部在纵向的培养方案上存在差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的党支部在横向的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和矛盾都会影响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导致支部发展活力不均衡。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通常在校跟随导师进行实验研究,从时间、空间上来说都更便于支部活动的开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通常分散到各企业工作站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影响了支部的运转及活力的提升。以专业为单位建立的党支部,支部成员覆盖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由于专业人数不同造成党支部规模差异过大,进而出现理论教育战线延长的问题。
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学院内部如果专业较多,就会造成支部规模过大、成员过多不易管理的组织问题;学院内部如果专业交叉较少,就会致使支部内部分块化、分散化,造成支部凝聚力降低的问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党支部活动,虽然一年级的新生党员容易统一管理,可是在二年级之后,学生进入各个教研室与课题组承担科研项目,党员更加分散,活动则更难以开展。而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支部活动的传承性与继承性难以保证,造成年级之间的党支部僵化固化,人为造成“隔板”阻碍不同年级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制约党支部活力提升的效果。以班级为单位建设党支部,会存在由于导师不同、学科方向不同而造成支部成员课程安排、时间安排不统一,活动开展时间难以协调,活动开展形式难以创新,活动开展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由于日常交流不足,支部成员在组织建设、支部规划、发展新党员等问题上容易产生不同意见甚至分歧,大大降低党支部的活力、组织力与凝聚力。
三、基于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活力党支部建设路径分析
基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解决传统的以专业、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带来的支部基础不均衡、支部发展不均衡、支部活力不均衡等问题,淡化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党支部的分歧,打破传统的党支部模式,在以学生类别划分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以导师姓名排序划分班级的基础上,在同年级内跨越硕士类型与班级,基于学科方向构建研究生党支部,实现硕士类型、班级、学科方向的交叉联合,建设创新型的党支部建设模式,促进研究生党支部活力提升。[3]
(一)理论专业双管齐下,建设复合学习型党支部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4]研究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支部活力。基于学科方向构建党支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较少的学科在推选中存在弱势的问题,而且能够增强支部成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促进支部成员进行学科交流,建设复合学习型党支部。
基于学科方向构建研究生党支部,支部成员的课程安排、时间安排相对集中,党支部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会议内容与活动形式,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开展自由学术报告会,多维度提升支部育人功能。党支部通过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双管齐下的支部活动,促进党员理论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科的发展,有力提升支部的理论学习活力与科研活力。
(二)强化党内监督功能,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考察积极分子的机制日趋完善,入党程序日趋严格,入党后的继续教育逐渐常态化。根据发展党员的流程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由班级团支部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以及发展对象的培养则由党支部完成。基于学科方向构建的党支部,能够通过支部成员对积极分子的了解,加强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贯通培养考察阵线,强化监督功能。
基于学科方向构建研究生党支部,支部成员的整个考察培养过程会涉及团支部和党支部两个群体,而同一学科方向的学生往往住在同一间宿舍,或修读同一门课程,或在同一个办公室进行科研合作,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相处交流,彼此之间更为了解,能够更好地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更好地强化研究生党员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更好地发挥同级监督的作用,有助于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支部的稳固发展。这种考察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党支部与团支部紧密联系,高效快捷地处理好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党支部工作、人员考察培养等信息接洽环节,为党员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三)党团班深度融合,多角度考核评估支部工作
党支部的组织力的强弱与其肩负的群团工作使命相关联,党支部的群团工作能够直接转化为其在考核评估中的竞争力。基于学科方向构建党支部,可以构建“党建带团建”的发展模式,形成“团建带班建”的运转模式。
基于学科方向构建的研究生党支部,在评估考核被考察对象的平时表现时,可从班级、团支部、党支部三方面进行评估,使非党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更加自觉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贡献自己的力量,党支部也能更好地在基层支部活动中团结动员基层群众与团员。在进行工作评估时,支部发展“显绩”与支部党建“潜绩”可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与公信力。基于学科方向构建党支部,能够打破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类型局限,保证各支部党员人数均衡、党员质量平衡,使支部活动开展更为顺利,各支部在评奖评优等活动中的机会相对均等,从而增强支部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的反馈机制,促进支部发展。
四、结语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点工作,党支部的活力提升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基于学科方向构建党支部,细化专业类型,跨越硕士类型、班级,能够使理科、工科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高度的职业道德相融合,激发党支部的活力与创新力。高校可以采取理论专业双管齐下、强化党内监督功能、党团班深度融合等措施,建设复合学习型党支部,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多角度考核评估支部工作,从而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