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策略
——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2020-03-03张福娟

关键词:食品精神职业

张福娟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化工程系,辽宁朝阳122000)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1]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反映出食品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是对食品从业者职业精神的检验[2].一个职业群体,有了职业精神,就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无数医护工作者,不惧死亡威胁,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前线,可爱、可敬、可歌、可泣,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员工技能的企业占 9% 左右,而最看重员工职业精神的企业高达 85%[3].因此,无论从国家需求,社会行业发展,还是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都提醒我们要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体现为“德”与“技”并驾齐驱[4].

1 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观念建构与价值追求,既体现为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体的要求,又体现为个体对职业生活的能动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品质的有机统一[5].具备职业精神是作为一名职业人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职业精神是一种信仰.职业精神是一种吃苦耐劳、忠诚专一、敢作敢当、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是一种敢于为本行业奉献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精神,是指不仅要精通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挖掘自身内在潜力,提高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热爱食品行业,对食品加工技术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服务群众、对社会有贡献,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培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其中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又有其特殊性.该专业并非当前社会热门的高薪、高回报专业,就业门槛低,工作时间长,一线岗位条件艰苦,大多数食品企业为“三班倒”的生产工作模式,所以很少有学生在择业时以食品专业作为他们的第一意愿.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该专业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比较低,尤其是通过单招政策招来的学生,他们的初衷可能仅仅是给自己一次上学的机会,拿一张文凭而已,属于被动选择.他们对所选择的专业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对未来的就业没有更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对本专业热爱程度不高,再加上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低,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是无从谈起;他们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有些学生只注重职业的功利性,却忽视了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因素使他们毕业后很少从事食品加工专业的工作,使职业教育成为空谈,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势在必行.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将更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大幅度提升和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3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师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应积极探索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养.下面阐述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3.1 改革课程设置,将职业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中

3.1.1 设置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全程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

第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针对新生的多种形式的专业介绍讲座,对本专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让他们知道自己将来能学到什么、应该如何学、将来能干什么、去哪干、有什么待遇、能够获得什么级别的薪资、哪些人做的特别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介绍一些往届毕业生职业成长的优秀事迹和业内的名人轶事,让学生看到有希望的未来,让他们意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不蹉跎岁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本专业的动力,坚定学好本专业的决心.同时,在入学教育阶段带领学生到食品实训车间、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认知学习,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在大一基础教育阶段,通过思想政治课等通识选修课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为自身职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内源性力量.用弘扬工匠精神确立学生劳动光荣、享受劳动、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自我发展的职业观,而不能将劳动视为一种束缚,那样的话,“只要肉体的强制或者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6]教师让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职业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了解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第二个阶段为任务实施阶段.通过专业课的课堂学习和实训实践、企业实习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产生并树立职业的自我认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指导学生根据食品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第三个阶段为择业和就业阶段.就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不能只通过薪金待遇一个指标进行择业,要看到职业的长远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解读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平台,针对不同性格、特长、爱好、能力的学生给予最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迈向崭新的职场.学生进入职场后,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包括新的职业定位、职业状态、职业困惑等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

当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了兴趣,有了认同感,有了热爱,产生了责任感、自豪感,在职业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便会促使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从而达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融合和相互促进.

3.1.2 增设食品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使学生从单一的、分科的食品加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向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渡,如增设企业管理、机械设计、工厂设计、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力求学生能够在更符合真实的职业情景和典型的商业流程中学习与实践,掌握更全面的职业本领,更深入地理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术更深度地融合,为食品行业发展服务.

3.2 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精神的培养

如今,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粗放式培养措施,已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注重学生品德、品格的培养,才能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将“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尽职的精神、职业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执业资格考试”和“企业访问回馈”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在每学期期末,将职业精神的考核作为总体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进一步明确职业精神培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

3.3.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职业精神

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改变教学主体,由传统的教师是教学主体向学生是教学主体转变,而教师转变为教学引导者.改传统教学为项目化任务式教学,这就要求学生自己统筹学习,包括基础知识的预习,项目的计划准备,任务的统筹、实施,产品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及时加以指导.通过分组教学,对实训产品的评定评价,对优胜小组的奖励激励政策,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团队合作协作,提升了学生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认可度、职业信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职业精神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些对职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放射诊断法在早期胃癌的鉴别分型以及筛查工作中都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且其对于提升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改善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 ,通过对早期胃癌患者施以切除手术治疗,可显著提升其5年生存率至90%以上。

3.3.2 注重教师的实践教学,促进职业精神

食品加工专业是工科类专业,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主要遵循校企联合的原则,既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又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最终开发出把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验证理论和丰富理论[7],增加实践课的比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热爱.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食品职业技能竞赛,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磨炼他们的心智和抗压、抗挫折能力;使学生通过和参赛团队的切磋交流,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而获取自信、成就感和自我认同.

3.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职业精神

学校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顶岗,积极参与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及改进,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接受最新的行业知识,增强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职业精神,这样教师便会在专业课教学中不由自主地渗透职业精神,将职业精神培育渗透、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构建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双提升的课程体系[8].

3.3.4 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传播职业精神

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加入兼职技能型教师队伍,给学生授课,让他们传授多年积累的宝贵的操作经验和技艺,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让能工巧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师傅”的工匠精神产生崇高的敬意,产生为所选择的食品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神圣的使命感,确立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深化他们对职业精神的认知.

3.4 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

3.4.1 践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9].学生通过工厂培训、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充分地感受到严格规范的企业制度和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中“师傅”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职业追求都会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师傅”的一言一行都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敬业的职业品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研发性思维的形成,从而不断地对职业精神产生认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有机融合,获得更大的进步,使之终身受益.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竞争的残酷性,看清楚就业现实,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化怨天尤人、消极被动的情绪为不断进取的动力.

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与评价.“师傅”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包括职业技能水平、工作能力、职业态度、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依据最接近企业需求的评价标准给出评分等级.企业学徒试点班负责人把这种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行业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工匠型”人才,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3.4.2 挖掘校企文化内涵,筑牢学生职业精神

学校应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在融合中逐步渗透职业精神[7].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文化阵地如板报、网络、专栏、广播等,或者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讲座、晚会等,宣传职业精神.专业教师可将企业的人文精神、敬业精神、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经营理念、服务理念、战略目标、企业的社会使命等职业精神内涵与食品专业课程相融合,弘扬职业精神.学校也可请优秀企业家来学校开展讲座,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及人生感悟,和学生展开近距离的交流,让学生感受企业家精神,从而内化职业精神,让学生融入行业、融入企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优秀的职业品质,筑牢职业精神.

3.4.3 发挥榜样引领力量,塑造学生职业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在耳濡目染榜样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启迪,不断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往届优秀毕业生和职场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引领学生塑造职业精神.

3.5 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机制,把职业精神融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

高职院校可以形成一种对毕业生终身负责的理念和机制.在学生毕业设计阶段,学校让学生和各位专业课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师生分组,一位专业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负责几个学生.专业课教师通过平时授课、实训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利用和学生谈心、交朋友等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及时扫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在思想上少走弯路,坚定职业信念.学生毕业后,教师要及时关心学生的工作动态和心路变化,当他们遇到职业上的挫折和失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扶,让他们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3 结语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职业精神的建立和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同时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食品行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弘扬企业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学校的一日为师,终身负责的育人理念,让整个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崇尚职业精神并为之奉献的共同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食品精神职业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我爱的职业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