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2020-03-03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戴 航

引言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品质,更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使命。“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义务。然而,目前高职思政教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甚微,整个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基于“工匠精神”背景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项积极而正确的举措。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

(一)“工匠精神”概述

关于工匠的定义,传统意义上指那些具有工艺专长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范围已经扩大了,泛指所有的工人、从业工作者。“工匠精神”指的是工人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的优秀精神。而且,“工匠精神”还包括细心、耐心、毅力等各种良好的品质,包括敬业精神。所以,“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很深刻的,职业不同,时代不同,“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工匠精神”是职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优秀职业精神,对于个人以及企业的良好发展而言,“工匠精神”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

(二)“工匠精神”的表现

“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工人的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专业钻研等等各种精神品质。敬业奉献指的是工匠们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断钻研,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以及产品性能,从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贡献。精益求精指的是工匠在工艺技术方面不断琢磨,实现技术的改良,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使产品更加完美。在追求产品质量的道路上,工人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专业钻研指的是工人认真钻研技术的核心内容,学好专业技术,在技术方面不断深入,力求技艺精湛。对于不同的职业而言,“工匠精神”的表现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本质是一致的。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契合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契合

工匠精神属于我国重要的优秀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和时代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具有高度一致性,尤其是在目标和内容上,都是高度契合的。

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主要是侧重于教育的职业性以及技术性,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工匠精神”中,“德艺兼修、以德为先”是其重要的精神内涵,这和高职思政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是如出一辙的,所以二者在目标方面是完全契合的。

从思政教育内容来看,高职教育强调教育的职业性,对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而“工匠精神”中包含的敬业奉献、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内容和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完全吻合的。同时,“工匠精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实践性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政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过程中进行渗透,知行合一也是“工匠精神”追求的内容。所以,高职院校形式多样的实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将“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明显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高职思政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能光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而且,“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思政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会获得丰富的经验;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特别是现在推行“课程思政”策略,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课中都必须融入思政教育,这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力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其实是一条“价值锁链”,能将各学科、各专业中包含的具有多元化的碎片性价值理念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所有课程合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局面。

三、“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时代。从经济的发展角度而言,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素质非常强的多元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人才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技能,更要具备多种职业能力,有非常强的适应性。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敬业奉献,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程要大力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在教学目标、标准、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培养目标体系

在“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当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对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职业精神。思政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同时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工匠精神”的内容完全融合在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中,并做到时时贯彻,处处渗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高职思政教师在设立课程目标的时候,应当纳入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让思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这样的思政课程目标体系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一旦学生具备了“工匠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便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当代每个企业的诉求。所以,高职思政教师要特别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以工匠成长提升过程,对思政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

高职思政课程本身有非常严密的理论体系,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思政课程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尤其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力改革,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引入企业的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多案例,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然而,这些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案例学习只是理论学习的补充,以致于学生无法在案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只是获得一些表面上的认知。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当将现代企业的工匠成长历练过程融入思政课堂,将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来了解工匠的成长历程,使学生因此获得深切的感受。就课程内容设计而言,高职思政教师要在学习模块中融入“工匠精神”,并进行榜样式教学,利用职业素养特别优秀的工匠为榜样,让学生对职业素养获得清晰的了解,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素养发展方向。由于专业不同,每个行业的“工匠精神”特质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高职思政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精心挑选不同的案例,使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平时思政教师要对社会各个行业进行了解,了解时代“工匠精神”以及一些优秀的工匠,并将其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素材。

(三)以工匠现身说法,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深化高职思政教学改革,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以及情境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是新媒体时代,学生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电子游戏以及社交网络已经非常熟悉,简单的课堂情境教学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和无趣。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教育,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带领学生到企业亲自实践,或者安排企业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工匠为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经常参观工厂和车间,去亲身体会工作人员的敬业、专注、耐心以及认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亲自去看,去听,去观察,去了解,从而在内心对“工匠精神”形成深刻的体悟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课堂上的说教式教学以及模拟教学更有意义也更有力量。除此之外,高职思政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并请企业的优秀工匠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各种技术,还能亲自感受优秀的“工匠精神”,从优秀的工匠身上看到很多可贵的品质,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四)以“工匠精神”为主体,抓好课下思政教学

在新时代,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非常容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影响,被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益至上这些思想毒害,这些和“工匠精神”都是相悖的。所以,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削弱负面思潮对学生的影响。然而,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思政教育,并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例如,思政教师在周末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电影或者纪录片等等;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读后感。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公众号以及微信群,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定期在这些平台上分享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文章,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鉴于“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的高契合度,高职思政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并以培养“工匠精神”为重要目标进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