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切入点

2020-03-03颜丽婷

辽宁丝绸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颜丽婷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甚至许多综合大学的思政教育,都只是思政老师在唱独角戏,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如何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忽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无法同向同行,形成联动现象。并且,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中缺乏兴趣,应付考试了事,学校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无法有效地落实。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什么是课程思政?有人认为课程思政,其实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它既不是指具体的某一门思政课程,也不是指新增某一门思政课或者要把某一门思政课程取缔掉,而是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思政内涵和思政因素,促进思政教育和非思政教育相融合[2]。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将马列主义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挖掘体现各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和资源[3]。还有观点认为课程思政不是一种新的理念,而是大思政理念,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呈现[4]。

综合上述各方面理念和阐述,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将思政课程的核心和精华融入到各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和各类专业教师共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将思政课程教育进一步改进、夯实,将专业课程教育逐渐做足、做深;既要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要畅通德育教育的微循环系统,在各环节、各方面、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多维度地将立德树人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各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在高职院校中遍地播种、生根、发芽。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丰富。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们面临着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交锋,面临着多元思潮文化的冲击,他们即将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迷茫、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人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否有用武之地,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诉求是否正当等等。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需要所有老师对学生做好价值观的准确引导和精神塑造,使高职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思想和道德。

如果思政课程中没有专业知识的融合,思政课就是空洞的、没有温度的,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未来的发展起不到太多的指导作用;如果专业课程中没有课程思政的融合,专业课就没有思想高度,无法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只有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协同培育学生的国家情怀和人文素养,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他们走出校门之前,就储备足够多的美德,在自信、果断、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等等良好品德的支撑下,参与社会竞争,接受时代检阅,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切入点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重要力量[5]。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起着立德树人的指引作用。习近平指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1]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然后才能担当起领路人的责任。

1. 思政课重引领,更要触及灵魂

思政课教师一般都有很强的政治理论功底,教学内容紧扣前沿理论、紧跟时代大局。但高职学生普遍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听课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政课程理论多、说教多、总结性强,但是与具体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得不够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课程中所举人物和事例离自己太遥远,像在听天书。因为,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对本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或先进事例会比较感兴趣,而这正是思政老师所缺乏的。因此,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团队到各专业团队中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就像医院在解决复杂病例时常采用会诊的形式,思政教研室可以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备课的形式,多交流、多研讨,了解专业特点,了解专业建设,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了解行业文化、职业岗位,了解国家和社会对行业人才素质的需求,了解行业中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例,从而提炼出能够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具有专业特色和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更新到不同专业授课内容中,制作出专属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资源。这样,思政课中融合专业知识,使得思政课程不仅有高度,还有温度,有亲近性和针对性,使思政课程中的核心要素切切实实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2. 专业课植信念,还需润物无声

拓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空间,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在思政课程中传达给学生,这是学生获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还不够,在专业课程中也要进行传达,想方设法把思政理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在整个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要比思政课的课时量大,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要比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更容易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也更具有影响力和感化力,专业课教师也可以成为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扭转“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与专业老师没有太多的关系”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培训,深入了解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及时把握国内外的实时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素养。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尽可能缩小与学生的思维差距,这样也有助于专业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找到方法或切入点。其次,邀请思政课教师共同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共同开发思政教育资源,做好课程的再设计,深度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工匠精神等信念和精神无声地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增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意识教育,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使得专业课程不仅仅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具有了思想政治高度,使得专业教师不仅仅只是一个教书匠、手艺人,而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

四、结语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不仅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授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还为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品德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进行不断思考和反省,激发了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和改革。只有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全面性转变。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要点,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融合、与技能提高相融合、与职业素养提升相融合,让思政课融入专业课,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