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女性价值观的表现研究
2020-03-03李晓霞
李晓霞,刘 静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全新的视角呈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女性的成长历程。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命运抗争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不得不思考故事背后的女性价值观。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生活的不易,命运的摧残,让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为现代女性价值观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价值观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因此,小说呈现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其魅力所在。
一、《飘》的两位女性人物
《飘》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的人物塑造方法,用这些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描述一段动荡的历史和人物的成长历程。通过不同性格人物的成长,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的深远影响,这种性格组合的描述方法也对后世小说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
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爆发时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美国,战争摧毁了佐治亚州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斯嘉丽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战争改变了她拥有的一切,她只能凭借勇气和智慧,用双手创造新的天地,改变命运,也拯救了家族,她始终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斯嘉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自由的一生。她是当时男权社会的反抗者,一生都在追逐想要的生活,时时感到束缚和压力。斯嘉丽的一生,是女性内心渴望的一生,她打破了当时美国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和禁忌,超出了束缚女性发展的困境。[3]
(一)斯嘉丽的公然反抗
斯嘉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没有走上母亲心目中“中上等”的妇女之路,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成为一位与命运抗争的女性。从小,斯嘉丽就是一个任性、叛逆的孩子,喜欢翻篱笆,对母亲及嬷嬷的教导熟视无睹。在爱情方面,斯嘉丽呈现出的气概是令人为之动容的。她主动告白,这是当时社会规则所不允许的;在被拒绝后,斯嘉丽赌气嫁给了查尔斯,虽然是赌气,但仍旧是斯嘉丽为婚姻做出的自主选择。斯嘉丽对待爱情表现出的勇敢、坚韧,是当时社会女性所没有的,这是她内心女性意识萌芽的开始。正如斯嘉丽所说:我再也忍受不了这样无休止地勉强自己,永远不能凭自己高兴做事。[4]随着战争爆发,斯嘉丽很快变成了寡妇,应该披上黑纱、心如止水,然而在一次义卖舞会上,斯嘉丽竟然走向舞池热舞,用实际行动公然反抗旧传统,再一次挑战男权社会的各种规则和礼教,她的女性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斯嘉丽变得更加勇敢、独立,她买下了一家锯木厂,抛头露面,和人做起了生意,她从不因为风言风语而退缩。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斯嘉丽放下了一个大小姐的尊严,操持家中的一切。
一个从小受着传统教育的女性,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斯嘉丽勇于追求幸福,在努力生存中不断冲破传统男权的束缚;在生活的磨砺中,她的思想和行为都得到较大的飞跃,成为女性主义的战斗者。
(二)隐忍、温和的玫兰妮
和斯嘉丽有着截然相反性格的玫兰妮,是一个集众多良好品质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她的反抗是隐忍的、温和的。表面上看,传统礼教对玫兰妮的教育是成功的,她的行为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惬意,但并没有抹杀玫兰妮的女性意识。可以说,玫兰妮和斯嘉丽生活环境的差异,也造成了两者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抗是不同的。首先,玫兰妮善于表达自己的观念,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曾对艾希礼说道:我恐怕难以同意你对于萨克雷先生作品的意见。[4]玫兰妮对艾希礼观点的反驳,是她女性意识的萌芽,也是对传统男权社会的一种隐忍的反抗。其次,在斯嘉丽到舞会跳舞,玫兰妮选择站在了斯嘉丽这一侧:如果有人敢说你一句半句,我就会起来对付他们的。[4]外表柔弱的玫兰妮的反抗不像斯嘉丽那样直接,她温和、优雅,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天使,这个外表柔弱的女性,却做到旧制习俗不允许女性做到的程度,成了家中的核心支柱。[5]她是不容忽视的旧制的反抗者。
二、《飘》中女性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一)放弃宗教信仰
虽然斯嘉丽每天在母亲的带领下念《玫瑰经》,但仅仅是一种形式,斯嘉丽并没有用心去体会经文的含义,这也为她放弃宗教信仰埋下了伏笔。当得知艾希礼和玫兰妮订婚后,斯嘉丽没有祈求上帝赐给她爱情,而是主动向艾希礼表白,虽然结果不好;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全家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斯嘉丽扛起生活的重担,踏着塔拉庄园的红土奋斗。从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来看,斯嘉丽都不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而是一个务实者,她坚信,在困境中,上帝并不能为她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而自己的双手却可以。斯嘉丽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进入教堂。放弃宗教信仰,意味着传统礼教对斯嘉丽思想统治的失败,也为斯嘉丽接下来的种种行为奠定了基础。[6]
(二)追求个人自由
在当时的传统礼教中,女性是不允许主动表白的,而斯嘉丽从小也被教育成依靠柔弱、温和来博取男性爱慕的对象。这个16岁的少女,显然是不赞同这种观念的,她是一个爱情的勇士。艾希礼订婚后,斯嘉丽觉得玫兰妮处处不如自己,便勇敢出击,向艾希礼袒露心声。她不在乎礼教,不尊崇社会规则,勇敢追求心中所爱,追求身体上的自由和心的自由。当斯嘉丽成为遗孀后,人们觉得她应该沉浸在悲伤之中,恰恰是这种理所当然让斯嘉丽喘不过气,萎靡不振。这个17岁的孀妇,面对又一次环境的压力,主动释放自己,在舞会穿着丧服跳舞。
(三)努力开创事业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成为男性的陪衬和附属,这样才是被社会尊重的角色。社会要求女性,要为周围的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心境,这种女性价值观念,影响着每一个阶层的女性。她们为了他人而活,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而斯嘉丽作为传统旧制的抨击者,很显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7]当发现丈夫缺乏生意头脑时,斯嘉丽主动开拓自己的事业,逐渐摆脱男人的制约。当时的社会认同的女性就是一种很笨的角色,而男性则是无所不能。斯嘉丽坚韧、勇敢、智慧,在一片非议中从家庭走向社会,走进那个只有男人的领域。
三、《飘》中女性价值观的复杂性
斯嘉丽的行为散发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她内心深处仍旧有着对南方上流社会的认同。[8]从小锦衣玉食,让她不知民间疾苦,随着战争的爆发,她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爱情、地位都受到影响,她无比厌恶战争。斯嘉丽遭到艾希礼的拒绝后,负气之下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婚姻。接下来的每一次公然反抗,都是受到当时形势所迫,斯嘉丽的女性意识是受环境以及生存的压力推动而发展的。在她看来,名誉、道德、礼貌都是奢侈的,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她不能贫穷,在生活重新稳定之后,斯嘉丽仍旧希望像母亲一样优雅、高贵地活着,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贵妇。母亲对斯嘉丽精神影响还是很深的,这也是斯嘉丽女性价值观的复杂性。一方面,她摒弃传统旧制度,厌恶男权社会;另一方面又期望像母亲一样成为女性的楷模。
四、《飘》中女性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斯嘉丽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挫折的态度值得现代女性学习和借鉴。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女性乐观和坚强的品质,无论生活多么煎熬,斯嘉丽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相信明天会变得更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斯嘉丽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让上帝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打倒的。我要熬过现在贫穷的现实生活,我不会饿死的。”[4]斯嘉丽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对她的爱情和婚姻也持乐观态度。当瑞德离开她时,她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爱他,甚至连失去一生最爱的艾希礼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消极悲观。在斯嘉丽的心目中,无论现在多么糟糕,明天太阳升起后都会是一个美好的日子。[9]
起初,斯嘉丽的父母是她最大的依靠。斯嘉丽的母亲埃伦是个优雅美丽的淑女,她良好的教养和亲切的性格总是给斯嘉丽最大的心理安慰。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斯嘉丽都认为只要母亲在她身边,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斯嘉丽的父亲奥哈拉在她的心里是那么的勇敢和坚强。当塔拉庄园衰败时,埃伦死于疾病,奥哈拉精神失常。斯嘉丽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从没有受到这样无情的打击。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成了别人的生命支柱,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甚至斯嘉丽认为是自己爱情对手的玫兰妮,当亚特兰大城市沦陷时,斯嘉丽选择了原谅她,毫无怨言地照顾她的生活。她从玫兰妮平静的脸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斯嘉丽把玫兰妮当成是知心朋友。虽然斯嘉丽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在处理一些事情时行为极端,但她热爱生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于直面困苦的生活,有着男人一样坚忍不拔的气概,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飘》中的这两位女性都是当时男权社会的反抗者,只不过两者反抗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斯嘉丽从一名少女成为妻子,最终走上女强人之路,她的反抗之路走得更为彻底和坚决,这也意味着她遭受了更多心理上的压力,是当时反抗旧制度的新女性代表;玫兰妮的反抗是温和的,她外柔内刚,用智慧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扬,成为当时男性社会里的核心人物和精神依托,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