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二章

2020-03-03战国

领导月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敌手天意齐景公

[战国]孟 子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①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②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③敏,祼④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⑤,逝不以濯?’”(《离娄上》)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⑥。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尽心下》)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2版《四书章句集注》)

【注释】

①女:嫁女。

②丽:数目。

③肤:美。

④祼:亦作“灌”,古代祭祀中的一种仪节,把酒倒在地上迎接鬼神。

⑤执热:触热、苦热。

⑥厥角稽首:厥角、稽首皆为叩头之意。

【译文】

孟子说:“政治清明的时候,道德不高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不太贤能的人为非常贤能的人所役使;政治黑暗的时候,力量小的为力量大的所役使,弱的为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由天决定的。顺从天的生存,违背天的灭亡。齐景公曾经说过:‘既然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接受别人的命令,只是绝路一条。’因此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去了。如今弱小国家以强大国家为师,却以接受命令为耻,这好比学生以接受老师的命令为耻一样。如果真以为耻,最好以文王为师。以文王为师,强大的国家只需要五年,较小的国家也只需要七年,一定可以得到统治天下的政治权力。《诗经》说过:‘商代的子孙,数目何止十万。上天既已授命于文王,他们便都为周朝的臣下。他们都为周朝的臣下,可见天意没有一定。殷代的臣子也都漂亮聪明,执行灌酒的礼节助祭于周京。’孔子也说过:‘仁德的力量,是不能拿人多人少来计算的。君主如果爱好仁,天下就不会有敌手。’如今一些诸侯想要天下没有敌手,却又不行仁政,这好比苦热的人不肯洗澡一样。《诗经》说过:‘谁不以炎热为苦,却不去沐浴?’”(《离娄上》)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摆作战的阵势,我善于作战。’其实这是大罪恶。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征讨南方,北方便怨恨;征讨东方,西方便怨恨。说:‘为什么不先到我这里来?’周武王讨伐殷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周武王〔对殷商的百姓〕说:‘不要害怕!我是来安定你们的,不是同你们为敌的。’百姓便都把额头触地叩起头来,声响好像山陵倒塌一般。征的意思是正,各人都希望端正自己,那又何必要战争呢?”(《尽心下》)

【简析】

孟子身处战国暴虐乱世之中,最大的理想是国君能以“仁性”发而为“仁政”,这一点在《孟子》七篇中反复出现的“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有最为精简的体现。综合这七章的内容来看,孟子明确认为,国君如果发政施仁,必将无敌于天下,根本原因有三:一,上天有好生之德,施行仁政是顺应天意,必定“自天佑之”,反过来说,施行暴政必定“逆天者亡”,所以《尽心下》中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公孙丑上》中说:“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意”具体表现为“民意”,顺从天意也就是顺从民意,顺从天下之民的心意,自然在天下没有敌人,所以《公孙丑下》中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种必然的结果,《离娄上》形象地比喻为“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认为施行暴政的国君实际上都在“为渊驱鱼”,而施行仁政者“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三,如果政治清明必定人心雪亮,道德不高的人必定乐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天下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施行仁政的国家,国君怎么会还有敌人呢?有人说,综合这三个方面,将“仁者无敌”理解为“仁者力量最强无可抵挡”也并非不可以。但是,由于孟子本人极其厌恶“功利主义”和“军国主义”,将“仁者无敌”理解为“仁者势不可挡”显然是违背孟子本意的。我们只能说,身当战国暴乱之世,孟子希望能用国君“发政施仁”则“沛然谁能御之”这样的逻辑来诱导当时的大国之君由“追求功利”的富国强兵之道而逐渐走上本为“安宅正路”的仁义之道,最终实现普天之下的“天意”与“人性”。

猜你喜欢

敌手天意齐景公
与“敌”共舞
晏子劝戒
被嫌弃的齐景公
不带着怒气做任何事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如果爱有天意
天意
天意
李健 『假如爱有天意』
不带着怒气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