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度视角下国学启蒙教育的当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0-03-03王云飞

教育观察 2020年44期
关键词:国学儿童文化

向 燕,王云飞

(1.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广西南宁,530007)

一、问题的提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国儿童启蒙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周易·蒙卦》中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从秦朝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再到宋朝的《三字经》《千家诗》,明朝的《幼学琼林》,清朝的《弟子规》等,都可以看出国学启蒙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随着西方儿童启蒙教育思想的输入,国学启蒙教育逐渐走向衰弱,甚至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被边缘化、模糊化,失去了其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教育功能与意义。另外,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国学启蒙知识也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课程,而是被纳入语文教学中,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度认为“语文=国学”,其被轻视的程度可想而知。同时,儿童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国学启蒙知识没有发自内心地感兴趣与热爱,学习国学启蒙知识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另外,国学启蒙的课堂已让位给全新的小学教学模式,成为学者们私下研究的对象,失去了其原本应该享有的地位。这些都造成了如今国学启蒙教育失宠与断层的局面,国学启蒙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时代的关注。

随着20世纪末“国学热”的兴起,许多著名的学者、专家重新审视了国学教育,国家领导人及相关教育部门也大力支持国学教育,国学教育重新被人们认知、重视,逐渐回归公众的视野。从现代科学研究的视角出发,国学启蒙教育反映的虽然是某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却体现出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凸显出启蒙教育的科学性,赋予了儿童启蒙教育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国学启蒙教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认同,对其价值与意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对国学启蒙教育的关注度的提高,一些歪曲的社会因素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如受到功利化、娱乐化的影响,国学启蒙教育在当代出现教学内容流于文字表面、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教学目标功利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国学启蒙教育的当代价值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儿童中华文化特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还是中华文化有效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正确看待与运用国学启蒙知识,是教育者急需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二、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何谓“国学”

关于“国学”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鸦片战争后,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一些学者为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重振民族精神,把我国固有文化称为“国学”。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习会序》中提到:“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1]国学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界说:一是指一国所有之学,二是指先秦诸子之学,三是指孔子之儒学。这三种说法实际上都是指古学。[2]江凌在《试论国学和“新国学”》中指出,界定新国学,首先,应有历史的眼光、发展的态度;其次,应有全球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最后,应有时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3]对于国学概念的诠释,虽然学者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它的根本内涵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可以说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对当代国学的重新定义与诠释,新国学将以前的“传统”与当今的“科学”结合起来,被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内涵与新意义。

(二)何谓“启蒙”

“启蒙”一词自古就存在,且与当代的意义相似。后汉的应劭在其著作《风俗通义·皇霸·六国》中提到:“每辄挫衂,亦足以祛蔽启。”意思是从自己常常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中,也能够得到足以改正缺点的教训,得到教益。[4]宋朝朱熹著有《易学启蒙》一书,主要让初学者入门学习《易经》的知识。后来,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掀起了启蒙运动,这时中国学者对“启蒙”一词的理解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从中国当时最迫切的需要出发,强调启蒙就是要摆脱封建专制和迷信思想的束缚,高呼科学理性、民主政治和个性自由等。[5]“启蒙”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英语中是“enlightenment”,意思为“启迪、开导”。其中“light”有“点亮”的意思,因此,启蒙有为在黑暗中的人指引光明,使蒙昧者变得有知识、明白事理的意思。《辞海》中关于启蒙教育的解释为:开发蒙昧。[6]康德认为,蒙是认识之蒙,但不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对象知识之蒙,而是主体自身思想能力之蒙,所谓启蒙就是要改变思想方式。[7]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启蒙强调的是摆脱束缚,从思想上获得自由,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何谓“国学启蒙教育”

基于对“国学”和“启蒙”概念的分析,“国学启蒙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第二,通过国学启蒙教育,挖掘出儿童潜藏在内心的潜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好奇心;第三,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实践,满足儿童内在的文化需求,增强民族情感,促进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第四,国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品质的未来接班人,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承、发扬与创新责任的教育。

三、国学启蒙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文化维度,培养儿童民族品质

启蒙教育是人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信仰建立的关键期,是民族的铸魂工程。儿童出生时是“世界人”,在某一环境的熏陶下才变为“某民族人”,其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就是民族文化。布鲁纳曾说:“一个教育系统必须使文化中的成长者在该文化中寻得一套认同。如果没有的话,那些成长者就会在追寻意义的途中绊倒。人类只能在叙事的模式中建构认同,并在文化中找到它的位置。”[8]“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国学启蒙教育是中华民族命脉的根本,它能把民族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为社会主义培养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因此,国学启蒙教育是当代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是儿童健康品质的保障。

(二)心理维度,激发儿童全脑启蒙

随着人类对大脑研究的深入,教育者从人类大脑复杂的分工合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全脑开发的教育新理念,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左右大脑的分工协作,全面正确地看待儿童的启蒙教育。全脑启蒙是开发左脑半球思维和右脑半球思维,促进脑的全面、均衡发展的启蒙教育。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团队研究脑科学得出:人在朗读诗的时候,除了会激活和阅读相关的脑区,还会激活与音乐相关的脑区。[9]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天文地理、民族特色的建筑、博大精深的医药、丰富多彩的绘画等知识,还包括韵律感强的诗词歌赋,这些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刺激儿童左右脑的发展,激发儿童的潜力,促进儿童大脑均衡发展。

(三)生活维度,促进儿童知、情、意、行发展

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可看出,古人很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我国古代启蒙教育读物中,既包含了古人的教育思想,又诠释了古人的教育理念,如《三字经》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天文、地理、历史、忠孝、勤学等内容,《声律启蒙》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等内容,《弟子规》概括了古代的生活环境对儿童行为规范的要求,与现代礼仪规范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大到天文地理,小到花鸟鱼虫,都展现了古人对儿童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同时,国学启蒙教育还把社会规范、礼仪要求、人伦关系等知识囊括到启蒙书籍中,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知识观,提高儿童对情绪和情感的认知,培养儿童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四、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环境

构建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外部环境是重要的因素。首先,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促进国学启蒙教育的普及,把其作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导学校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课程,鼓励民间教育机构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完善国学启蒙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提高社会的关注度。

其次,学校环境。从教学楼的设计、命名,到校园走廊、花园、桥梁等建筑的布置、装饰等,都可以通过创设国学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同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国学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增强学生自身的主观体验感,提高国学的日常影响力。

最后,家庭环境。家长是儿童学习与品性最直接的影响来源,是儿童直接的学习、模仿对象。父母对儿童国学知识的教授,是儿童接收国学信息的第一来源,是儿童从心理认同国学知识的第一步。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的对话、聊天,以及平常的互动、活动等,慢慢带领儿童接触、了解、认识国学知识,最后达到让孩子热爱国学知识的目的。

(二)科学选择国学启蒙教育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纷繁复杂。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民间教育机构在教授儿童国学知识时,往往出现内容的选择过于狭隘、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不能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效地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因此,在国学启蒙教育内容选择方面,首先,教育者要选择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内容,适时转化传统观念。如《弟子规》中有许多内容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的行为规范了,教育者应当结合当下的事例,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或删除,而不是让孩子全盘接受。其次,教育者应按照儿童的年龄、学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这样可形成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机构培训教材、地方教材,并加以推广。如现在很多小学都根据学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了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用于学生的日常国学教育。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出版社要组织国学教育方面的专家,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编制系列教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到外地精选优秀的国学启蒙教育内容,让儿童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部、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系列国学教育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编排的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儿童国学启蒙教材。

(三)建设国学启蒙教育师资

无论是民间教育机构还是学校,都很缺乏国学启蒙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的国学知识外,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是国学启蒙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近年来,一些国学培训机构被爆出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人们对国学教育产生了疑问,甚至质疑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育具有国学素养的师资力量。从国家层面,可以开展系列“国培计划”,通过系列培训,培养一批国学启蒙教育影子教师,由他们带动区域的国学启蒙教育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国学交流平台,促进全国国学启蒙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在学校层面,有开展国学教育研究的高校可承担师资培养和培训的任务,定期对幼儿园、中小学和培训机构的教师进行培训、课题指导等,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遵循其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顺序性、不可逆性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发展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儿童成长,并提高儿童的文学水平,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儿童坚毅的品质。另外,教育者要探寻丰富多彩、多元生动的教学方法,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须先读熟,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10]对于儿童国学启蒙知识的教学,应以兴趣培养为主,以熟读为落脚点,教师可以指导儿童用朗诵、吟唱、歌唱、舞蹈等形式演绎经典,融入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当代的儿童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具有天然的信息化能力特性,在国学启蒙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云网络、人工智能、网课、人机交互等技术,加强国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国学知识积累、感悟和运用的目的。

五、结论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多样化社会,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无不影响着不同民族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古国,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份文明有效地传承下去。国学文化是经过历史洗涤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国学启蒙教育不仅是中华民族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承载着中华文化复兴的重任。儿童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教育者和家长应让儿童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在他们的成长中埋下中华文化的种子,不断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生活与发展。

猜你喜欢

国学儿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留守儿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