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牙周炎症控制的临床效果
2020-03-03李桂春虎峻瑞
李桂春,虎峻瑞,张 辉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两大疾病之一。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牙龈充血、水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水平吸收和牙齿松动。糖尿病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并且产生的这种影响通常是双向的[1]。其中,牙周病(即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的双向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病互为高危因素,相互影响[2]。本研究通过牙周消渴方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41~69岁,平均年龄(49.7±8.89)岁;对照组(B组)50例,男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50.3±3.89)岁。牙周病判定标准[3]:牙周指数(PDI)>3 mm,牙周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诊断为牙周炎。糖尿病诊断参考WHO颁布标准[4]: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PG)≥7.0 mmol/L。2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所有观察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和问卷调查表,采集调查问卷信息,包含一般情况、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生活习惯和家族史等。所有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全身或局部任何抗生素药物,在6个月观察期内,仍然接受内科医生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保持用药方式不变,并被告知和要求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2.1 A组治疗方法
1.2.1.1 检测指标及方法:(1)牙周临床指标:分别在基线、6周、3个月、6个月记录牙周指标,临床牙周检查包括全口牙(六个位点)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OP)。(2)血清学检测指标:基线、6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查,包括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糖蛋白值(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3)消渴方干预治疗:①处方组成:丹参、桃仁、川芎、熟地、黄芪、菟丝子、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鸡血藤、骨碎补、郁金、枸杞子、漏芦、葛根。②煎服方法:分别在6周、3个月、6个月三个复诊时间点前两周服用牙周消渴方,水煎,一剂装3袋,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30 min服用,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2.1.2 牙周治疗:基线时,治疗组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在24 h内由同一名有经验的牙周专科医师完成,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全口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和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在治疗6周、3个月、6个月复诊时,治疗组进行牙周维护及中药干预治疗。
1.2.2 B组治疗方法: 基线时对照组只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复诊时给予同治疗组相同的口腔卫生宣教。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及疗效标准
1.3.1 纳入标准:①确诊2型糖尿病1年或1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近2月内用药情况无变化;②未经过系统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1年内未接受过洁刮治等牙周治疗,口内余留牙数≥16颗。
1.3.2 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牙周健康的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冠心病等;②身体其他部位存在除牙周炎外的活动性炎症;③妊娠期、哺乳期或治疗期间计划怀孕; ④近3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⑤拒绝参加本研究。
1.3.3 疗效标准[3-4]:①口腔检查牙周情况稳定,牙龈无红肿,探诊无出血,牙周袋变浅甚至消失,牙周清洁,无肉眼可见菌斑附着;②糖尿病血清学检查情况稳定,保持正常范围;③临床无主观症状,包括牙周炎和糖尿病。理想控制:上述情况三项均达到者;良好控制:上述情况两项达到者;一般控制:上述情况仅达到一项者。达到理想控制、良好控制、一般控制的均视为治疗有效,反之则无效。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①糖尿病治疗。A组50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有效率86.00%,B组50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0.00%,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②牙周病治疗。A组50例有效47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0%;B组50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有效率74.00%,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2组治疗结果表明牙周病与糖尿病具有相关性,两种疾病的治疗之间相互影响;牙周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效果明显。
2.2 2组患者牙周指标变化: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A组牙周指标呈下降趋势,3个月时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B组牙周指标在小范围内有所波动,其中BOP在半年内有下降趋势(P<0.05),见表1。
2.3 2组患者血清学检测水平变化: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A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均有向好趋势,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清学检查水平仅在小范围内波动,在观察期末未见向好态势,见表2-表5。
表1 2组患者牙周PD、AL、PLI、BOP指标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GLU、HbA1c水平变化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水平变化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TNF-a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病机: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化终末产物(AGEs)在牙周组织中累积,并上调机体免疫应答。病原微生物侵入牙周组织,导致骨修复能力削弱、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加重牙周炎症反应;高血糖状态还可改变体内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黏附作用和吞噬作用,使机体对牙周炎的敏感性加强,并导致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炎性因子。反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过度反应,使牙周组织产生高浓度细胞因子。这些炎性介质能够抑制糖原合成,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加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5]。
3.2 牙周消渴方治疗对牙周组织炎症控制的影响:《仁斋直指方》指出“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景岳全书》指出:“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病者,必肾气不足”。本研究针对以上病机采取滋补气阴,活血解毒,补肾填髓的治法。A组患者牙周指标在6个月时即有较明显下降(P<0.05),表明牙周消渴方治疗能够控制糖尿病牙周炎症。
3.3 牙周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代谢水平的影响:临床上,空腹血糖反映的是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时间段的血糖水平(一般是6~8周)[6]。本研究中,A组在观察期内血糖代谢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向好趋势;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说明牙周消渴方治疗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血糖代谢水平,控制牙周炎症状态。对血脂代谢水平控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4 糖尿病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牙周指标水平控制表现出向好态势,说明及时有效的口腔卫生宣教对2型糖尿病牙周炎症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7]。
综上所述,牙周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效果明显,可改善糖代谢水平,控制牙周炎症状态。但牙周消渴方治疗是否能长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的机体炎症状态及血糖血脂代谢,还需要大样本和长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