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难讲真话”是形式主义作祟

2020-03-02萧仲文

当代陕西 2020年1期
关键词:政绩真话基层干部

萧仲文

“难讲真话”背后是基层干部考核罚多奖少、动辄得咎的环境使然

有媒体记者在多个省份的基层调研采访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面对提问时,常常出现欲言又止、闪烁其辞、转弯抹角,不愿谈、不愿多谈、不愿真谈等“难讲真话”怪象。这不利于摸清基层真实情况,不利于摸准问题的真正症结,甚至导致调研内容失真、走形、不完整,结果可能是“藏了真话,坏了作风,堵了言路”。

基层干部“难讲真话”背后,表面上看是一些地方“报喜不报忧”的心理,只愿宣传成绩,害怕暴露问题,对媒体有戒惧心理。但深层次原因是基层干部考核罚多奖少、动辄得咎的环境使然。

这种局面,与基层管理权力失衡分不开。基层要害部门的领导,往往决定着基层干部的仕途升迁。因此,基层干部发言被领导打断、反映不正之风被转移话题、结合遭遇谈问题被插话说成“个别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基层“难讲真话”的根子在短视政绩思维。基层选人用人长期罚多奖少,让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如履薄冰,在新闻媒体的调查面前,谁敢拿命运当儿戏?事实上,个别上级领导以“为了你好”“为了本地好”的借口劝诫基层干部注意发言分寸,实际上是用权力掩盖问题、堵塞忠言诤语。

對“讲真话”的基层干部,一些领导拿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说事,实质上是着眼于领导的个人政绩得失。现实生活中,以政治之名堵塞言路,正是少数能力不足、站位不高人的常用套路,长此以往,容易让基层滋生附庸风雅、溜须拍马的“圈层”。

基层干部的忧虑,除了“说了不管用”的失望,归根结底是现实考量后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改变这种局面,须让“人治”沐浴法治阳光,赋予基层干部更多“自由发言权”,并配上容错纠错机制。如此,敢讲真话、创新实干才能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政绩真话基层干部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讲真话使人健康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要严管更要厚爱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
“政绩”何以成“政债”?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灾区基层干部将强制休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