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0-03-02陈健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语文

陈健

摘要:大环境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当前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学校很难安排出充分的时间对其进行专门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的内容相比更加广泛,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学生拓宽视野的重要平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认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爱国主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绪,使其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将知识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融合到一起,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思想教育的提高。

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一职,担负着班级管理的重任。鉴于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并且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语文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恰当的,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可以采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是形象、生动、教育性强,其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通过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巨大优势。其次,发挥语文科目教育作用。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可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预防其产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学科在教学方向上存在多種共同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可实现语文的教育作用最大化。

二、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渗透爱国主义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渗透并爱国主义德育

1.将德育目标渗透于语文教学目标中

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明确一个目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将德育教育目标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力求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体来说,在实现二者教育目标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三点:首先,将学生的道德修养融入语文教学目标中,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真正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修养,真正成为一个君子。其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目标中。学生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人生目标。最后,将学生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文本渗透爱国主义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哲理名言,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教材中丰富的史料,加强爱国主义、人文精神的传输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爱家乡的种子。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报的醒目位置,每天写下一条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对其含义进行讨论和分析,丰富学生的积累,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晨会、校园广播等,每周、每天为全校的师生播放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史料、哲理、典故,营造良好和谐的德育氛围,传播爱国、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通过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

语文教师可以借用班主任的身份,在周末带领他们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参加植树美化环境;在“雷锋日”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去敬老院或孤儿院献爱心,在参加完活动后教师可以以日记、周记、随笔、书信的格式让学生写一写参与活动的感受,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只是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及真实的内心感受,让他们通过实践更深刻感受爱心传播的巨大力量,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点滴。

3.阅读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在朗诵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古典文学是语文课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佳作不仅文笔优美、语言精练,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古典文学中的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并且成为启迪人们进行思考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古典文学这一载体。

在利用古典文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声朗诵的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传递的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祖母、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学生在读完这种至情至孝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拿什么回报父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感受到父母的恩情,并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和感恩父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再如带领高中生有感情的朗读、品读《离骚》、《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很高的经典古文,是传承民族精神、人本精神、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士大夫精神最突出的亮点,是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每当国难临头之际,他们都前赴后继地流血牺牲,激励万民起而救亡图存。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始终没有被灭亡,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深入将中国“士”阶层丰富的精神文化、高尚的道德情操、博雅的审美追求等理念渗透入高中生的人格影响中,树立了中华民族的人格标杆,潜移默化使其内化成学生的品质、情感的底色,形成爱国思想、人文精神,民族情怀;除了学习知识,还要让他们追求“道”,内心还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让零零后的这一代年轻人继承仁人志士、先贤智者的胸怀与与格局,未来无愧做时代的典范。

(二)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是一个交流的课程,包括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在师生交流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互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生合作交流时,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视“听说读写”。从“听”的方面来讲,可以用更加生动的语言来表现,让学生在“听”中有所启发,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说”的方面来讲,语言表达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以及与别人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个“说”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读”的方面来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及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深刻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从“写”的方面来讲,这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冷静思考,也可以将自己不愿讲出的内容用写的方式来表达,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内容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2.挖掘知识素材

受应试制度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导致当今大部分高中生心理出现思想偏差,对社会冷漠、缺乏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文章也不失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和人品的重要材料。教材中的文章包含各种感人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等,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文章,传递的都是积极的能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章作者具备的优秀品质,将其中表达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之外,还应适当进行扩展教学。当前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多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介绍作者在当时的创作意图,与当时中国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特点,其是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并且为了唤醒当时处于麻木不仁状态中的中国人,毅然选择弃医从文的道路,用自身的作品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扩展教学,让学生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与自身面临的困难作斗争,形成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紧扣教材,渗透思想教育

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視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进步的动力。

其次,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当下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物质充足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格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很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很少经历挫折,因此可能会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无法承受,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最后,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真善美,体会亲情、爱情以及友情给人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结论

总之,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渗透爱国主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虑,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另外,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出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胜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16(02):158.

[2]李宝弟. 心理教育与高中古诗文渗透的案例研究——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J]. 新课程, 2019(12):1-1.

[3]高玉红.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甘肃教育, 2019, 624(04):11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语文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