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2020-03-02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9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CPI同比涨幅扩大至5.4%
1月份,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食品价格上涨20.6%,影响CPI上涨约4.1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1.3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说,受去年1月份低基数效应影响,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去年CPI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走势,显著抬高了今年开年的翘尾水平。在新涨价的1.4%当中,约70%来自食品分项上涨拉动。
除了上述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受疫情防控短期因素影响,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较前值1.4%略有上升,整體处于“1时代”,表明内需对物价拉动力温和。
物价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基础
受春节错月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1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不过,专家表示未来物价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基础,全年CPI将呈前高后低态势。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等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各城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商品供应,积极畅通物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总的来看,各地区、各部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利于平抑短期物价上涨。新冠肺炎疫情会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郭丽岩说。
郭丽岩表示,从总供给看,国内工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考虑到今年上半年、下半年的翘尾差距较大,全年CPI大概率呈前高后低走势。
刘学智分析认为,进入2月份,随着CPI翘尾因素减弱,疫情导致消费需求明显下降,特别是餐饮、旅游、运输等消费显著下降,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到5%以下。从全年看,CPI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周茂华分析说,PPI同比呈现企稳改善态势,但动能温和。目前,全球需求出现触底回暖迹象,国内工业制造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主要经济体偏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贸易紧张局势出现改善迹象,以及翘尾效应减弱等,PPI将呈现企稳改善态势。
刘学智则表示,受疫情影响,2月份大量企业延期开工,市场需求减弱,不排除PPI再度掉回负值的可能。随着疫情逐渐结束,企业有序复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中美贸易协议履行带来的需求拉动作用,PPI有望恢复到正增长区间。 (摘自《经济日报》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