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02宋备舟
宋备舟
摘要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总结了目前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并深入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实施科学研究提升教学计划4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提升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2-027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2.07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e and Thought 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Cultivation
SONG Bei-zhou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ak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ultivation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and deeply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actively guiding teachers to renew thei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concepts,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creas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o improve teaching pla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Key words Talents cultivation;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人才培養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1-2]。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3-4],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是高校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部通过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不断强化高校内涵建设,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四个回归”,促进高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要求各高等院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与学习过程管理,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6-7]。新时期,北京农学院作为一所以都市型现代农林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农业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现实需求对农林领域的新需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课堂革命”,不断提高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的培养质量[8]。
1 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1.1 课堂教学内容体现都市农林特色
学校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求,以教学大纲的制订和实施为抓手,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深化课程考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其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制定课程规范,各专业课程教学总体要求在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首都都市农林特色,并满足农林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要有效支撑学生对综合知识与素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需求,保证教学内容高度契合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强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开展了一二年级分级、三四年级分类教学,提升以英语教学质量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完成了以加强师生互动、全面评价学生学业,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辨能力为目的的234 门专业课改革。同时,积极开展案例导向、问题导向、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改革,开展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开展“课堂教学+课后学习+辅导答疑”各占1/3学时的教学方式改革。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其中,计算机基础课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O2O教学模式构建”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优秀案例奖”。通过总结将这些改革经验固化到2016版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中,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1.3 推进学生学业多元化过程考核
在专业课试点改革和计算机基础课试点改革的基础上,结合2016版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多方位评价学生学业成果。不断加大学生学业平时考核成绩,最大占比可达50%,降低出勤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课堂测试、作业、课堂演讲、课程论文、期末考试、设计报告、操作过程、实习报告、实验或实习过程评价等多样化方式进行课程过程化考核。
1.4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质量标准与体系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并完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大纲、课程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士学位授予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了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衔接、各司其职的学校、学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组织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专业建设与教学研究、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7个方面覆盖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学校修订了《北京农学院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条件》,将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作为岗位评聘的基本条件,规定教师晋升上一级职务必须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同时强化学生评教、督导专家听课和学院考核在教师教学效果综合评价结果中的运用,并将其作为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2016—2018年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奖励金额超过680万元。
2 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收获为目标。通过持续改进措施,近几年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行业内就业率由2012年的56.1%逐步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大学英语质量工程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由改革前的53.33%提高到67.91%;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适应首都农林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研率由改革前的10.2%提升到现在的27.26%。2016—2018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6项,省部级奖项225项,并在“挑战杯”等国家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学生的创业活动也得到蓬勃发展。据麦可思公司2017年调查显示,北京农学院在校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为93%,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1%,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87%);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程重要度、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分别为74%和75%,对核心知识的满足度评价为82%,这说明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满足了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需要。
3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衡量一堂课教学效果的最佳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3.1 教学理念尚需进一步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尚需深入到全体教师内心中。部分教师对这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的理解不够深入,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尚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2 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尚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教師教学改革思路与研究理念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参与教改研究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或者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导致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能力不足。此外,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能力普遍不足,对“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以及利用智慧教室开展探究式小班教学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仍习惯于“讲授式”和“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课程综合设计能力较弱,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3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尚需进一步强化
部分教师科研反哺教学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一些科研反哺本科教学项目在进入课堂时未能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效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前沿技术未能及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
4 关于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应该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观念大讨论,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毕业要求达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目标导向”逐步向“学习目标导向”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效果评价,切实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4.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和扶持,在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中,加强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基于“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基于案例的辅导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9],强调注重研讨式、探究式、协作式和情景式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构建学习流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4.3 加大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全体任课教师实行全员、全过程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掌握互动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10]。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教育体系。
4.4 实施科学研究提升教学计划
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向教学和育人转化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资源和成果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量。一是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物化到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二是积极推动科研团队和课题组吸收本科生参与项目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训
练。三是加强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的实效性,以第二课堂丰富第一课堂教学内容。
5 小结
开展“课堂革命”,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认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次,要通过完善教学奖惩机制,引导教师回归本分,积极增加教学投入,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再次,应通过定期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让教师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与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技术与手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执教水平,科学、系统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涛,周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质量保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19-220.
[2] 郑秀英,崔艳娇,任新钢.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7(10):77-79.
[3] 涂自力.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督导工作的两点体会[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8(2):34-37,47.
[4] 李文娟.课堂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J].教育,2015(46):68-69.
[5] 宋備舟, 王志英. 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44):99-101,1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A/OL].(2018-08-27)[2019-07-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from=timeline.
[7] 颜敏.目标引领,科学提升,系统推进:新建本科院校"金课"建设先行之路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2):38-46.
[8] 冯丹艳.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出发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24):99-101.
[9] 彭立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自主学习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6):123-124.
[10] 王永会.地方高校本科生学风调查与学风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