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对艺术品

2020-03-02张芷维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摘要】本文通过浅析“大众性”舞蹈欣赏的层面及角度;寻得人民大众对于舞蹈的外在欣赏与内在共鸣,旨在为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或专业性舞蹈作品提供一定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大众性;舞蹈欣赏;舞蹈审美;舞蹈艺术品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给予人丰富思想、精神力量的作用;而舞蹈欣赏,则是能令人心情愉悦、舒畅的艺术品。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书中提到,“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人民的喜爱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因此,人民大众的欣赏力,是文艺作品重要的标杆和支柱,倘若文艺作品缺失大众欣赏的元素,已然犹如空中楼阁,飘飘然而不切实际。由此,深入直观的了解、采纳群众“大众性”对艺术品——舞蹈的欣赏视角,势必成为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对于广大人民群体而言,对舞蹈艺术品的普遍欣赏点大多是在舞蹈演员、表演服饰、舞台布景等外在形象;也有部分群众对舞蹈欣赏有一定程度的内在共鸣,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色彩。因此,人们常说舞蹈作品令人“赏心悦目”,也在潜意识下奠定了内在“赏心”与外在“悦目”这两个欣赏层面的基础。

一、“舞蹈”的外在欣赏层面

对于舞蹈的非专业人士而言,舞蹈是艺术品,更是欣赏品,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艺活动;无论是小型的宴会、典礼,还是大型的奥运会开幕式、春晚……舞蹈的倩影总是呈现在人们眼前,带来一场场精彩而难忘的视觉盛宴;但大多群众对舞蹈的审美,都还停留于外在“美”这个基本层面,也就是“悦目”,欣赏的角度也十分有限;就此我总结出以下四点直接、突出的外在欣赏角度。

(一)舞者形象与动作

舞者作为舞蹈作品的载体,承担着亲身展示、表现作品的任务,必然备受观众瞩目,在欣赏时目光的第一所在地,必然是舞者;他们的气质、身材都清晰地映入眼帘,美丽、协调、整齐的舞蹈动作、高难度的舞蹈技术技巧、变幻莫测的舞蹈队形等,都是群众外在欣赏舞蹈的重要角度。但许多在互联网上转载,所谓的舞蹈作品,舞者通过许多高难度动作和婀娜多姿的姿态进行拼凑,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随即叹为观止,实际上其中并没有要表达的舞蹈作品内涵、思想,只是单纯的炫技和展示,充其量就是个组合,算不上舞蹈作品,但深受群众的喜爱,纷纷点赞转发;但由此我们得知,舞者的动作、姿态其实在观众眼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甚至会覆盖作品内在的营养价值成分。

(二)舞者服饰

观众会在欣赏时不自觉地明确舞者服装的国家、民族等风格特色,舞者华丽、新颖的服饰也深受人民大众的欣赏,也许是因为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家常生活中较少接触舞蹈欣赏,所以缤纷靓丽就更加夺人眼球,略显繁复的装点却甚受喜爱。在观看西方芭蕾舞时,观众会由衷的赞叹精美别致的芭蕾舞裙;欣赏中国的民间舞时,舞者能通过服饰向观众传达民族、舞种的信息,如:维族、藏族、傣族、苗族、彝族等等,都有风格性极强的民族舞蹈表演服饰。但这并不意味着舞者可以默守陈规的穿着相同的服装,观众会在多次欣赏后,逐渐视觉审美疲劳,所以不断的服装创新是一个舞蹈作品永垂不朽的重要因素,要与时俱进的改良,创造出新颖、华丽又不失固有元素、特点的服装,才能一次次令大众群体满意。

(三)舞台布景

舞蹈作品的舞美,是让整场演出锦上添花的不二法门,舞台的灯光色彩、背景画面变换,会让观众觉得整场演出饶有趣味,例如,张艺谋的舞蹈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丰富的运用到了剪影、纸门窗道具等,让观众觉得“看明白了”,且故事性极强;所以,道具的适当使用、部署,则令观众更加明确的理解通过舞蹈想要传递的无声语言,让道具作为媒介,使舞蹈作品更有真实感;在如今,文艺工作者将当代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进舞台,如“3D背景、立体声环绕,更是令人恍如身临其境,沉浸于艺术的盛宴。

(四)舞蹈背景音乐

在满足了观众视觉欣赏的前提下,听觉欣赏也是舞蹈艺术品随之带来的礼物,人们会在音乐中自然地感受到舞蹈中渲染的气氛和想要表达的情绪,让观众随之动容,起到增强情感共鸣的作用;但人民大众对舞蹈背景音乐的欣赏角度,大多停留在喜爱旋律优美、节奏清晰、曲调动人的浅层角度;所以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尤其是中国古典舞,例如将原始舞蹈、先秦舞蹈等完全的回归至原本的模式,可能无法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欣赏,只有通过适当的改善,尽量在保护原始的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的音乐处理效果,结果会适宜大众性舞蹈音乐欣赏力的现状。

二、“舞蹈”的内在欣赏层面

舞蹈的内在“赏心”,是指人民群众在积累一定审美能力后,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油然而生的情愫;在观看忧伤的舞蹈作品时,会随之难过,观看喜悦的作品时,会随之欢喜,看到感动的作品时,会潸然泪下;这就是舞蹈作品最直观、走进人们内心的感染力,能带观众融入其中,感同身受,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如此一来,舞蹈令人“赏心”的目的就达到了;对于内在的欣赏层面,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受大众思考较多的角度。

(一)舞蹈背景

对于群众而言,倘若有足够的喜爱和一定的舞蹈审美力,就会主动思考、了解舞蹈作品的背景知识;如:这是什么时期的舞蹈?为什么穿这样的服装?编导又在其中融入了什么创作灵感?在这样的浅思考下欣赏舞蹈作品,就比单纯的外在欣赏更有意义了;但由于非专业的限制,大多数人会停留于询问、了解的层面,达到知晓的目的,会缺少去证实和纠正的专业意识和能力。所以在舞蹈节目的展示中,能提前为观众准备一份作品背景、理念简介,将是一个贴心合理的安排。

(二)舞蹈内涵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所以大部分群众,对于舞蹈作品都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感悟,在欣赏中,会自然而然的思考:某种舞姿传达了怎样的内涵?想要传达什么意思?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如何?在结束后,也许会在心中有了一个自己的答卷,也许转瞬即逝,在鼓掌起身的一霎那随风而逝,也许与朋友闲聊两三时提起;总之,群众会对舞蹈的内涵有一定体会,但会缺少去科学理性总结和学习的意识,所以舞蹈工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反复斟酌,在作品表演中规范的体现舞蹈作品带来的精彩、丰富且有高度、有意义的文化内涵。

(三)舞蹈价值

对舞蹈作品进行价值判断,是否有正能量的价值?有价值的作品除了应该具备制作精良、技术较高的观赏性,还应该有丰富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有传承性和开拓性;如果能有这样的价值判断,说明观众有较高的审美修养,但大部分观众在欣赏之后很少会评价作品是否有价值,很少思考这样的作品与普通文艺作品有什么区别;例如,在观看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之后,不仅仅赞叹舞蹈的外在美丽和内在的背景、内涵,而是明确升华到舞蹈作品的价值:传承着和平、安宁、兴旺的历史价值,饱含当代促进各个民族团结、相互学习的美好祝愿;如果大部分观众能有这样内在思想升华,就是优秀舞蹈作品所饱含的价值。

三、实地调查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层面

我选择了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舞剧《孔子》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内观看过这部舞剧的627位在校生,得出下图调查结果。

由图表可见,绝大部分观众都注重舞蹈的外在欣赏,有大部分的观众已经有了内在欣赏的意识,小部分观众处于完全的内在欣赏层面。

四、结语

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形势下,藝术修养、审美力已经成为人类不断进步的标志,非专业人士应该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意识,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基础下,通过观看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提升艺术审美力,从单纯的外在欣赏逐渐演加入内在欣赏力,使舞蹈欣赏变成有益身心的文艺事业。

作者简介:张芷维(199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健康、中国舞蹈史、舞蹈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