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涵养校园精神风骨的辅助路径

2020-03-02王杭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

王杭军

摘 要:随着国力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涵养校园精神风骨作为当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园文化研究已经证明,校园精神风骨的传播性与践行性不仅发生在校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文学社作为各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性阵地,对学生视野心宇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小觑。风铃文学社是杭州市下城区的精品社团,是我校的重要对外窗口,一直以来都努力提高站位,把“开展主题活动 涵养精神风骨”作为社团宗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内容,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践,旨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校园 风铃文学社 精神风骨 时代命脉

近段时间,以直面校园霸凌为题材的电影《少年的你》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校园主流文化环境鲜少如此极端,但是言语不文明、偷窃、抄袭、网络表达放肆等素养问题还是普遍存在,所以涵养校园精神风骨是当下我国校园文化及学生思想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深远的意义。每个学校都有文学社,但现阶段有关文学社有序开展主题活动,通过辅助路径涵养校园精神风骨探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试图梳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关于涵养校园精神风骨的概述

“风骨”一词出自建安风骨。“校园精神风骨”主要是指以自身校园文化为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对校园环境、氛围、模式等进行烘托渲染,起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思想道德以及树立“三观”的实际作用。“风骨”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体现,而是一种从容劲射的气质,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其“风骨”的外显形态。

风骨非天然,而是经过长期历练、学习修养而成的独特精神气质。涵养校园精神风骨主要靠文学濡染的力量。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语言、诗词、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后,形象化地将其价值体现出来。基于初中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语文课主要是学科知识的学习,所以文学社作用的全面发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促进新时代我国校园精神风骨形成的重要手段。

二、当下学校初中文学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形式化,功能性有待完善

在对当下部分初中学校走访调查后发现,文学社建设虽然有一定成果,但其整体性作用发挥不大。部分文学社严重形式化、过程化。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领导对文学社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文学社对初中教育影响不大,应将主要精力与建设方向放在课程教学方面。这种思想对文学社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第二,文學社本身功能性缺失,部分初中文学社自身“含金量”量不足,主要体现为文学内容、活动开展、品位意识的严重缺乏,在引领校园文化涵养精神风骨构建中不能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长此以往,文学社将形同虚设 。

2.创新程度不够,挖掘利用有待完善

文学社建设不应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应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部分初中文学社缺乏创新力度与资源挖掘利用。文化、历史、诗词、典故、时政都是文学社内容完善、良性发展的重要血液。但部分文学社依然停留在形式化、理论化的层面,缺少实践。例如,文学创作多源于生活,通过对历史、生活等相关文化元素、文学资源进行挖掘,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创作思维与意识,进而形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但部分初中文学社在实际运行中过于注重形式化,缺乏对新元素、新文化、新素材的挖掘利用,导致其功能性发挥受阻。

三、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辅助路径

1.结合校园环境进行资源利用,开展主题活动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方言图与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风铃文学社规避了传统形式化文学社的发展局限性,将校园文化精神风骨构建与和谐校园氛围营造相结合,并作为发展的核心。例如,学校图书馆中具有海量的文学资源存储。新生入学时招募新一批社员,然后在图书馆举行第一次活动—《风铃惹情思,书名连成诗》,要求社员们去认识藏书,以自己感兴趣的书名组合成一首主题鲜明的现代诗。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从认识图书馆开始爱上学校,而用书名连成诗的形式别致新颖,佳作很多。

再如,组织社员进入图书馆参与主题式定期阅读,提升社员的自身文学综合素质。如“寻找一本好书”“文学对对碰”等活动,通过下任务的方式让文学社成员对该书内容、内涵等进行论述。

校园环境也是可以开发的校本教材。例如,校园里的植物花卉,科学组都配上了名牌,但是如果给每一种植物花卉配一首古诗词岂不更完美?于是我们开展了“风铃惹情思,诗情配花意”活动,这是一项难度不大又很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那一树爬到四楼的凌霄花,宋朝贾昌朝《咏凌霄花》:“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我们还号召社员们为每一幢功能教学楼配一副对联,用以提升学校的文化气质。例如,在食堂门口:“士以书当枕,民以食为天。”在图书馆:“开卷有益知书达理,探究无穷博古通今。”

2.利用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竞技比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风铃文学社将活动开展与竞技模式进行科学融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催化热爱文学的氛围。例如,借鉴进行诗词接力,开展如“诗词接力”“诗词填空”“你说我猜”“以句猜名”等活动,以小组进行,看哪个小组更正确、更流利、更快速。“以句猜名”中,采用两组对抗的形式,一组说一句诗词,另一组进行猜名,即该诗句出自哪首“诗”。在竞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你一句、我一句的诗词交流,不仅提升了对古诗词的热爱,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风铃文学社还进行了一期《风铃惹情思,短品妙文制灯谜》的比赛,先赏灯谜、讲灯谜,然后现场组装灯笼,创制原创灯谜,有趣、有味、有料。还有一次社团活动,正好遇到大风天,社团就以“风”为题进行飞花令比赛,并现场写作短文一篇,因为有生活,作文都写得具体生动。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