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改”,让儿童的思维与表达齐飞舞

2020-03-02秦志平

关键词:小花猫青蛙小鸟

秦志平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教师结合自己在农村小学执教的经验,创立了读写同步的“读写结合法”,主张以阅读为基础,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促进阅读。阅读是厚积,表达是薄发。只有积累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流畅。“跟着课文学表达”,在教学中要依托文本,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根据课文表达生发点的不同,适时改变方向、改变顺序、改变角色,让儿童的思维与表达齐飞舞。

一、改变方向,让表达由平实到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语言训练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文当作表达训练的例文,让学生反复读,在朗读中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规律。

课文《玲玲的画》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来不及重新画一张,又着急又伤心。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狗,不仅掩盖了瑕疵,还让作品变得更有味道。课文到此结束了,但是教学没有结束,教师让学生发散思维,让表达跟着课文延续:如果你的画在参加比赛前被弄脏了,你会在弄脏的地方画什么?结果会怎样?

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我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猫。小花猫全身毛茸茸的,阳光下,小花猫的毛金光闪闪,像是在发光。阳光照在小花猫的身上,小花猫懒洋洋地睡着了。画完后,我仔细地看了看,整张画看上去更好看了,我满意地笑了。

学生开动脑筋,任思绪自由驰骋,表达让人耳目一新。画面的瑕疵在学生的表达中变成了美好的事物,学生在模仿中也懂得了通过努力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改变顺序,让表达由单一到多元

表达是模拟阅读的行为,表达过程也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是模拟表达的行为,因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揣摩作者的意图,然后再深入地体会思考。阅读与表达相辅相成,有了精准的文本解读,有了充分的预设,表达才能走向多元。

《黄山奇石》一文描写了好几种神奇有趣的石头,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是写法各不相同。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表达顺序则相反,先说形状,再介绍名字,避免重复单调。教学时,让学生先了解表达的顺序,再想一想图片中的石头像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纷纷说出奇思妙想: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巨石,每当月亮升起,远远望去,这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闪闪发光的天狗。它趴在地上,抬起头,伸长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这就是“天狗望月”。每当太阳升起,山峰上的巨石好像一位駝背的老人在深山里采药,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老僧采药”。老僧穿着长长的袍子,背上背着满满一筐药材。更有趣的是,他手指蓝天,好像让人们抬头看看蓝天与白云,多美的景色啊。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出发,按照不同的表达顺序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文字背后蕴藏的价值,直抵儿童心灵,对儿童的表达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变角色,让表达由浅显到深入

统编新教材里的一些文章故事性较强,富有情趣,引人入胜。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往往比较活跃,教师可以预设几种可能性,让学生的表达向更深处迈进,让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坐井观天》写了青蛙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到处飞,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天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看法。无奈之下,小鸟让青蛙跳出井来看一看。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跳出井口后,会遇到谁?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表达:青蛙听了小鸟的话,鼓足了勇气从井里跳出来。他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哇!天空就像覆盖在大地上的蓝宝石,很多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地上有绿油油的小草和美丽的鲜花,还有各种小动物,好美的景色!小鸟说:“小青蛙,这回大开眼界了吧,快去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吧!”于是,青蛙来到田野,和小伙伴一起捉害虫,再也不想回到井里了。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寻找文本中的表达训练点,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将阅读的感悟运用于实践,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使学生乐于表达,让表达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美好旅程。

(此文系《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花猫青蛙小鸟
小花猫
小青蛙捉虫
小鸟
谁能叫醒小青蛙?
小花猫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