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片段写作指导

2020-03-02潘丽丽

关键词:蜗牛想象课文

潘丽丽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被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闻写色变”,写作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酷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关键是要寻求一种有效而又低难度的写作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鉴于此,我觉得片段写作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片段写作,从篇幅上说,短至只言片语,长至几个段落;从内容上看,素材广泛,可以是美景中的一角,可以是事物的某一特征,也可以是人物的某一部位,或者事物变化的一刹那。它不讲究精致的开头与结尾,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内容要具体明了,条理要清楚。

片段好比是学生作文的一个个台阶,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减缓坡度的阶梯。如果学生能够把片段写好,连段成篇也就顺理成章了。片段写作训练目标集中,用时少,见效快,而且方式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动笔、爱动笔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么,片段写作要如何进行呢?我想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意见。

一、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没有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由于没有用心观察,忽略了身边的“美丽”。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单元作文要求,开展了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写作时,教材要求学生介绍一种物品。我让学生选择一种想要介绍的物品带进课堂,让他们调动感官,仔细并有序地观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就这一物品的一个方面说一说,孩子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说得有条有理。那么,由说到写一个片段,便水到渠成了。

又比如在三年的科学课上,学生学习了观察蜗牛等生物。那段时间,他们一心扑在学校的花坛里,到处寻找大自然中的小生物。我抓住契机,让学生好好看看草丛中的蜗牛,仔细观察蜗牛的一举一动,并展开想象,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日记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有了仔细观察的基础,学生交上来的写片段充满童真童趣,和以前的无话可说、“下笔千斤”相比,截然不同。

二、仿写续写,“丰”习作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就意味着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而随文练笔选题角度小,内容精短,材料贴近生活,思维空间大,易于驾驭,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随文练笔中,让学生结合范文仿写,或者循着范文的情节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都不失为好办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精彩片段,取其精華,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或者受其启发,在原文的基础上创新。有些课文的故事情节发展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余地,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穷人》,渔夫和桑娜虽然收养了西蒙的孩子,但未来这一大家子的生活能否熬过去,谁都不知道。这样的结尾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于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合理想象,续写故事,补全结尾。

三、明确目的,融片段入写作整体

小学写作训练是一个整体,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片段,再到高年级篇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片段训练,教会学生融合素材,写简单的记叙文。

比如,写《欢乐的六一》,我首先要求学生写环境布置,然后具体描写一个节目,再写一写活动中人物的不同表情。最后提出要求,把这几个片段合理地融合,使之成为一篇记叙文。我想,这种做法必将为高年级的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写作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这条纽带充分发挥作用,让片段训练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蜗牛想象课文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端午节的来历
蜗牛说
背课文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