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变绘本为“慧”本
2020-03-02陈佳虹
陈佳虹
什么是“读写绘”?简单说就是读书、写作、绘画三者有机结合。就低年级学生而言,即以阅读绘本为核心,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并在阅读之后用写话和绘画两种形式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和感受。“读写绘”一体化教学不仅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创作欲望,更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话水平。如何让绘本成为“慧”本,使“读写绘”课程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发展,是笔者在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一、“慧”在读中:语言的内化与积淀
“读写绘”课程开展的第一步是选择优秀的绘本刊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建立丰厚的语言背景。这是语言的内化与积淀,是“读写绘”课程的奠基石。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绘本。
1.鉴赏性阅读
对于语言优美,但故事性不强的绘本,应指导学生采用鉴赏的方式阅读。可先由教师大声范读,将自己对绘本文字的品读、对绘本内涵的理解乃至阅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段与画面细细品读,读出体会和感受。例如,在反复朗读绘本《我爸爸》时,不难发现“我爸爸像什么一样怎么样”这个句式蕴含动人的情感,抓住这一句式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让孩子们对父亲产生崇拜心理。
2.表演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抓住绘本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角色对话和情节表演,让孩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把故事展现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孩子们阅读绘本的兴趣,让他们真正走进故事,感受人物。
3.猜想型阅读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也是阅读绘本的重要方法,许多绘本都可以采用猜想型阅读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文边赏图,遇到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先猜想再读故事;碰到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根据图画揣测人物的心理;发现前后呼应的节点,可引导孩子对照品味,以产生心灵的顿悟。
4.初探性阅读
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绘本的内容丰富多彩,能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社会、艺术、人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进而不断地观察自然与社会,开展持续性阅读。《蚯蚓的日记》一书中渗透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课后还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甚至到操场的泥土地里寻找蚯蚓,进行了实地观察、实验。由此,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走向了更广泛的阅读。
二、“慧”在写中:语言的外化与延展
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大量绘本阅读的熏陶下,孩子们动笔写作的欲望被激发。在各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孩子们实现语言的外化与延展,开启了写作之门,领会了笔下的奇妙“智慧”。
1.仿写绘本中的“话”
语言学习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在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模仿是儿童踏入写作之门的捷径,绘本是孩子们仿写的好媒介。在仿写的过程中,孩子运用自己的语言,迁移绘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可以是简单的句式仿写,如读了绘本《生气的亚瑟》,教师可先引导孩子用“我开始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气得 ”的句式写一写自己生气时的感受,再仿照句式,用“我开始 ,非常非常 , 得 ”写写自己其他的感受;也可以是整篇仿写,如学了绘本《我爸爸》后,仿写一篇《我爸爸》。
2.续写绘本外的“话”
许多绘本故事的结尾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有些绘本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孩子们往往会叫着还想读,教师不妨抓住孩子们的求知欲,依托文本,创设一个新的情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继续编故事。如读完了绘本《等一会,聪聪》,教师可以抛给孩子们这样一个假设的情节:等到半夜怪兽肚子又饿了,就该轮到爸爸妈妈做怪兽的夜宵了,他们在怪兽的肚子里见到聪聪以后会怎么说?学生会循着故事情节发展,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续写自己的故事。
3.创写绘本内的“空白”
留白是许多艺术作品常用的创作手法,许多绘本在画面的构造或语言的表达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教师要用慧眼发现绘本的空白处、争议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如美国插画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内容看似平淡,甚至是些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却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这本绘本给读者留有许多“空白”,教师可在适当的地方巧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象。
三、“慧”在绘中:语言的转化与创造
低年级的学生在写话时,许多想法往往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不善表达的特点压抑了被阅读激发的表达欲望,很可惜。有没有好办法?有,“绘”是读写的再现形式。在绘本教学中,可以让孩子拿起笔,创造自己的绘本,把内心难以表达的语言转化为图画。
借助绘画可以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画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适当启发孩子用灵巧的双手,挥舞灵性的画笔,畫出自己的想法,既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又能让他们爱画画的同时爱写话,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
应以鼓励为主,重在关注语言表达。在“读写绘”课程中,绘画只是激发写话兴趣的途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不是绘画水平。不能以“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应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允许他们自由构思,想画什么便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感受绘画的快乐。
绘画和语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绘画与写作本身有相同之处,都是表达和创造的方式,正如作家能在创作中突发灵感一样,孩子们也能在绘画中产生新的想法,生发更多的语言,为写话提供更新奇、有趣的素材。同时,在写话时,语言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便是孩子们画笔下人物、景色的原型。因此,绘画和语言可以共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读写绘”课程中,“读”是关键,“写”是目的,“绘”是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让绘本变成了“智慧”之书,让学生的语言经历积累、表达与创造,获得了发展。当然,笔者实施的“读写绘”课程并不完美,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让智慧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语言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