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0-03-02王秋霞

文理导航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表现手法人物形象

王秋霞

【摘 要】在高考语文科目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其中的一个必考题型。而在现代文阅读中人物传记类阅读也是其中的重要形式。本文就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表现手法,体味文章的精神内涵这三个方面展开来讲解人物传记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精神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考语文考试也越来越多元化并且不断尝试着新的题目类型。在现代文阅读中议论文、新闻、小说等形式都与已经出现在阅读之中。高中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方法,掌握文章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才能够沉着的应对高考的不断变革。本文就从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就高考现代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构成人物传记阅读的主体,如果没有人物也就不成文章,所以人物是传记类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握人物形象是接近文章主旨的一条必经之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把握其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生经历等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要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有:环境以及他人的评价,让学生从细节去感受人物的形象。例如《黄侃先生二三事》是描写我们著名的国学大师黄侃。黄侃是一位全才,他在文学、哲学、经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语言文字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文章中第一段先总写文人的自由率真,最后写到黄侃也在其列,从而引出作者想要描写的人物。之后,文章在二到四段写到黄侃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与愚昧并且敢于用行动去反抗的革命英雄之举,向我们描写了黄侃的革命志士之狂。在五、六段则为我们描绘了与革命中的疯狂的全然不同的先生的生活状态,他学富五车却始终是一身破旧长衫的装扮和幽默又有些执拗的做事风格,向我们展现了黄侃先生的名士之趣。最后在七、八段又描写了先生在学术上的事迹,体现了他一直孜孜不倦的寻求真理的精神,向我们展现了黄侃先生的学人之严谨。纵观整篇文章,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这三个方面全方位的向我们塑造了一个有革命精神,随性率真,不断追求真理的黄侃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还要让学生在每一段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且让学生对于每一个句子都标出描写方法及所展现出的人物性格的哪些方面。只有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二、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在高考人物传记类文章的阅读中,必须要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内容及主人公的经历,从文章中对于主人公的描写中总结人物的性格,才能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表现手法也是使文章整体具有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来说,人物传记类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引用,可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感,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度;人称,第一人称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第三人称则给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描写,是对故事场景的环境描写或者服饰描写等,是为了烘托整个气氛。表现手法在传记类文学作品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例如,引用是人物传记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可以是引用诗词、故事、书信等内容。在《大医精诚妙手仁心》中文章开头就引用了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中的一段话:“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则未之有也!”。教師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提问学生“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当我们从这句话的内容来看的话,它表达了我国古代对于医生这个行业的一种由衷的赞美,赞扬他们高尚的品行和情操;而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的话,它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妙手仁心”,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来罗征祥教授的光辉事迹;从效果上来看的话,这句话是文言文的形式,表明了从古至今对于仁爱之心的弘扬,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底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直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侧面赞美了罗征祥教授的高超的医术水平和高尚的医德,突出了“妙手”与“仁心”。其实,表现手法在任何文学作品中都非常常见,它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更生动形象,更具有生活化,给人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沉醉于作者所描述的文学世界中去。

三、体味文章精神内涵

人物传记类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作者要有创作的激情,以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上的人物为原型进行写作,这意味着作品不能全是虚构的或者完全脱离现实而存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或者形象一定要真实可信,作者为此要在写作之前要进行大量的细致的研究才能够保证尽量的贴近现实生活。另外,文学作品并不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作家想要写一些人物绝对不是随便而写,文章必然是要传达一定的思想或者是人物的某些精神,这些思想或者精神应该对于现在的人们具有指导意义。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历了很长时间依然活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这都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人物传记类作品时一定要让学生去在鉴赏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所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大沽口事件以及“三一八惨案”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那个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以及众多的爱国人士渴望自由与民主并且希望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教师以这两个事件作为导入引出刘和珍君的事迹。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根据每一个小节一起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去探究每个小节的作用是什么。在第一节鲁迅写到了刘和珍君的死亡事实,明确了写作的原因是为了纪念在惨案中的无辜的死者刘和珍君;第二节政府面对学生的冷血令人震惊,这样黑暗的社会确实需要有人来反抗,鲁迅写出了写作的深层含义,则是为了唤醒沉睡的庸人。紧接着三、四、五节以时间顺序写出了从作者初次见到刘和珍君到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经过,这样一个内心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正义感的女子却死在了国人的手里,这是多么可悲又可耻的一件事啊!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所扰,刘和珍君已然死去了,我们活着的人应该怎么坐那?在第六节鲁迅说到,他从不赞成学生去进行游行示威,这次事件可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不要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无辜的牺牲,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够拯救这个黑暗的社会,千万不要让生命过早的消逝。而在最后一节鲁迅又肯定了这次事件能够有所意义,就是刘和珍君等人的不畏前途黑暗依然向往光明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国民去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士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会历经磨难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在讲解之下,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作品中对社会黑暗的愤懑,对爱国青年死亡的哀叹,对光明的渴望等深层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命题人对于人物传记类作品将会越来越重视,人物传记类阅读也会呈现一个上升趋势。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传记作品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考试题目的设置及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之中提升阅读的水平,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温志刚.浅谈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的几点有效答题技巧[J].新课程(中),2016(11):65

[2]刘鑫.浅析在高考中小说文本和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策略的异同[J].高考,2017(6)

[3]黄晨钟.浅谈人物传记类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有效答题方法[J].中学时代,2013(20):75

[4]任岩礁.谈高考试题中的人物传记阅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2):55-56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职业中等专科学校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4400)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表现手法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