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虹:“焦虑妈妈”不是我的标签

2020-03-02吴净净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0年1期
关键词:女儿妈妈孩子

吴净净

随着《小欢喜》大热,许久没在电视荧幕出现的陶虹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野。她曾是国家花样游泳队的运动员,也是一名演技扎实的演员,如今还是一个宽容开明的妈妈。与在《小欢喜》中饰演的焦虑妈妈不同,“焦虑”从来不是她的标签。

和女儿做朋友的温柔妈妈她说,没有一个小孩是完美的。

在《小欢喜》中,陶虹把一个偏执、焦虑的妈妈演绎得入木三分。她演的这个妈妈是有点让人反感的,望女成凤,强势固执得令人无法喘息,最后差点把女儿逼疯。剧集在播的时候,角色的行为几乎每天都会上“热搜”。其实,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也不陌生,很多年轻观众很有共鸣。陶虹也会留意网友的评论,她觉得观众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判断宋倩这个妈妈,除了偏执焦虑的那一面以外,还有什么。在她看来,剧中女儿英子即使恨妈妈对她管得严格,但仍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她是一个哪怕伤害自己也不愿意去伤害别人的孩子,从这点上讲,我觉得宋倩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成功的,她培养了一个能够感受到爱的孩子。”

当然,理解是一回事儿,生活中的陶虹和剧中的宋倩在教育上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对于11岁的女儿,她给予了极大的自由、信任和包容。她甚至担心“女儿跟我太要好了”,害怕如果父母跟孩子关系好到腻在一起、难舍难分,孩子可能会缺少走向远方的勇气。所以,她也会感叹,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孩子是照着父母的想象长的。如果要一个长着大眼睛、长睫毛、腿特长、会跳舞、会弹钢琴的女儿,那买一个娃娃算了。“做父母的要认清这件事,其实是跟自己和解,饶了自己,也就饶了孩子。”

有一次,陶虹去看女儿的汇报演出。台上站满了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站C位,哪怕前两排也行。结果,女儿站在侧幕条边上第二排倒数第二个,前面的孩子长得比她还高,陶虹全程没看到女儿的脸。当时她就想,如果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特别平凡的孩子,没有任何特殊的闪光点,自己能接受吗?会因为这个,就不爱她吗?“我想我不会。她再平凡,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教育,这10多年来,陶虹在不断摸索,也在反思。她觉得,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问题是不允许人犯错,但以她的经验来看,错误的人生是可以被修正的。因为妈妈也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起才开始做妈妈,做妈妈的年龄和孩子的年龄是一模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而且她认为,孩子真的犯错又有什么关系呢?把它改正过来,是多棒的一件事儿啊。

随着女儿的长大,母女俩的沟通方式也在变化。她们会像朋友一样交流,陶虹开玩笑说:“我是那种非常不典型的中国母亲。”她会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女儿就会说:“对,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这是妈妈教我的道理。”

陶虹从不把女儿当小孩看。她会告诉孩子,无论是人和人的交往,还是家庭中的分工,又或是事业的变化,都不可能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因为变化是正常的,不变是不正常的,“变了以后,我们一定会有应对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你的初心在哪里,这个比较重要。”

陶虹也会和女儿聊感情,希望女儿将来找对象不要只看“才”和“财”,还要看“人”本身。她想起自己当时恋爱结婚特别晚,一堆人介绍对象,都问她:“你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找一个人好的!”“要求这么低?”但现在她回过头想,其实找一个人好的,这得多高的标准啊!至少得三观一致,还要有共同语言。“老了以后,共同语言没有,整天就说吃饱了,该做饭了,你觉得过着有劲吗?还是更需要有一个情投意合、品位相当、相互欣赏的人。”

当然,她说的这些,孩子能记下来是一回事,能懂则需要漫长的过程。“她不经历事情,可能很难理解一些话。她说懂了,但是我知道她没有完全懂。就像我小时候,有人跟我说一个词、一句话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懂了。长大以后才发现,我当年的懂只是懂一个皮毛,或者仅仅是字面意思上懂了。”真正的懂得,是需要用时间去印证的。她愿意给女儿这样的时间,当然,这也是女儿必经的道路。

感谢“演员”这个职业

她说,多亏了演员这个职业,让她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

成名甚早的陶虹曾是国内影视圈最知名的女演员之一,处女作就是姜文的经典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学三年级她担任电影《黑眼睛》女主角,摘下华表奖和金鸡奖,憑借电视剧《空镜子》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还有一部让很多80后心心念的《春光灿烂猪八戒》……可以说,早在十几年前,她就是公认的人气与实力兼具的好演员。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陶虹还没有离开花样游泳队,处于比完赛还没有正式离队的空闲期,“演得好,我是业余的;演得不好,我也是一玩票的。对我来讲不是事,就是来玩的。”于是,当年这个有着“狐狸一般娇媚的脸”的陶虹,在片中鲜活生猛又生动,第一次触电就大放异彩。再后来考到中戏,学了表演,随着经验的丰富,陶虹的表演也更加张弛有度。只是,终于到了有阅历有演技的黄金年龄,陶虹却偶尔出现又常常消失。于是,不时有人惋惜,好演员为什么要藏起来?她开玩笑说:“我擅长的事也不一定是非要去做的事啊。比如说我有一块美玉,我也不用天天给大家秀,放着也可以啊。”

大家的猜测是,这10年来,陶虹牺牲了事业,选择做徐峥背后的贤内助。但现实情况却是,陶虹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生老病死。那几年,女儿出生,父母相继过世,她说,自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生命的意义,这才是更重要的事。“那时候也没有精力想别的事,先把眼前事处理了。”所以,她主动停工,放缓了脚步。看到好角色就出来演一下,不合适就不演,“我现在还在干很多别的事,但演戏还是一件有趣的事,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演一辈子。多亏了演员这个职业,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

虽然这些年没怎么拍戏,但不代表无所事事。“能整理好一个家,能让家人的心态和感受永远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2008年做了母亲后,陶虹更是从内到外都有变化,“面对孩子时,你知道这是一个天天都会给你惊喜或者惊吓的世界,很有趣。”生活中的乐趣让她的感知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充盈。

头脑清醒的独立女性

她说,她的幸福和成功都是自己给的。

2019年7月,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姚晨、梁靜等女演员联合发表感言,呼吁导演、制片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更多机会。一时间,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话题再次引发了讨论。

当下,影视圈的主角大部分被年轻的“流量”承包,不只是女演员,很多演技扎实的中年男演员也常常处于好戏难寻,甚至无戏可拍的境况。而早在2002年,陶虹就有所发觉。当时演了《空镜子》以后,她曾跟徐峥在家里“坐了快一年”。“等呗,能怎么办?这就是演员的被动。”后来觉得一直等也不是办法,徐峥就去做导演了。其实,那时候陶虹也想做导演,写了本子,找了投资,结果怀孕了,这件事就撂下了。所以,如果她愿意,应该就像章子怡说的“你们家不止一个导演”。

说到中年女演员的危机,陶虹说,即便是好莱坞的女演员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其实也不单纯是“中年女演员没戏演”,而是整个中年女性群体不受社会关注,“没人关注就没有人写,没人写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我们演谁?”

好戏难碰,但陶虹也并未完全放弃表演。从影视剧淡出后,观众在话剧舞台和其他岗位上看到了更多面的陶虹。她可以是《四世同堂》里穿着艳丽旗袍的胖菊子,也可以是亲子音乐剧《虎妈猫爸》和动画电影《风语咒》的出品人。世界那么大,可做的事其实很多。她不想把自己给局限了,想趁着还有精力、有记性、有活力,去探索更多更广阔的世界。如今,陶虹已不会为了曝光量而随意接戏,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因为当我自信我是一个好演员的时候,我自己的认可比别人的认可更重要。”

碰到好戏,就全身心投入演好它;不工作的时候,就开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她会在女儿醒来之前先起来把狗遛了,然后掐着点回家,把早饭的准备工作做好,叫大家起床,吃了饭送孩子上学……岁月增长了年岁,也赋予了她从容。做喜欢的事情,不焦虑也不再较劲。“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干出什么成绩吗?干本身比较重要,结果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享不享受这一刻,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这些年,陶虹活得越来越通透、随性,她的生活并不像别人以为的那么有秩序感,对生命那么有条有理。计划出门买个东西或办个事,结果一出门遇上交通事故导致堵车,她会索性转身回家。她觉得有些时候,人的当下比过去和未来都重要,而人在此时此刻的感觉比计划来得更准确。有了这样的心态,她自然也就没有人到中年的危机感,也不会失去安全感。因为她的安全感从不依附在别人身上,“人不能靠在别人身上,你靠的这个人稍微有点闪失,你就趴地上了?人永远要自己站着,幸福不应该由别人给,我的幸福、成功都是自己给的。”

这样的陶虹真的温柔、霸气又迷人!

摘自《婚姻与家庭》

猜你喜欢

女儿妈妈孩子
鸟妈妈
和女儿的日常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
妈妈去哪儿了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