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教学

2020-03-02蒋加楠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1期

蒋加楠

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利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学会梳理文章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文将就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启发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但仍需借助形象思维。将复杂的知识以清晰明了的网状结构或树状结构表现出来,使知识更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初中生发挥想象能力。语言是抽象的符号结构,不容易记忆;图形是相对直观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记忆。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对材料的掌握和理解。对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进行拓展联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利于形成写作思路。

写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借助层层推进的方法,学生将思维导图的内容加以扩充,从而形成以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络结构。学生依据关键词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明确下来,不仅可以充实文章内容,还可以有效防止不知所云状况的出现。当然,由于每位学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作文拓展,但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画出符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最终助力写作。

二、围绕中心,丰富人物形象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从关键词出发,向不同的方向拓展延伸;学生依据写作的目的,建立完整而清晰的网络关系图,确立文章的大致结构;再依据关键词填充人物形象,发散思维,使人物的内涵更丰富、形象更为丰满。

人物形象的设置和文章主题的确立都必须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立足点。学生应根据不同的人物刻画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刻而个性化的描述,并依据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對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一篇或者某几篇课文中人物或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思维导图,写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学生能理解并把握作品的写作思路,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以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不在话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制作思维导图,使作文更具有层次性,可以及时抓住灵感和想法,将分散的写作内容与想法用思维导图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写作框架结构。这样不仅使思考过程缩短,还能明确写作的目标和结构,便于在此基础上展开更为灵活的创作。

三、丰富情感,美化语言

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作文水平。树状图是常用的思维导图形式之一。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不同粗细、颜色的线条等,配合关键词,在绘制过程中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文章结构清晰而完整,还需要语言优美动人。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样才有写作的素材,并且有助于打开写作的思路。学生写作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思路有了,但是不知如何拓展,无话可说。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教师依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解决这个难题。

在学生缺乏写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相应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拓展。例如,教师给出学生“秋天”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可能没有思路,写不出来。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秋天”的特征,想象秋天自然环境的特点,用关键词写出自己的感受,如金色、温暖、收获、秋风萧瑟。再由这些内容层层联想下去:金色代表丰收和踏实,收获是因为春夏季的辛勤劳作;秋风萧瑟,诗人大多会感慨情随事迁,时光不再。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被打开,很快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并写出佳作。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利用不仅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对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思维导图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注定了运用过程中会出现林林总总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这一工具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写作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