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建设研究
2020-03-02叶军
叶 军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兴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近几年来,电子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快了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建设的步伐。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科技含量高、防盗能力强、便于操作等。相关部门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成果在云平台开发方面的优势积极革新,并注意加大对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的传播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智能化门禁系统。本研究首先从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社区的项目背景出发,提出了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再结合具体的建设措施对项目成效进行阐述。
1 项目背景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代表,具备“三多三弱”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出租屋多
广东省是人口流入大省,许多外地人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来到该地区务工。有的单位无法提供住宿,所以人们只能选择租房居住。某社区0.5 km2范围内,有房屋966栋,95%以上楼栋为“握手楼”,共有出租屋1.4万间,从事房屋出租管理的房东、楼管员、中介等就达1 000多人。
1.2 流动人口多
许多务工人员都是拖家带口来到深圳,他们没有固定的单位,亦没有固定的住所,被称为“流动人口”。在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社区中共有2.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有2.7万人,占总数的93%,人口年更新率达到40%。
1.3 治安要素多
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等因素决定了当地的治安管理应当更加严格。据统计,社区有老旧握手楼900多栋、工厂企业15家、物业小区1家、临街店铺400余家、学校1家,辖区的治安要素众多,已排查发现的124名重点人员又带来巨大的管控工作压力。
1.4 基础设施弱
社区绝大部分建筑物为村民自建,电动单车没有设置集中充电点,居民自行拉线充电,科技建设弱化。在推广南园模式前,辖区的视频完好率仅为15%,门禁系统缺乏维护,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5 群防群治弱
社区共有群防群治力量1 700余人,缺乏统一的管理指挥平台,群防群治力量散落,管理、指挥、监督、联动工作难以落地。
1.6 民生服务弱
辖区居民办理出入境、人口、交通罚款等日常事项耗时耗力;房屋租赁和信息采集没有统一平台,居民租房不便甚至被骗;电动车随意停放、乱拉线充电、村内垃圾清运不及时等城中村老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人口管理是公安工作最基本的业务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研究提出采用“人工智能+新警务”理念,不断夯实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打通信息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提高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圳市南山区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传统+科技”,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构建起现代科技支撑的智慧警务,推动政府、企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在南园社区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1]。
2 流动人口管理项目措施
为了实现对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单元楼、城中村必须采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身份证实名登记,配合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传统流动人口管理中面临的人员信息登记难、出租屋治安管理难、流动人口数据汇总难、流动人口轨迹动向分析难的问题。
2.1 强化“三个整合”,推动社区共建
(1)整合数据资源,筑牢“科技建设”阵地。南山公安分局的科技信息化建设表现出4个特点:(1)政府支持。南山区委区政府强力支撑,为全面推进智慧南山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理念超前。以“统筹规划、联网共享、公安建设、全区使用”为总体思路,对外充分整合各类外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源的“1+N”(一个标准地址,N个数据项目)式积累。(3)模式创新。采用“以租代建”运作模式,建设项目由企业出资,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了“前期启动难、后期维护难”等问题。(4)服务实战。南园社区依托科技围合建设,利用视频追踪、人像比对预警等实战功能,广泛应用于辖区的打击、防范、管控等各项工作当中,实现了科技信息化为警务工作减负增效的作用。
(2)整合人力资源,筑牢“群防群治”阵地。南山公安分局在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工作:(1)明确一个固定的平台进行管理。南山公安分局推进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三代建设,将群防群治力量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数据一体化、勤务可视化、指挥扁平化。(2)发挥3个组织作用。成立平安南园促进会,整合辖区1 700多名群防群治力量;通过消防建档、主动申报处罚和视频门禁建设“三大抓手”,梳理出683名楼管员,组建南园社区楼管员联合会;依托股份公司开展摸底排查,摸排出935名业主,组建南园社区业主委员会,逐个签订《房屋租赁管理责任状》,压实了业主法律责任。(3)落实5个机制支撑。轮值轮训机制,定期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参加轮训。联席会议机制,每周召开治安联席会议,通报警情、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巡查督导机制,每天通过可视化终端对辖区内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督导巡查。表彰奖励机制,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奖励协助抓获嫌疑人、拦截诈骗等有功人员。一呼百应机制,依托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组织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消防、反恐等应急演练[2]。此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社区治安监管工作的各环节务必做到公开、透明,任何一个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中心。人们如果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楼管员或警察反映,这样才能为监管人员后期的工作指明方向。相关管理人员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可视化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整合党建资源,筑牢“社区党群”阵地。南山公安分局加强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社区党务资源,创新3种党群活动模式:一是“一周一党课”活动。社区民警将十九大报告系列活动等内容融入联席会议中,会议地点将结合实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二是“一月一宣传”活动。社区民警每月组织辖区党员结合当前社会治安敏感问题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三是“一季一上门”活动。社区民警每季度联合社区工作站走访慰问老党员及残障人士,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具体来讲,整合党建资源、加强政治引领具有以下几点作用:(1)有利于党务工作更加规范。只有将各项制度反映在书面上才能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日常运营提供借鉴,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当然,制度是靠人来遵守和维护的,各级管理人员只有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规定办事。(2)有利于提高社区治安工作的效率。社区治安工作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只有保证治安管理的质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有效进行[3]。
2.2 破解“三大难题”,实现平安共治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建设开发工作也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门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4]。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内部可塑造的人才,将其选拔出来与其他单位进行专业文化交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对技术岗位人员定期培训,最大限度地增加在职人员的知识储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针对智慧视频门禁产品开发工作,大量引入优秀人才。破解“三大难题”,实现平安共治,除了制定相关政策之外,还需要依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解决社区管理、破民生小案、社区消防三大难题的具体措施如下:
2.2.1 优化“门禁+网格”管理机制,解决社区管理难题
落实视频门禁建设,优化网格管理工作机制,大大减轻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重点人员管控工作量。以“1+3+1”(“1”指1套门禁系统,“3”指3个视频监控点,“1”指1个主要出入口光纤接入点)的高标准在南园社区进行视频门禁建设。依托光纤网络,在城中村巷道和出入口连接人脸识别、车牌识别、WiFi热点等智能感知设备,对现有二三类监控进行高清改造和联网。
2.2.2 引入“视频+人脸”技术,解决破民生小案难题
2017年8月份,科技围合正式在南园社区落地,依托人像识别设备,每天社区内都会汇聚海量的前段感知数据,南园社区内发生72宗民生案件全部告破,破案率达100%,抓获嫌疑人86人,创造了一个奇迹,盗窃(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8.28%,环比下降54.55%。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
2.2.3 “智能设备+法治”双管齐下,解决社区消防难题
政府将“依法治国”视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那么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规章制度,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建设也不例外。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规划建设智能消防栓和智能烟感设备,社区民警通过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指挥附近的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快速处置;二是规划建设集中充电桩,南园社区在辖区建设7处电动车集中充电桩,消除消防安全隐患[5]。在压实责任方面:一是配备专职安监巡查员,协助警长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二是集中开展消防建档,与业主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状》;三是严厉查处消防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据相关部门统计,该社区自2017年以来,共依法处罚违法业主80人,罚款4万元,查封出租屋13间。
2.3 聚焦智慧终端“四大服务”,共享治理成果
基于门禁系统和网络办公渠道,提供具体的智慧管理措施,具体有以下4项内容:
2.3.1 互联式的智慧终端
一是实现房屋租赁网上办理。通过视频门禁系统建设,租客可以在“智慧南山”APP上网上注册、实名认证、在线选房,实现租客信息实时比对,楼管员实时授权,保障租赁安全。二是提供便捷服务。视频门禁系统与居住登记主动申报系统的打通实现了居住登记网上办理、居住证自动办理等诸多便利。三是搭建沟通平台“智慧南山”APP,实现租客、楼管员、网格员、社区民警之间的沟通交流。四是拓展平安宣传渠道。社区民警可以依托“智慧南山”APP向辖区居民、楼管员、业主等实时推送宣传信息。
2.3.2 前置式的社区服务
南山公安分局从2017年启动了“社区警务再造”和“小警务、微民生”工程,辖区143个社区警务室焕然一新,特别是部分中心警务室已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区,引入“三合一”警务终端机,为居民提供了快捷服务。同时,分局还为重点企业、高校和城中村开通“e站车”集中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一站式服务。此外,南园社区还引入了蜂巢快递柜,为群众解决了快递丢失的问题,社区民警也将快递员吸收到平安南园促进会,为警务室提供信息线索。蜂巢快递柜以发件人和收件人的手机号为依据,避免了不法分子对住户造成危害。
2.3.3 多媒体互动式的社区宣传
分局以“给我十分钟,护您一生平安”为理念,强化“一动一静”两个宣传阵地。“一动”是指加装了液晶显示屏的移动微型消防车,车辆可深入社区内播放警务宣传片;“一静”是指社区警务宣传栏,将原有的静态宣传栏改为多媒体宣传栏,可自行编排节目开展宣传。同时,设立警情通报栏,将辖区近期发生的警情概况和防范要点进行通报,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有收获。
2.3.4 参与式的社区治理
为了掌握辖区综合治理情况,南山区委政法委从2013年开始推出平安南山指数,指数涵盖打、防、管、控、建和民意调查等6大项,28小项内容,对南山区各街道综合治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发挥了综合治理“数据库、晴雨表、指挥棒”的作用。此外,分局还从2017年下半年启动了社区考核机制,以指数形式对社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让辖区居民能享受便捷的社区服务。
3 项目建设成效
南园视频门禁系统建设,突破了以往按部就班的视频建设思维,开辟了智能感知设备在城中村规模化建设的渠道,通过“企业出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这种“以租代建”的模式,真正做到低成本、易推广、可复制,实现了政府、企业、公安、社区和居民的多方共赢。
3.1 视频门禁共建
由于许多企业对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不太了解,所以不敢盲目地进行投资和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施以企业出资、推行购买服务的“以租代建”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前期启动难、中期推广难、后期维护难”等问题。落实视频门禁建设涵盖老旧小区任务,构建视频门禁“1+3+1”建设标准。在南园社区警务室还建成了应急指挥室可视化展示,实现各项数据一图通览、一键指挥,达到社区数据汇集、智能应用和应急指挥一体化。
3.2 利用可视化平台实现社区管理共治
在区委政法委统筹下,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三代建设,研发配备具有卫星定位、4G对讲、视频回传等功能的可视化终端,形成了以社区警长为核心,覆盖治安办、专职消防队、物业保安员、快递员等群防群治应急力量的群防共治体系,实现社区一级的群防群治动态管理和一呼百应。当今社会,QQ、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多种传播媒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现了新闻消息的实时传送,同时这些平台又是传播知识、普及社区治安重要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达到社区工作宣传的目的。一些公众号推送的热点事件也是本着“立足居民生活实际,关注民生问题”的原则。社区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新了人们对于生活安全知识的理解。同时,房东可通过APP审核租户身份,还可查看出租屋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进出人像对比得出相关数据,一旦发现问题要实时上报。社区管理共治的模式集聚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安全、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人口数据共享
与传统的门禁技术相比,视频门禁云平台能汇集与共享数据,实现视频门禁数据跨区域、跨平台联动应用。前端采集的数据尤其是视频门禁数据,现已推送到市局资料服务平台、省厅的视频门禁汇集平台。基层民警获得最大权限支撑,信息高度共享,实战效果呈现“几何级数”倍增。通过视频门禁系统建设,以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科技设备为依托,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把智慧消防设备智能消火栓、智能烟感设备、智慧水电设备智能电表、可燃气体检测、智慧服务设备智能快递柜、充电桩等智能设备接入,实现人、房、设备的一图通览。利用“智慧南山”APP保障房屋租赁安全[6]。同时率先对接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系统,实现租客多渠道的自主申报采集,节省辖区居民提交资料、预约服务、窗口办理的时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门禁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智慧视频门禁云平台的建设为广大住户提供了一道安全、可靠、有效的防火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以“南园模式”为范例进行“麻雀解剖”,从项目背景、项目措施和项目成效3个角度来对门禁云平台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日后门禁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