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制度自信 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研究
2020-03-02齐卫平
齐卫平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近出版的《中国制度面对面》一书,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一部非常好的教材。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秉持的东西所表现的坚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制度自信是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坚定“四个自信”,这是事关保持中国发展战略定力的重大问题。制度自信作为“四个自信”内容之一,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保障。习近平对坚定制度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研究这些重要论述的思想涵义,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一、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
任何自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自信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前提。习近平论述“四个自信”时说过一个明确的观点,他认为在制度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因为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充分的动力来源。
习近平揭示坚定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问题,有三个维度的重要论述。第一,从“三个伟大”进行论述。他指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2]第二,从“三个逻辑”进行论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3]。第三,从“三个具有”进行论述。他指出,在制度选择上“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4]。这三个维度的论述,以开阔的视野和精辟的思想回答了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从何而来、缘何而生、因何而坚的重大问题,是深刻理解制度自信动力来源的思想指南。
“三个伟大”从力量依靠的维度揭示了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鲜明立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创造和发展的全过程,长期实践的丰富经验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的是人民的意志,对接的是人民的需求,实现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民是制度实践的信心源。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东西。所以,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5]伟大人民、伟大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制度自信最强大的力量支撑。
“三个逻辑”从规律把握的维度揭示了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制度自信形成的条件和前提是制度符合客观规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不能随心所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抄作业做成的,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到1956年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社会深刻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创新探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连贯性的实践呈现了制度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继承中创新,整个制度实践过程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三个具有”从实践价值的维度揭示了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14亿中国人民在共同的制度选择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身手,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上续写新篇,在强大的前进定力上把握命运,如此丰富的实践为人类社会所罕见。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使制度选择与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打造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7]伟大的实践激发伟大的创造,伟大的创造收获伟大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价值赋予中国人民坚定自信的资本。
以上三个维度的重要论述表明,制度自信虽然是一种精神的主观力量,但却有着物质的客观依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行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8]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民主广泛性的新制度,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好制度,是展现整体优势的大制度,是立足深厚历史基础的实制度。对于这样一种制度,党和人民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不坚定,没有理由不坚持。
二、坚定制度自信,担当历史使命
坚定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勇于担当作为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一个硬要求向全党提出来,意义十分重大。勇于担当包括角色担当、任务担当、风险担当、责任担当等等,这些担当归结起来就是使命担当。坚定制度自信对中国共产党担当起和实现好自身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不能以高度的制度自信给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榜样,就难以完成好肩上担负的使命。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坚定的自信,不仅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同,而且还必须面对各种敌对势力的外在挑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显著优势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的经验,从13个方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制度全方位的显著优势,既有理论的说服力,又有实践的证明力。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是中国制度高效能显性作用的结果。但是,西方一些国家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审视中国的发展,有些政治家、理论家在他们固有的价值观支配下随意和任性地曲解中国,尤其是污蔑和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导演中国的“颜色革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旗易帜。这样的外在挑衅虽然不足以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直接的威胁,但他们持续不断的思想攻势和舆论宣传对中国的制度自信造成严重的冲击,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9]“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制造种种错误舆论,目的是搞乱我们的思想、搞垮我们的制度。”[10]面对外在挑衅,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制度认同上不乱分寸,在制度坚守上不乱阵脚,在制度执行上不打折扣。习近平把坚定制度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相联系,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全党提出了保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要求。
第一,以坚定的制度自信践履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集中体现在其初心和使命上。从词义说,初心表达动机,即诉说要想做什么;使命表达效果,即展示要达到什么目标。党的十九大精炼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初心决定使命,使命落实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要想做什么和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就成为它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指出:“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11]“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坚定制度自信既要自觉遵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又要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以践履初心和使命的实际行动彰显坚定的制度自信。
第二,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形成的重大命题。这个命题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到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行专门讨论,党中央领导治国理政创新发展的过程推动着思想不断深化和实践持续深入。习近平从一开始就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地挂钩,形成同一个命题有机关联的两个方面,反复强调不能把它们拆分开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并表现出来的显著优势,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13]国家治理体系不是行政机构的拼凑,不是政策的汇集,而是各种制度运行的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不是领导者能力的展示,不是官员个体能力的作为,而是整个国家执行制度的能力。从规律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具有普遍意义,坚定制度自信奠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制度化的思想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必须把坚定的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信相统一。
第三,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中国经历70多年的奋斗,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最先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以贯之的历史实践推动着制度不断成熟。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制度创新中实现开拓发展,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嫁接的制度创造。“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制度自信是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必然要求,“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15]。习近平要求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过程。以坚定制度自信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以坚定的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来侵略的耻辱下踏上为实现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至今已经180年,时间跨越了3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尝试用各种救国方案扭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最重要的努力集中在制度探寻上。封建专制制度瓦解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6]。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促成中国人民在痛定思痛中作出了正确制度的历史选择,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是历史和现实验证的真理。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7]今天的中国人民之所以具有充足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对选准了制度;今天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搭建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巨大舞台。制度自信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越有保证。
三、进入新时代,增强新时代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正在发生着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大调整。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新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往直前的脚步不会因为任何情况的干扰而停止,坚定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指明了思想和实践的遵循原则。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坚定的制度自信站稳政治立场。改革开放确立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0多年来,这个思想始终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定位于经济建设,并不意味着忽视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制约甚至破坏经济发展。经济问题内含政治问题,政治关系反作用于经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中不仅内含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其他与经济建设相关的制度关系到促进和解放生产力,而且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同样是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习近平指出:“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18]“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20]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21]构成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的首要任务。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制度自信彰显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治党与治国的统一,从党的建设来说,必须坚持制度治党;从国家的建设来说,必须坚持制度治国。不管是治党还是治国,发挥制度功能的共同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加强实践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22]。人们对制度的自信度强不强,取决于制度的效益高不高,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主体,只有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才能有效地增强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着力点就是扩大为人民谋福祉的制度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创造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能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对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23]
第三,必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以高度自信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还提出“要积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不断增强我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24]。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以高度自信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要求,也是用中国理论传播中国制度话语的任务。中国制度故事包含中国制度的理论观点,中国制度理论演绎中国制度的故事逻辑,加强制度理论研究有助于增强中国制度故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制度自信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自我提升。研究制度理论是为了加强制度自信的思想支撑,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为了把制度自信内化为自觉的力量,这是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第四,必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作出新作为,为增强制度自信增添新来源。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广泛共同思想基础和受到普遍拥护的好制度,但又不是尽善尽美的。任何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制度自信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习近平指出,制度自信不是盲信,“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25]对中国制度充满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26]“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27]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引述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关于使我国制度成熟和定型的论述,以时间的紧迫感和任务的艰巨性向全党提出要求,加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推进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不仅要坚决执行已经建构起来的制度,而且必须找到制度短板,发现制度软肋,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制度体系,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制度自信的基础。
第五,必须立足国家远大战略深刻认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动中国人民为人类的文明创造作贡献。理论研究中,许多学者把制度视为一种文明形态,对我们加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问题具有启发。制度从外在形式上看是条约性的规定,从本质内容上看则是思想性的规范。各个国家制度不同的地方不在于具体规定的五花八门,而在于思想规范的差异。世界上不存在划一的标准化制度,国家治理的制度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制度成果,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延伸性制度成果。制度形态造就国家形态,制度优势体现文明优势,从一个国家的制度成熟和定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文明建设和创造。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8]当今时代全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各国谋求和平与发展遭到这样那样的阻碍,寻找善治良方成为世界普遍诉求。习近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念阐明中国为世界作贡献的大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制度密钥,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发展作贡献的崇高境界。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手中的法宝,创造今天、建设明天,必须充分发挥这个法宝的威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30]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制度自信是力量之源。2019年底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正常秩序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冲击,人们心情压抑郁闷,精神受挫十分严重。很多希望看到的事情没有发生,很多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不断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行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在如此这般的历史背景下,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增强制度自信,在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