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

2020-03-02王前进辅小荣张春富王国连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产教江苏省新能源

王前进,辅小荣,张春富,王国连

(1.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51)

0 引言

新能源产业是江苏省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1]。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转向注重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的轨道上。因此,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新能源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托是技术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要素的关键是人才,产业创新能力由人才结构决定。然而目前许多新能源产业还存在技术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产教融合在优势互补、知识交互、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有必要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1 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体系现状

1.1 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人员结构失衡

目前,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其具有充足的产业一般人才,但缺乏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由于技术创新人才的不足,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制约,以致市场竞争力偏弱。

1.2 人才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且没有充足的储备

江苏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结构较为单一,其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技术创新人才仅具有本科层次的学历背景,而少量人才具有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且缺少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型人才,导致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视野狭窄;高层次领军人才偏少,难以对新能源产业开展技术攻关;由于企业管理的约束,使得技术交流限定在企业内部,无法形成可持续交流的开放平台。

江苏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不足。对于大企业,只有30%左右的技术创新人才从事开发与研究工作。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优秀员工对薪资、工作环境等有更好的期待,不愿意长期留在原企业,因而导致技术创新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人才储备不足。

1.3 人才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的自主创新优势

人才优势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向前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很明显,江苏省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江苏省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它不但使高层次人才数量规模得到显著发展,而且获得了许多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但是,人才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及高校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3]。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人才优势融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无法有效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4 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需要

为了应对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需求的急增,江苏省许多高校如盐城工学院、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提供了相关专业。新能源专业涉及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且学科跨度范围较广,对技术创新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而目前,高校的教学通常是由刚迈入校门的博士来完成,这类群体一毕业就走进高校,缺乏实践经验,精通多门学科专业的研究型人才较少,因此,难以培养能够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技术创新人才。

2 产教融合中的障碍因素

产教融合通常是指企业为了解决技术需求,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它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推进产业的创新发展[5]。但由于长期受到体制与机制的影响,产教融合在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合作主体在观念、利益方面存在差异

校企合作主体常着眼于各自的局部利益,缺乏全局意识,其合作具有偶然性、短期性,导致合作的整体性与深度不够,忽视了人才合作,且体系之间相互封闭,难以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与市场需求对接,同时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精力来进行人才培养,因此,两个系统难以根据制定的整体目标进行实质性的合作[6]。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深入进行产教融合教育。此外,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层次偏低,难以对人才与技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

2.2 政府未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调节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江苏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而对于产教融合,江苏省虽然出台了许多宏观政策,但极少实施具体的政策对其进行支持。因此,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节、产教融合中的管理与协调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完善。此外,产教融合中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高校来承担,没有形成具有指导作用的系统性政策法规,可持续动力不足,且相关的机制、法律法规等尚未完善,没有完全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3 构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体系的具体措施

从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出发,文章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3.1 协同构建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江苏省的高校数量及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众多部属及省属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因此,从构建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和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两个方面来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在构建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方面,高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新能源企业技术的研发、工程的管理等,将高校的理论优势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将新能源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员聘请为校外企业导师,加强对新能源专业学生的实践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技术创新人才的持续输出奠定基础。

对于江苏省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则必须大力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如盐城工学院拥有室外风光互补与并网实验室、室内风力发电实验室、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实验室、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以及实验中心,为合作方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场所。

3.2 积极开展校企科技合作

校企科技合作是将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利益为基础,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使科技合作中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以盐城工学院为例,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了风电、光伏发电整机性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相关技术研究。如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了“锂电池供电高速大功率电动汽车增程器的合作研发”“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发”“智能配电网中大规模BESS 控制及动态优化调度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聚集了用于创新的资金、技术创新人才、高校科技成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3 共建新能源研究平台

召开新能源技术交流会,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建立行业学院,使高校专业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契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成为可持续输出技术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的基地,即人才智库。如盐城工学院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共同建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因此能够集中各方的优势资源来培养新能源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江苏还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去聚集一批高水平国际人才来江苏从事产业技术创新,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江苏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4 健全培养机制以输出高质量技术创新人才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交流与共享机制,从利益驱动、调控协调,产教融合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等方面,充分激发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实施人才双向流动的政策措施,进行长期性、稳定性协作以及服务人才培养。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做好人才的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住房、薪酬、子女教育等),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重视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如对于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除了享有工资外,还应该得到额外的奖励(如利润分配)。同时,营造一个轻松惬意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融入企业的体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创新潜能。

3.5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政府调控力度

为了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规范,政府应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法规,加快产教融合法律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明确产教融合主体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分工和协作,实施一些激励政策,使企业更愿意将精力用于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营造一个产教融合主体都愿积极参与的良好制度环境。

另外,在研发、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验收等环节都需要有具体的政策。首先,对于项目验收环节而言,并不是简单地发论文,而应该通过同行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比重。其次,应该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对其中的优秀项目和优秀个人进行学校和个人奖励。

4 结语

根据产教融合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文章从江苏省产教融合的实际出发,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自身的特点,分别从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瓶颈、院校专业人才资源及新能源研究平台、新能源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综合改革方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旨在不断探索构建技术人才支撑体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合作成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产教江苏省新能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