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引领核心技术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3-02

理论探讨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芯片核心

刘 万 丽

(河南大学 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4)

在2020年8月24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核心技术突破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我国某些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和产业进行了疯狂打压。从2012年美国众议院宣称华为和中兴通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算起,美国企图封杀华为时间已有8年,最新的“升级版”禁令于2020年9月15日开始生效,禁令规定:“基于美国软件和技术的产品不能用以制造或开发任何华为子公司(实体名单内)所生产、购买或订购的零部件、组件或设备中。”此外,根据特朗普的行政令,TikTok也必须在9月15日左右将其美国业务卖给美国企业,否则必须关门。面对国际市场因国家贸易摩擦导致供需平衡被破坏的现状和政府干预引致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必须利用好我国的制度优势,完善核心技术创新模式。

我国企业在早期发展中注重引进技术或被称为“以市场换技术”,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侧重以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渐进式提高。国内学者研究了转型经济中以技术引进为起点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通过案例研究发现,部分后发企业通过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可以实现技术追赶,推动战略转型,然而,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发达国家不仅对关键核心技术严密封锁,就是对一般的高水平技术也严格审查,我国想通过技术引进、企业并购实现技术赶超越来越难,并且早期的实践也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只能依靠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历史分析显示,后发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该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密切相关[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突破核心技术的能力,我国企业也在积极实践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同于技术引进或追赶,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推动技术创新。本文深入分析了核心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的市场失灵和瓶颈,探讨如何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创新核心技术突破模式,实现集中攻关,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提供更多动能。

一、核心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原动力

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不断聚合的过程和状态。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是在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和延伸。我国手机配件产业最早以代工形式为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等生产手机连接器、手机壳等配件,随着手机配件产业对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不断推出无线耳机、高清摄像头、柔性屏幕等新产品,既开辟了我国手机产业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也是核心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无人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带动力强等特征,我国的无人机产业通过技术积累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先的艰苦历程,成为我国产业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的典范。伴随着我国5G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围绕5G核心技术产生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车联网、网联无人机、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不断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差异性大,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路径。区域内的资源整合需要发挥核心技术的作用,区域内贸易互通、产业融合也需要发挥核心技术的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战略,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核心技术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技术创新是这项系统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并实现的不竭源泉。如前文分析,核心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该国调配、使用、获取国内和国外资源的能力,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物质保障。此外,核心技术创新及突破可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包容度。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持续投入来推动,核心技术创新可以使我国经济摆脱资源束缚,更多地依靠技术聚集、知识聚集、产业聚集等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优势在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总体来看,核心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然而,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存在市场失灵,导致创新投入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二、核心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核心技术创新领域世界市场失灵

经济学认为,市场可以自发调节供需达到一般均衡,然而,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垄断使市场失灵。在现实世界中完全竞争的市场几乎不存在,尤其是在半导体芯片市场。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PCAST)在《确保美国半导体领域的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考虑到国防安全等问题,当中有一部分技术是处于高度限制的状态。发达国家垄断霸权的技术封锁导致世界市场无法充分竞争,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在配置全球化资源中失衡,全球贸易自由化下的国际分工被打乱,跨国公司掌握着国际定价权,使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贸易大都是政府管制下的产物,芯片产业更是如此。

(二)核心技术创新领域中国市场失灵

理论上,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产业存在。中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但我国企业却没有掌握芯片产业链的话语权,加之芯片产业进入门槛高且生产企业垄断的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形成,导致纯粹市场化运作下芯片的研发生产不具备成本效益可行性。

1.基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的分析

虽然国产芯片核心部件自给率不断提升,但市场需求仍然很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是科技的较量:“中国制造2025”要向中国“智造”转变,作为高科技智能产业基石的半导体芯片是实现中国“智造”亟须突破的瓶颈。中国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追赶、超越的历史,我国对芯片的研发从未间断,国产芯片研发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在高端产品方面,国产芯片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我国芯片进口逐年增长,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突破2.1万亿元,占进口总额的14%左右,而且短期内此项需求不会下滑。随着智能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我国对高端芯片的需求量会更大。

综上所述,在中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普通芯片和高端芯片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

2.基于核心技术成本投入的分析

核心技术突破在于“烧钱”的能力,也决定了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门槛性质。核心技术研发都是风险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领域,需要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国际巨头20%的营收都被投入到研发中。在一些核心部件(如芯片设计和封装、光刻机)的制造上先期投入至少需要几百亿元,后续投入更是“无底洞”。像芯片产业一样,当今世界所有的核心科技研发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昂,后续的投入成本更高。在产业巨头已占据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后来者的新产品落后于领先科技而被产业巨头低价挤压,导致长期亏损、研发投入不足、资金匮乏,核心科技突破几率渺茫。

3.基于核心技术厂商收益的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的定价模式是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定价,其获取了完全垄断超额利润或寡头垄断超额利润。全球最先进的芯片技术由美国企业掌控,高端芯片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该市场是完全垄断的。就手机来讲,美国高通公司的芯片占据全球高端市场而且没有可替代的产品,导致中兴通讯断“芯”后难以为继。可见,由于芯片产业的技术和进入门槛极高,所以该行业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抢占市场,维持垄断或寡头地位。当今世界半导体芯片产业步入成熟期后,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格局。

三、企业主导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局限性与“政府之手”的整合能力

(一)企业主导的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模式缺乏权威整合能力

企业主导下的核心技术创新模式特点是市场竞争优势突出,适合民用的非战略性技术创新,但是对于战略性核心技术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资金、技术、人才是三大壁垒,要素配置要求高且难度大,企业缺乏权威,难以整合各种资源。

企业主导的合作创新技术研发针对性强,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企业出资寻求合作,注重短期市场效益。战略性核心技术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创新难度大,不是短期内能看到经济效益的项目[2]。例如,作为“工业粮食”的芯片,“中国芯”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必须尽快解决,才能不被发达国家卡脖子;否则,我国的信息安全时刻处在敌对势力的威胁下。时间是高昂的成本,如果核心技术落后则整个相关产业链都会落后,在追赶的过程中与对手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我们只有比先行者跑得更快,才能缩小与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强调了核心技术突破的时间紧迫性[3],如何调动可以使用的一切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解决最底层的核心技术问题是当务之急。

核心技术创新的生态链建设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产业体系的完善,但市场自发配置资源时间效率低下。核心技术创新根植于产业体系中,以芯片产业为例,芯片产业链很长,涉及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如何促进国内芯片产业链内的企业合作共赢是关键,这涉及产业体系分工和完善等问题。市场自发形成的竞争机制调整成本很高,在时间上是低效的,一旦市场失灵形成,通过市场秩序自发调节大多数情况下无济于事,甚至使得情况更为糟糕。

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式配置要素能力有限,缺乏整合各种资源的权威,不利于战略性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攻关。这种模式在创新突破中的劣势是缺乏能有效统筹整合、协调现有各种资源的权威能力,难以突破资金、技术、人才等三大壁垒。

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筹集资金有限、资源共享困难。以“芯片”技术为例,首先,制造一颗芯片的生产线需要2,000—5,000道工序,要投入几百亿元、上千亿元的前期成本才有资格涉足。其次,技术研发具有保密性,信息共享难度大。对于参与企业来说,各企业不是利益共同体,不同企业之间是竞争者,不利于各参与方信息的汇总,企业之间的协调需要更高权威。再次,研发具有偶然性。在研发过程中因新信息的出现需要对原有组织安排进行调整,这个时候需要更高权威协调。最后,企业配置人才能力有限。核心技术创新需要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集聚人才,很多人才招揽不是物质条件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如户籍、子女入学教育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竞争造成低端重复研发。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让国人看到芯片研发的机遇、企业转型的机遇,多家企业宣布布局芯片研发,企业具体研发领域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盲区,易出现企业重复研发其他企业已经突破的技术问题,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如果有政府部门协调,低端重复研发行为完全可以变成在已经突破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竞争导致团队不稳定。核心技术研发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任何一人出错都会导致失败,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引致竞相挖人使研究团队不稳定。核心科技的研究成果存在于研究人员的头脑中,研发人员一旦离开,原有的研究成果也会被随之带走,导致研发活动中断,拖延研发进度。

(二)核心技术创新领域需要“政府之手”

政府介入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核心技术创新是不同于普通商品资源配置的领域,具有保密性,同时充满垄断封锁和国家干预力量,难以通过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达到一般均衡。对于芯片产业而言,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强者恒强,垄断加剧,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40%。强者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获得垄断或寡头利润的基础上进行大额研发维持竞争力,同时通过中低端产品的低价倾销挤压后来者[4]。后来者要在市场中立足,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遭受国外技术封锁,美国政府干预本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华为销售芯片,既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失灵,也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政府和市场各自边界动态调整的历史,像芯片研发、制造一样,在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调整的领域,政府必须予以主导。

政府政策支持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发达国家的半导体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一直倡导自由主义的美国半导体产业同样请求美国政府从政策、资金和税收上给予帮助。巨额投资是保持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例如,美国政府主导支持的宽带隙半导体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的三星发展中离不开政府力量的强力支持。目前,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额投资,同时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重点扶持对象。

四、政府引领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根据核心技术类别采取不同的政府介入模式

核心技术的类别不同,其所采用的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市场和政府不是对立的,二者可以交叉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放眼全球,任何国家的市场都是政府管制下的市场,任何市场的运作都需要维护国家利益。

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军用核心技术一直由政府主导,世界各国莫不如此。民用的战略性核心技术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单靠企业之间的竞争难以达到最优,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即“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予以支持。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不是在所有领域均有效,特别是在全球各国争夺高科技领域制高点的今天,我国很多产业都是规模化有余而国际竞争力不足。核心技术具有的市场失灵、产业进入壁垒、攻关难等特点,决定了需要政府介入予以整合。对于一些民用的非战略性的核心技术,商业化应用是关键,可以采用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在充分竞争中研发核心技术,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政府对核心技术创新所需要素进行整合

核心技术创新中政府引领有利于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实现集中攻关。以芯片研发为例,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三大壁垒,适宜采用重大专项形式,集中各方力量予以突破。政府在资金筹措、技术信息协调、聚集人才等方面,能在最短时间实现最优配置。芯片行业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决定了研发资金筹措的多层次性,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参与;芯片技术研发信息的动态性和保密性需要有权威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及时协调和局部资源重新配置;芯片研发人才是关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引进不仅需要短期物质资本,还需要配套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基本保障,其中,政府的配套政策是关键。共性的芯片底层技术研究难度大、试错成本高、研发周期长,必须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快速突破芯片底层技术瓶颈。

政府引领的核心技术合作创新有利于建立共性技术生态链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尽快突破战略性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战略性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需要多个企业参与、相互合作,政府可以对生态链的不同企业进行协调。政府引领的核心技术创新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三)政府引领核心技术创新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政府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可以灵活高效地形成创新合力。该模式是指以政府权威统筹各方认清我国各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的现状、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该技术的生态链等基础问题,然后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动态协调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在共享平台上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力量,支持自主创新,推进协同创新,扩大开放创新,并予以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芯片研发来说,我国各领域都在应用互联网,没有自制芯片很容易导致国家机密泄露,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国家层面整合科研力量予以集中攻关。

政府引领不应影响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政府只是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助推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不能盲目相信市场会自发地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或政府哪一个配置资源更有效,要看运用的领域及方式是否正确。从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来看,市场在普通商品竞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则在公共公益事业、环保、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有的领域如国防建设,就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一些具有战略性的能源资源,政府要牢牢掌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配置。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也表明,国家的军用技术都是政府主导,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因此,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的核心技术或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政府引领资源配置适合我国在外贸环境不断恶化的环境下进行追赶和突破。

综上所述,政府引领的核心技术合作创新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径,有利于在国家层面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既不影响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又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在具体实施中,对于民用的战略性核心技术或影响全局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国家认定方向后,可以通过实施重大专项的形式,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社会的力量集中攻关,尽早突破,消除国外技术封锁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使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早日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芯片核心
芯片会议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体微芯片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影响规模化猪场收益的核心技术探讨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