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0-03-02关鹏
关鹏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矿业为人类提供基础物质与能源保障,支撑世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十四五”时期将是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版图重构的重大变革期,也是国内完成经济转型、实现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转变,必将带动资源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国亟待重新审视和定位资源安全的内涵,适时转变和调整资源安全战略。优势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和关键,国内外新形势下,科学厘定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研判其安全趋势,明晰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且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
1.国际形势
世界经济在曲折分化中缓慢复苏。未来25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5亿,总人口突破100亿,城镇化率将达到67%。人口增长带来的内需增加潜力巨大,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更多的需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强化矿业支撑工业化进程,美欧发达国家加强矿业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撑。亚洲新兴经济体晋升为全球金属矿产消费中心,重塑全球矿业资源供需格局。中国成为全球矿产资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8年能源总产量占全球19%、铁矿石占11%、铜占7%、铝土矿占21%,能源总消费量占全球24%、钢铁占49%、铜占53%、铝占56%。中国正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矿业开发合作。
2.国内形势
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峰值12.1%后开始下行,连续10年下滑到2019年的6.1%,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国内资源供给角度上看,铁矿石、铜矿、铝土矿的资源保障程度随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的逐步增加和需求的下降,将保持相对稳定,镍矿、锡矿短期国内资源开发较难开展,保障程度不乐观,铅锌矿保障程度高,但资源消耗大,价格起伏对产量影响因素多,钨、锑等金属在国内的消费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钼矿、稀土矿、磷矿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二、优势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72种,其中探明储量162种,探明储量多、品种较为齐全、勘查开发体系完整、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具有明显优势,其中钨、锡、钼、锑、稀土、菱镁矿、重晶石、石墨、石膏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铅、锌、磷、滑石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萤石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在地域分布上,钨主要集中在湘南、赣南等地,锡、锑主要集中在滇东南、广西南丹、湖南安化等地,铅锌主要集中在南疆、青海、甘南、内蒙古狼山等地,钼矿主要集中在豫西—陕南、黑龙江伊春、辽宁葫芦岛等地,菱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海城—大石桥等地,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包头、四川大凉山、江西赣州等地。以辽宁省特有的菱镁矿和金刚石为例,目前已查明的菱镁矿保有资源量30.11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90%,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金刚石保有资源量833万克拉,占全国总量的66%。
三、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1.规模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
受资源分布的影响,我国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型企业数量和产出比例偏低,集约化程度低。中小矿山数量占比大,一方面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高效、节约开发,且易造成生态环保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各自为政,互相竞争,也影响了市场秩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部分小企业滥采乱挖,采富弃贫,资源浪费严重。
2.国内资源供应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铁矿、钾矿、硫矿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铁矿,已超过70%,国外凭借资源和成本优势高度垄断,国内市场“走出去”收效甚微。与之相反,磷矿、钼矿等矿呈现供应严重过剩态势,库存增加,价格下滑,经济效益下降明显。
3.技术结构仍有提升空间
虽然不断地进行整顿和治理,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存在滥采乱挖、伴生矿资源大量流失、回收利用率低等乱象,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一方面,激励引导政策不完备;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导致资源节约政策难落实。
四、我国优势矿产高质量发展对策和建议
多年来,我国大量低价出口初级优势矿产,高价进口高端产品,资源优势未能转换为市场和战略优势,加之发达国家为规避我国优势矿产出口限制政策,将相关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导致我国优势矿产资源消耗巨大,许多优势矿产保障年限降低,资源优势地位岌岌可危。为摆脱困境,保住优势地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企业整合步伐,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
经营企业数量多,资源开发秩序乱,是影响我国优势资源安全的最大隐患,应大幅提高我国优势资源生产集中度,严格压缩企业数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等。鉴于目前矿业企业面临的巨大生产压力,我国应加快企业整合步伐,将企业重组提上日程。例如,针对菱镁矿资源特点,可鼓励辽宁省成立菱镁矿集团公司,在省域内乃至全国实现菱镁矿矿产供销一盘棋等措施。
2.加快“供给侧”改革,调整国内供应结构
对铁、铜、铅、锌等国内严重短缺且大宗的矿产资源制定鼓励勘查和开采政策。对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等实行保护性勘查开采,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严禁超计划开采。对萤石开采应给予控制,限制小矿开采。对钼等产能过剩的矿产实行高门槛准入,遏制产能继续增长。对石墨等非金属矿产,实行优质有用、高效开采。
3.严格控制优势矿产生产规模,大幅压缩后端冶炼加工产品产能
应进一步强化开采总量控制政策,要建立机动灵活的开采配额制度,严厉打击偷盗采及走私行为,从源头上保护优势矿产资源。对于锗等没有独立矿床的矿产,要从加工冶炼环节和出口环节进行控制。应大幅消减优势矿产下游冶炼加工产业产能,推进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化和延长产业链。
4.强力提升我国优势资源后端技术和产业水平,严格监管外资进入优势资源后端产业行为
国外优势矿产下游产业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但我国下游产业整体处于落后水平,单独监管好资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强力提升我国优势资源后端技术和产业水平。针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专利进攻战略,应将我国优势矿产后端产业列入监管外资进入产业名录。
5.鼓励优势矿产地质找矿、矿产地及资源储备,稳定矿产品市场,保障代际资源安全
加强我国优势矿产地质找矿力度,加大矿产地储备和产品储备工作,以便实现代际资源安全和市场安全。以菱镁矿为例,政府应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建立储备矿区,进行矿产地储备。矿山企业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菱镁矿价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储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