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2020-03-02刘大泯
刘大泯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是两个机构简单的重组或叠加,克服政府机构合并的两张皮,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真正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共生这篇大文章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
一、文化与旅游职能部门重组的战略意义
贵州拥有全国少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有1400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中国传统村落、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等指标位居西部地区首列。旅游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基本上全省各个县市均有旅游景区或景点,风景名胜区省级53个、国家级18个,还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其中世界遗产数量更是位居全国第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1%,已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国发二号文件指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创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通过“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于生活上过得去,而更注重追求生活的高品质,旅游变得大众化,就是一个生动体现,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旅融合发展必将大有作为。
二、贵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克服体制和机制管理上的困难,是文化和旅游组建面临的巨大挑战
文旅部门组建后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有效管理,为旅游产业注入全新的丰富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传承鲜活的产业形态,这对新组建的文旅职能部门的领导来说是面临的全新挑战。同时,如何克服文化和旅游过去两个部门职工管理思路“两张皮”的现象,也是新组建的文旅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难题。过去文化部门主要管理娱乐场所和文化场馆,侧重于文化建设的视角,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少,缺乏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缺乏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思考;而旅游部门则专注于旅游服务,市场化运行,导致了旅游发展缺少文化资源的支撑而表面化的现状。因此,文旅部门跨界融合后体制机制阻碍更是一大挑战。
(二)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侵蚀了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
贵州除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外,最鲜活的就是丰富多彩的贵州原生态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伴随着对这些地方的旅游开发,大批外地商户、开发公司及游客进入后,强势文化对原生态文化的冲击,使当地年轻人纷纷外出。过度的商业化致使原住民地域文化一步步被侵蚀,单纯为了创收开发,带有表演性质、商业性的旅游项目,正在冲击贵州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三)贵州文化产业相对滞后,未能与旅游产业形成双轮驱动效应
与贵州近年来旅游产业井喷效益不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GDP发展贡献远远落后于旅游产业,贵州现有传统文化产业(如传媒、休闲、娱乐)和新兴文化产业(如网媒、动漫、文创)在全国乃至西部地区来说,发展薄弱、后劲不足,未来如何扶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又一道难题与挑战。
(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文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东西部的差距,导致贵州人均收入不足,人才外流现象突出,贵州文旅行业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产品流通性及高级管理人才,文旅行业的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都不能满足贵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需求。
(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贵州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较多,民营资本尤其是境外资本介入很少,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旅产业的长足发展。
(六)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单一,创新不足
目前,贵州文旅产业融合还比较浅表,大多数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而在文创产品、文化与旅游融合业态化开发创新严重不足,影响了文旅发展的后劲,发展的格局也不高。
三、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贵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贵州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省份,特别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面临一系列具体困难和挑战,需要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将课题调研组在省内外调研后的对策与建议梳理如下:
(一)产业融合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心
目前,文化旅游融合业态的出现与壮大是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的体现。当文化和旅游解构并重构各自的产业功能,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就可以创造出全新产业价值,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延长产业链条,为产业发展赋予新动能。产业融合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心,也是文旅融合中以市场之手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融合领域。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产品化开发,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价值提升,使之产生1+1>2的化学反应,是创造一个大市场大产业的关键。
(二)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把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结合起来,采取市场引导,把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链多、上下游的关联互动,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把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增强人们满意度和获得感,是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供给侧改革市场主体,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培育文化旅游发展新的动力
文旅企业面临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任务,要注重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一方面要围绕“互联网+”,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在技术创新上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围绕“文旅+”,全面推动文旅相关领域、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推动力量。
(四)着力提高资本运作能力,解决发展资金的不足
要重视资本运作,积极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债务融资工具,以及金融机构专业化运营平台等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好的文旅发展项目,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打造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集团和文旅航母。
(五)着力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建立有文旅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把握好“现代企业制度”“文旅特色”两个关键词,重视不同程度存在的无事不起早、行政化色彩较浓、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快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务,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有文旅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制度激发活力、释放动力、提高竞争力。
(六)加大文化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贵州各地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跨越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更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束缚文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也需要进一步清除。我们要用足一切办法,通过行政和市场双向努力,建设一支适应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队伍,这是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打造更多的“网红”城市,增加文化旅游的市场份额
网红,是当下最热门的词汇,网红城市自然应运而生。根据抖音各城市话题热度来看,最热门的网红城市是南京、成都、青岛等,而没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贵州的城市没能进入中国网红城市,而因贵州GDP近几年快速增长,贵州成为快速崛起的网红省。网红省要带动贵阳、遵义、赤水等城市成为中国的网红城市,占领更多的文化旅游市场份额,以文化平台促文化融合发展,成为抖音打卡的世界旅游胜地。
(八)制定出台贵州民宿管理办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宿是在旅游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专业化、高端化旅游产业,我国有代表性的是安徽莫干山、福建武夷山的民宿旅游项目,上海市发布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要求》的地方标准,成都出台了《促进民宿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部分旅游景区如黄果树、百里杜鹃管委会也正在实施扶持民宿产业的措施。要推进贵州的全域旅游发展,建议省里及时出台贵州的民宿业发展的指导办法,扶持民宿业的健康发展,带动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九)促进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融合
鼓励文旅政府职能部门与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文旅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服务升级,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深化文化旅游创建,搭建文旅融合平台
注重用旅游彰显文化创建的价值,把更多文化创建项目(如水城三线文化、万山汞矿)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同时,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推出一批具有融合特色的活动载体,如贵阳中天城投集团公司与贵州京剧院联合打造的方舟剧场,“多彩贵州风”商演等。
(十一)实施“多彩贵州”文化旅游走出去战略,扩大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应借助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东风,制定并实施“多彩贵州”文化旅游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让中国和世界感受贵州文化蕴藏的迷人魅力,提高贵州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贵州文化封闭在圈内自娱自乐不行,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对外交流中增强贵州文化旅游的自信,在交流中不断发展,通过交流和融合,提升贵州文化旅游的底蕴和魅力,增强“多彩贵州”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多彩贵州”文化旅游走向世界的步伐。
(十二)发展体育休闲健康养生旅游,提高旅游产业的档次和附加值
因为贵州旅游产业主要是以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为主,要引进体育、休闲、康养等新的旅游方式并加大发展力度,提升我省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加经济产出的附加值。一要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要结合贵州多梯度山地运动、避暑纳凉气候条件,积极发展溶洞探险、攀岩漂流、山地越野、户外露营等体育旅游产品。发挥贵阳国际田联世界越野锦标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贵阳国际拳击赛、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中国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挑战赛、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全国锦标赛等国际大型赛事和竞赛表演对旅游的拉动作用。稳步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开展竞彩体育旅游。二要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依托省内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大力开发中医药文化养生、保健康复、温泉水疗、美容美体、药膳养生、拳操训练等养生医疗旅游产品,建设国际健康养生天堂。采取“温泉+民族文化、养生保健、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健康餐饮、精品住宿等”的综合开发模式,突出温泉疗养、康体养生特色,优化升级息烽温泉、石阡温泉、马岔河溪麓温泉、剑河温泉等产品。推动全省传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向高端休闲疗养和康体养生方向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