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抗洪纪事

2020-03-02

江淮法治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水患潮水抗洪

时下洪水泛滥,汛情十分严峻,抗洪抢险成了当务之急。军民联合抗洪,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触景生情,不免想起古代的抗洪名人来。

唐代的韩愈,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官员,更是一位抗洪英雄。元和十四年,韩愈初到潮州,正逢暴雨成灾、洪水肆虐,四周农田沦为泽国,百姓深受其害。韩愈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来。他冒雨出城勘察灾情,查明受灾情况,以地方最高长官的名义下令:全城总动员筑堤防洪,根治水患。

韩愈骑着马在城北山坡上上下下蹚水做记号,吩咐随从在他做有记号地方,都插上竹竿,标明堤线,要求大家按竿标筑堤。百姓闻讯前来,只见韩愈插的标杆早已成行,城北俨然变成一座“竹竿山”,于是群情激昂抢筑堤坝。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很快筑成了大堤,堵住了汹涌的洪水。从此潮州再也没有了水患,百姓纷纷传颂韩愈的事迹,把他视为潮州的抗洪英雄,北山从此也被命名为“竹竿山”。

宋代的苏轼任杭州知府时,西湖荒废,久不治理,水涸成田。湖水没有了,有时运河就取钱塘江的潮水来补充水源。潮水浑浊又多淤积,运河流经市区,遇到大雨就形成内涝,百姓苦不堪言,成了城市的大患。

苏轼到杭州后,分析了杭州容易受洪涝灾害的现状,决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疏浚茅山、盐桥两条河流,用茅山河接受钱塘江的潮水,用盐桥河接受西湖水。再修建一座堰闸,以便控制湖水的储积和放出,使西湖的水位得到调节,避免了内涝的发生。从这以后,潮水不再流入市区了,百姓又逐渐得到了西湖的利益。为了纪念苏轼的功绩,杭州百姓便把他修建的西湖堤岸称为“苏公堤”。

林则徐不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且在抗洪治水上更有建树。清道光四年,淮阴高家堰十三堡决口。总督张文浩治水不力,道光帝将其撤职,并下旨林则徐督修堤工。为了洞悉水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林则徐一到治河工地就仔细勘查,前后十余天。

为了保证南北航道畅通,林则徐一方面向两江总督建议试行海运,另一方面抓紧督催堰工加快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林则徐仍是一丝不苟,连下雨天也坚持到现场查工,身着素服徒步行走在泥泞中,而修堤的民工竟不知道他是一位三品大员。数月之后,堰工告竣,决口终于堵上,保障了百姓安全。

由此可见,凡殚精竭虑抗洪救灾的官员,必是“爱民如身”的公仆,必能深得民心受人敬重。他们的抗洪事迹,体现了“仁爱惠民”的士大夫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心志坚强的品质,更为后人的抗洪救灾树立了榜样。

猜你喜欢

水患潮水抗洪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潮水的秘密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抗洪中的共青团
静与净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