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0-03-02宰苗苗
宰苗苗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骨科 河南焦作 454150)
老年人自身运动机能退化,骨质疏松情况严重,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手术创伤性大,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手术效果。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但常规护理下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有限[2~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的疾病而建立的一整套高质量且标准化的护理模式,针对性更强。本研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旨在探究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于我院治疗的106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3 例、观察组5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5 例;年龄75~84 岁,平均(79.34±3.42)岁;体质量55~76 kg,平均(64.45±2.53)kg。观察组男26 例,女27 例;年龄73~83 岁,平均(79.12±3.68)岁;体质量56~78 kg,平均(63.85±3.1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标准相符,经X线片确诊;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排除指标: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伴精神疾病者;对麻醉药物严重过敏者;手术耐受力弱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术前紧张、消极的不良情绪,强化手术信心。(2)术前宣教手术麻醉、术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并发症预防等知识,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3)术中实时追踪手术进度,监测各项生命指标,辅助医生高效完成手术。(4)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协助更换患者切口药物、纱布。(5)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止痛、止血、抗炎类药物。(6)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及踝关节或足趾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逐渐加强髋、膝关节屈伸活动,并可扶双拐在不负重情况下下地活动,逐步增加强度,同时避免发生意外。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入院第1 天,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入院第2~3 天协助完成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入院第4 天行术前访视,期间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病情,阐述手术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家属对手术的认知度,并由家属签署手术相关同意书。入院第5 天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向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规避引发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后第1 天,给患者复查血常规、电解质,遵医嘱给予补液+抗菌药物,并行抗凝治疗。术后第2 天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切口换药;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内营养;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及时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停用抗菌药物;指导患者卧床时深呼吸、扩胸等运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术后第3~7 天,协助完成行X 光检查;对患者实施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相关下肢功能锻炼;引导患者养成多休息、多运动、多补水的生活习惯。术后第8~9 天,查看术后X 线片,确定患者出院时间。术后第10~12 天,向患者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和拆线日期,开出院诊断书,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4 观察指标 两组在出院后均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束时评估干预效果。(1)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满分100 分,90 分以上为恢复优良,80~89 分为恢复较好,70~79 分为恢复尚可,<70 分为恢复差[5]。(2)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功功能评分法(FMA)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总分100 分,<50 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 分为明显的运动障碍,85~95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100 分为轻度运动障碍[6]。(3)统计并比较两组干预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压疮、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Harris 评分、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 评分、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临床针对股骨颈骨折主要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为患者营造出一个痛感少、稳定性好的关节恢复环境,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延缓翻修关节假体时间,且术后能及早下床锻炼,加速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进程。但手术创伤引起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常规的护理手段是根据医嘱制定,具有普适性,但无法做到全面照护,尤其对于需要精细护理的患者,一旦护理不当将造成患者病情拖延,加重患者紧张情绪,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护理路径的时间轴模式下横向需联动各检查单位配合,纵向由专业医护小组共同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更具专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rris 评分、FMA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提升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与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后康复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为临床护理路径以系统化理论为基础在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的框架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再是无章可循,而是严格遵循路径图给予患者专业化、标准化的护理。护理期间通过健康宣教患者也能大致了解护理流程并掌握自身病情变化,能更好地取得患者理解并争取患者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7]。并且护理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方案,可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8]。期间进行心理干预,也利于提升患者训练积极性及康复信心,增强康复功能训练效果,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