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与天医共白头

2020-03-01北国

求学·文科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长展厅医学生

北国

我是天津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天医”)的一名医学生,在2020年那个不是很平凡的寒假里,我不止一次地想念学校会贤阁二楼的肉末米粉,也不止一次地想象着作为一个医学生,如果今年已经毕业了,可以去抗疫前线那该多好。天医坐落在天津这座不大不小的城里,是国内唯一一所纯医学类“211”“双一流”院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的不少老师上阵一线,驰援武汉。学校不大,情怀不小,我想与你们自豪地讲一讲天医的故事。

气象台路22号的宣誓

2018年,那一年对于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走出了高中的大门,要面对的是有一点陌生的大学生活。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曾经很多次,我这样想过。像很多医学生那样,因为爸妈希望孩子做医生,所以我选择了天医。我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过学医很辛苦,尤其是我可能受不了那些医学实验的血腥场面,告诉我一定要慎重。

带着这份慎重,我想,至少做一名医生是对社会有用的。进了学校,就像之前升学一样,除了军训还是军训。熬过了一个月,黑了,瘦了,刚到来的新奇感被太阳抹去了大半,直到开学典礼那天。

那天早晨一路上我或缓或急地走,周围全都是身着白衣的同学,还要走好高的台阶才能进入会场。那一天我记得我懵懵懂懂,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站在大家中间,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群白衣从这边连到那一边,再拾级而上,似乎是一条不会断开的涓流。医学那独有的坚定与传承,仿佛正向上生长,欣欣向荣。那一刻,我就好像窥见了医学殿堂的一角,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想都没想过的“医学生必修课”:背起字典一样厚的解剖学课本、学习处死小白鼠、静脉注射麻醉大白兔……还记得第一次解剖牛蛙的时候,我被那种水生生物独有的腥气“震撼”到不能自已,从后门溜出去厕所干呕,心想高中语文老师说的也不全是骗人,然后洗洗手,深呼吸,整整衣领,进实验室继续实验。

直到今天,我也依然记得开学典礼那一天所有人起立宣誓:“除人类之病痛,筑健康之完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小小的天医,也许就是“天意”。

朱宪彝老校长的心

没错,我想说的就是“代谢性骨病的现代知识之父”——朱宪彝老校长的心,或者说,是心脏。

每个院系的同学刚来学校的时候,都会按照传统组织参观一个名叫“生命意义”的地下展厅。来之前我们就对朱老校长的“临终四献”有所耳闻:献出存款建设学校、献出住宅给医院、献出毕生医学藏书,最后,他献出了自己的遗体供教学使用。

当我刚刚踏进这个地下展厅的时候,我还是有一点震惊,不大的一间展厅,简单的几根红色隔离绳,没有玻璃墙的阻隔,展品离你不到一米的距离。不像在其他展厅那样,你需要跟随向导穿梭在防弹玻璃竖起的展示柜形成的墙之间,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近,在医学面前,有一种生死都无法改变的生命的平等。

经过了反复的解剖实验后,朱老校长的遗体不能再作解剖用,部分脏器被制成标本作为展品。而你就这样面对着朱老校长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赤裸的真心,听医学人文系学长诉说老校长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真正的归属。看着那一墙的角膜捐献者的事迹,身旁,是他们手写的遗嘱……

后来,我通过听说得知,在这里还曾经有一位醉心于标本制作的老师,努力攻克制作技术,才有了后来课上的一件件精美标本,但他因长期吸入标本制作挥发的气体,最后将生命献给了医学;在这里还有一位院长,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三立遗嘱,用遗体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

当我看见每天清晨或傍晚,宿舍楼道里站着的背书的同学时;当我看见忙着出入地下自习室,经过展厅的学长们时,我想,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00后”,也正在懂得如何用医术筑健康之完美。生命本身就是神圣的,何况是为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死的灵魂。

医学生的实验室

我记得我们的高中老班这样说过:“真正好的大学是什么样你知道吗?可不是多大的宿舍、多大的食堂,而是你上课打开书之后意外发现,这本教科书的主编,就是讲台上刚刚做完自我介绍的那位老师。”在天医,你就可以遇到很多个这样的“主编”。

另外,你可能會想象,在一个超级大的校园里,有装了电梯的教学楼,还有各种仪器齐全的实验室,戴着防护面具的学长学姐在做很精密的实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给大家讲一个我们老师说给我们听的故事吧。话说在从前,有一个小王同学在和教授谈心的时候说:“这里的实验室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不像电视里的那种。”的确,影视作品里同学们看见的往往是那种室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烧瓶,窗明几净、科技感强的大型实验室。“可是你知道吗?”教授说,“那些四点几分的高水平论文就是在这样一间间小实验室里发出去的。”

我们这一届来了,学校已经有了主楼实验楼,实验仪器已经更新换代,动物手术台也已经有了数字化操控。可那两栋老楼还是伫立在浮云碑旁,木头门、石台阶,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晚睡晚归晚有星辰,早起早来早发文章。”借用老校长的一句话说就是:“医学生,是要吃得了苦头的。”

“后来,学校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小王同学也在那一间间拥挤但有序的实验室里喂过好几年小白鼠、小黑鼠,写出了四点几分的高分论文,成了老王,现在把来路编成故事,讲给你们听。”老师笑着说。

你若已倾心,处处皆风景

实话讲,天医是不大,但是这里景色不差。

所谓“春有桃李夏赏荷,秋看海棠冬看鹅”,静怡湖上的大鹅春夏秋天都站在竹筏上,唯独冬天会在湖面上走啊走,湖上曲曲折折的栏杆亮起暖黄的灯光,大鹅仰头向天歌,嘶鸣阵阵,倒有点北方冬天独有的意思。现在还记得,刚到校时学长带着我们转校园的时候,刚走到静怡湖旁边,还没等学长介绍,一个东北的同学就说了一句:“你看那池子。”同样来自东北的学长冲他嘁:“谁说是池子,这叫静怡湖!静怡湖!”众人大笑。

说说同学们关心的地理环境。天医地处市区,街道繁华,临近天津著名的五大道、滨江道,还有地铁三号线。凭借天津发达的地铁线路,三十分钟,你可以从这里去到各个天津网红店。学校周边小吃云集,各大体育馆、博物馆、小公园应有尽有。热情的天津人,“倍哏儿”的天津话,总的来说,天医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听过一句很暖的医学生话语:“愿我着上白衣,便换世界安眠。”是啊,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与天医共白头!

猜你喜欢

学长展厅医学生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白鹭起舞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致新学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