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研究

2020-03-01吴鸿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张爱玲命运

摘 要: 作为我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活动于沦陷区上海和殖民地香港等地区的著名女性作家,张爱玲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凄,由此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体现出清晰且浓重的悲剧意识,这些小说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相互间的悲剧冲突,还阐释了该种人生悲剧性的根源。本文首先阐述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最后进一步对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 张爱玲 小说 命运 悲剧意识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被称作“文坛上最美的收获之一”。由她创作的小说,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沦陷区上海、殖民地香港特有的时代风情,还凭借她对人性的深刻认知,对命运悲剧性的深沉领悟,为读者充分展现了她的作品所特有的悲剧美。a孤独、苍凉是张爱玲生活中最大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张爱玲的创作中,使得她的作品散发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概述

张爱玲虽然出身于名门,但她终其一生却是孤独的、悲凉的。风流演绎的激情岁月与寂寥相伴,让这位女作者在平凡的世界里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张爱玲的婚姻是不幸的,先是与胡兰成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三年婚姻生活最终以胡兰成的移情别恋而告终,这很大程度上打击和改变了张爱玲的人生态度。而后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原本她以为这次婚姻可为她带来幸福,怎知事与愿违,这只不过是她另一个不幸生活的开始,赖雅病入膏肓,并撒手人寰,而张爱玲也以这种方式被“抛弃”,最终让她独自凄凉地客死他乡。b张爱玲的一生,体现出无尽的悲剧意味。悲剧意识指的是人历经对悲凉处境的透彻思考所产生的对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感悟。有着悲剧意识的人,通常更能透析人生,更能认清生命的真谛。张爱玲便凭借自身的真情实感对那个年代进行了深切感悟,所以,在她的认知下那个年代是处处流露着悲剧的。

二、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一)环境的原因 张爱玲虽然家世显赫,但是她从小便过着凄凉、孤寂的生活。父亲没落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促使张爱玲从小便对人生、爱情、世事展开了思考,由此在她内心扎下了一颗悲剧意识的种子。张爱玲重要代表作《金锁记》便为读者透彻地描述了没落贵族人家的生活。而作者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她出身在这一阶层不无关系,小说中的种种就如同是张爱玲早年的生活周遭。c或许是张爱玲太早接触到人生的悲剧,生活中又到处都有危机,才使得她成为悲观主义者,将人生的悲剧充分融入文学创作中。并且,张爱玲生活在战争年代,这也让她感到透彻心扉的失望与悲凉。在她的小说中,鲜有时代气息的体现,她始终不与潮流为伍,而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她以直截了当的目光剖析人性,如同一把手术刀将那一时期人的软弱、无能为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情感的原因 张爱玲两次不幸的婚姻以及大半生孤独、封闭的生活对其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面对自身失败的婚姻以及她所目睹的其他职业女性的不幸婚姻遭遇,使她潜意识里认为,天长地久的爱情是不可能的,所以由她创作的女性人物的爱情故事都是以悲剧收场的,她们以男人为依靠,需要生儿育女,一辈子无法走出婚姻的囚笼。小说《金锁记》如同是张爱玲家庭的一个缩影,人物姜季泽可寻觅到她父亲的痕迹,心机颇深的曹七巧则有张爱玲继母孙月蕃的影子。张爱玲所创作的婚姻故事往往都会伴随着家庭环境的转变而变换,婚姻显得苍白无力,毫无自主权。这与张爱玲自身悲剧的遭遇以及她对命运、爱情、婚姻的认知有着密切关系。

(三) 《红楼梦》的原因 张爱玲常年阅读《红楼梦》,使得她深深爱上《红楼梦》,并为此创作了《红楼梦魇》一书。张爱玲与《红楼梦》产生不解之缘,或许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关,两人都有着显赫的身世,还有着十分相似的人生经历。或许正是该种相同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对曹雪芹作品的认同,进而受到了《红楼梦》的极大影响,并由此为她带来了诸多的创作启发。而由《红楼梦》中所展现出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样是张爱玲从中获得的深刻体会,人生犹如沧海一粟,瞬息万变,所以,在张爱玲小说中始终流露著强烈的悲剧意识。

三、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爱情中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尤以爱情中的悲剧意识最为突出。张爱玲的小说多以生活中的爱情、婚姻为创作题材,结合她自身的认知与体验,描绘了一幅幅爱情画卷,且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例如,在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深陷婚姻囚笼,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使得她备受煎熬,最终心灰意冷的她灵魂不断变得扭曲,直至以近乎无耻的行径亲手毁掉儿女的一生。又如在小说《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十分渴望爱情,但在她面临生存危机时,在她心目中,只不过将范柳原视为自身的生活保障,在与范柳原钩心斗角的爱情算计中,倘若不是因为香港的沦陷,她始终只是范柳原的情妇,而又正是因为香港的沦陷意外地成全了他们。由此可见,在张爱玲看来,一场完美的爱情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下,爱情应当是寻常的、美好的,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爱情则变成十分奢侈的事物,并且一位位期盼获得爱情的女主人公,最终只能沦为爱情的奴隶。因此,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爱情虽然美好,但终究是短暂的,最终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烦恼。

(二)亲情中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从小缺失家庭亲情,这让她很早便体验到人情的冷暖,并认识到自我独立的重要性,所以在她小说中描述的亲情总是给人以虚伪、冷漠的感受。例如,在小说《茉莉香片》中,聂传庆不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均遭受着来自家庭的严重伤害,生活中的他总是会受到来自父亲的无情谩骂和殴打,让原本年轻的他看上去显得十分苍老,进而致使他产生扭曲的心理,最终“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d又如,在小说《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起初兄弟们对她还算客气,然而时间久后,家人逐渐流露出排斥她的面目,在受到委屈想在母亲那里得到一丝宽慰时,换来的却是母亲的不闻不问,白流苏看清家人的面目,最终让她心灰意冷。从古至今,亲情一直都是人们歌颂的对象,不论是父慈母爱,还是手足情深,也一直是文学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然而,张爱玲小说中的亲情却打破了文学历史中长期所建构的美好亲情,她描绘的多是亲情背后的虚伪、冷漠。由此表明,亲情中的悲剧意识也是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中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深入张爱玲骨髓的一种悲剧意识表现。

(三)人性中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热衷于对各式各样真实的人性进行剖析。她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普遍将自身的利益作为穷极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不在乎仁义礼智。张爱玲通过逐层褪去伪装的文明外衣,为读者展示了赤裸裸的人的劣性,以此刻画了一处处让人心生寒意的悲剧。e例如,在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用黄金去遮掩自身情欲的缺失,在黄金枷锁的束缚下,她一生没获得过爱情,没满足过欲望,由于长期的压抑使得她变得扭曲,并嫉妒儿女的幸福,她得不到的儿女也不能得到,最终亲手毁了自己儿女的一生。又如,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梁太太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欲,对自身的亲侄女下狠手,人性在此处显得如此冷酷、恐怖。还有在小说《十八春》中,顾曼璐为了生活变为暗娼,而妹妹曼桢却有文化、有修养,纯洁、美丽。妹妹的美好让顾曼璐心生妒忌,最终以狠毒的手段侵害妹妹的幸福,酿成妹妹与世钧的悲剧。而透过张爱玲小说中人性的悲剧,同样让读者所体会到的是形形色色扭曲变态、苍凉阴暗的人除去造成他人的悲剧之外,他们自身也是可怜可悲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张爱玲凭借其敏锐、细腻的感官与笔触刻画了各种遭遇和不同经历的悲剧人物。张爱玲创作的各種悲剧人物仿佛都无法逃离悲剧的宿命,某种意义上是张爱玲的有意安排,但同时更是源自作者本身对悲剧命运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所以,张爱玲一生凸显出鲜明的悲观色彩,就如同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所提到的张爱玲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讽刺作家,也是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历史家。夏志清先生的评述充分说明了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中大量创作悲剧人物的原因,这与她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悲剧遭遇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她对人性的认知以及对人性悲剧的感悟有着密切关系。

a 李掖平:《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b 闵瑞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命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6期。

c 孙龙男, 王昭:《悲凉世界的追寻与探索——解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语文建设》2014年第11期。

d 朱峰:《永恒的苍凉——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大观周刊》2012年第5期。

e 杨锦鸿, 刘雪华:《亲情爱情:千疮百孔——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皖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作 者: 吴鸿雁,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张爱玲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生命的映像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
古典美学思想建构下的张爱玲批评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