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都县排列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020-03-01韦彩宁任云龙孟勇
韦彩宁 任云龙 孟勇
摘要: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带,雷公山复式背斜南倾没端,出露地层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下江群清水江组,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为F1、F2、断层,F2及其次级破碎裂隙为矿区南部(小脑)矿段目前已知的主要控(容)矿构造。矿区南部矿段北东侧边界附近的F2含矿带,位于矿区南部矿段边界北东外侧附近,总体走向近南北,矿区圈定矿体2个。矿床成因为深部低温变质热液成矿,构造及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都县;排列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带,雷公山复式背斜南倾没端。构造线有北东和近南北向,其表现形式是规模不等的断裂和褶皱。出露地层有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下江群清水江组、隆里组;震旦系南沱组;寒武系渣拉沟~都柳江组和零星第四系(图1)。区内主要以锑矿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其中锑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与黄铁矿化呈负相关关系。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下江群清水江组(Qbq)及零星第四系(Q),分别简述如下:
1.1清水江组(Qbq)
浅灰、灰绿、及灰色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变余沉凝灰岩、粉砂质板岩,厚度>2000m。
1.2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冲沟及河谷中,由褐黄色残坡积粘土、亚粘土、砂土、碎石、块石、砾石及卵石组成。厚0~ 15m。
2.构造
矿区位于雷公山复式背斜南段轴部。发育的构造线有北东和近南北向,其表现形式多为高角度断裂和褶皱,分述于下:
2.1断裂
2.1.1断层
F1断层:呈北东向斜贯矿区,长大于6500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断层两盘地层为清水江组,性质不明,矿区位于该断层两侧。
F2断层:位于矿区南部矿段边界北东外侧附近,总体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呈波状起伏,倾向东、北东,倾角35°~53°。经填图和老硐调查控制含矿带长约750m,延深大于200m。断裂蚀变带宽0.10m~2.30m,一般0.20m~0.60m。带中由石英脉,碎裂板岩、断层泥及辉锑矿组成,具硅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矿体呈脉状、囊状、小透镜体状,有用组分辉锑矿呈致密块状、脉状、网状及不均匀浸染状沿含矿带充填富集成矿,含矿带与围岩界面清楚。在该含矿带上已发现开采数十个锑矿体。F2及其次级破碎裂隙为矿区南部(小脑)矿段目前已知的主要控(容)矿构造。
F3断层:位于矿区南部矿段,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呈波状起伏,倾向西、西南,倾角45°~80°。控制含矿带长约280m,延深大于160m。断裂蚀变带宽0.10m~0.30m,一般0.20m~0.30m。带中由石英脉,碎裂板岩、断层泥及辉锑矿组成,具硅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矿体呈脉状、囊状、小透镜体状,有用组分辉锑矿呈致密块状、脉状、网状及不均匀浸染状沿含矿带充填富集成矿,含矿带与围岩界面清楚。根据采样圈定Ⅱ号矿体、估算333+334?类资源量锑矿石量5858t,锑金属量268.09t(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锑矿石量1586t、锑金属量70.73t;预测的资源量334?锑矿石量4272t、锑金属量197.36t),F3是矿区南部矿段目前已知的主要控(容)矿构造。
F4断层:位于矿区南部矿段,F3的西侧,是又一构造线大体平行F2的隐伏破碎裂隙,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呈波状起伏,倾向西、西南,倾角38°~60°。控制含矿带长约270余m,延深大于60m。断裂蚀变带宽0.10m~0.60m,一般0.20m~0.30m。带中由石英脉,碎裂板岩、断层泥及辉锑矿组成,具硅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矿体呈脉状、囊状、小透镜体状,有用组分辉锑矿呈致密块状、脉状、网状及不均匀浸染状沿含矿带充填富集成矿,含矿带与围岩界面清楚。是矿区南部矿段目前已知的主要含矿构造之一。
F5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总体走向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5°~53°,断裂面呈波状起伏。LD 001揭露含矿控制长约150m,延深达120m。断裂破碎带宽0.10m~1.30m,一般0.20m~0.60m。带中由石英脉,碎裂板岩、断层泥及辉锑矿组成,具硅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有用组分锑呈脉状、团块状及不均匀浸染状沿含矿带充填富集成矿,含矿带与围岩界面清楚。根据采样圈定Ⅲ号矿体一个,估算推断的333类资源量锑矿石量2136t,锑金属量91.93t。在该含矿构造带上除已圈定的Ⅲ锑矿体外、在矿区外北东端见锑矿化点,是区内的含(容)矿构造之一。
2.1.2节理、劈理及韧性剪切带
矿区内以发育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陡節理、劈理为主,节理、劈理面倾角一般70°~85°之间。当劈理密集时,常构成韧性剪切带。
2.2褶皱
矿区褶皱有小脑背斜及其次级褶皱。
小脑背斜:位于矿区中部,雷公山复式背斜西翼。轴向北东,轴长>7km,两翼地层为下江群清水江组。北西翼地层倾角10°~30°,南东翼地层倾角10°~30°,为两翼基本对称的背斜。
其它次级褶皱:位于小脑背斜北西翼、矿区西部及西南角的两组,轴向北北东、北北东-南西,轴长一般200m~ 800m,两翼地层为下江群清水江组。北西翼地层倾角10°~34°;小脑背斜南东翼大体平行小脑背斜发育,轴向北东、北北东,轴长一般250m~700m,两翼地层为下江群清水江组。北西翼地层倾角7°~30°。
3.岩浆活动及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较强烈,辉绿岩常呈岩脉、岩枝穿插入清水江组地层中、矿区内目前未发现辉绿岩岩脉、岩枝。
4.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矿区内岩石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类型可划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1)区域变质岩
区内出露的晚元古界青白口系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属绿片岩相。
(2)动力变质岩
主要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和韧性剪切带中。构造作用强度不同,变形特征各异,可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类、碎裂岩类、糜棱岩类和构造片(麻)岩类四个基本类型。其中前二者分布于脆性断层中,糜棱岩化构造岩、片麻状构造岩主要发育于韧性剪切带内。
5.矿床地质特征
5.1含矿带
据目前取得的地质资料表明,矿区南部矿段北东侧边界附近的F2含矿带,总体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呈波状起伏,倾向东、北东,倾角35°~53°。经填图和老硐调查控制含矿带长约750m,延深大于200m。断裂蚀变带宽0.10m~ 2.30m,一般0.20m~0.60m。带中由石英脉,碎裂板岩、断层泥及辉锑矿组成,具硅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矿体呈脉状、囊状、小透镜体状,有用组分辉锑矿呈致密块状、脉状、网状及不均匀浸染状沿含矿带充填富集成矿,含矿带与围岩界面清楚。在该含矿带上已开采发现为数十个小锑矿体,据调查了解从1988年到2009年民采开发,已采出销售锑精矿石近3万吨,老硐上山幅与下山富矿多已被采空。F2及其次级破碎裂隙F3、F4为矿区南部(小脑)矿段目前已知的主要控(容)矿构造。
5.2矿体(或矿化体)
矿区圈定矿体Ⅱ号锑矿体、Ⅲ号锑矿体特征现分述如下:
Ⅱ号锑矿体:位于矿区南部矿段边界,为隐伏断裂裂隙F3控制,矿体呈透镜状,其产状与含矿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倾向西、北西,倾角58°~80°,长220m,宽30m,厚0.85m~1.10m,品位Sb1.20%~2.09%,估算推断的333+334?类资源量锑矿石量1.89万吨,锑金属量274.43t(其中:推断的类蕴经济资源量(333)锑矿石量0.50万吨、锑金属量84.00t;预测的资源量334?锑矿石量1.39万吨、锑金属量19.43t)。
Ⅲ号锑矿体:位于矿区北部矿段边界,为隐伏断裂裂隙F5控制,矿体呈透镜状,其产状与含矿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倾向218°~220°,倾角55°~60°,长90m,宽30余m,厚0.80m~1.02m,品位Sb1.20%~1.25%,估算推断的333类资源量锑矿石量0.64万吨,锑金属量78.08t。
5.3矿石质量
(1)含矿岩石特征
含矿岩石为断裂带内的蚀变板岩、碎裂(角砾)岩、石英脉和团块。辉锑矿主要呈半自形—它形板(柱)、粒状充填于岩石的破碎空间及石英脉中富集成矿。
(2)矿石物质组分
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及高岭土等。经采样化验,在矿石中锑是唯一的有用元素,含毒砂、偶见闪锌矿化,但含量低,一般不具回收价值。根据化验结果:Sb为矿石中唯一有用组分,其他元素:As<0.55%,Zn、Pb<0.1%,有害组分含量低,属优质锑矿石。
(3)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矿石结构主要有:辉锑矿呈针发状嵌布于石英脉和石英颗粒之间的半自形—它形针发状结构;矿石大多由粗粒辉锑矿组成的晶粒彼此紧密接触的粗粒柱(板);矿石主要由细粒辉锑矿组成的晶粒彼此紧密嵌接的他形细粒花岗变晶状结构;金属矿物黄铁矿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毒砂呈菱形、刀片状密集分布于矿石或断层中的半自形至自形晶粒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致密块状构造。
矿石类型按矿物的构造分主要有:细(网)脉状、浸染状、团块状、块状、致密块状锑矿石,以后三种为主。
5.4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
硅化形成的石英多为细至中粒,呈细脉状、网脉状,辉锑矿分布其中,或与石英呈镶嵌状。晚期形成的石英颗粒粗大质纯,锑矿化较弱。成矿早、中期硅化強则锑矿化强,反之则弱。
黄铁矿化一般较弱,黄铁矿粒晶较小,稀疏侵染于断层破碎带及两侧围岩中,一般黄铁矿发育时,锑矿化较弱,反之则强。
6.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6.1矿床成因
矿体受构造控制呈脉状、囊状、透镜状,其产状与含矿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含矿岩石为断裂带内的蚀变板岩、碎裂(角砾)岩、石英脉和团块;辉锑矿主要呈半自形—它形板(柱)、粒状充填于岩石的破碎空间、石英脉中富集成矿;矿体围岩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毒砂等,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深部低温变质热液成矿。
6.2找矿标志
(1)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接触带东侧,雷公山复式背斜及雷公山地区过渡性剪切带南倾没端,受背斜及过渡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产于南北向、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
(2)压扭性构造或压扭性深部隐伏构造裂隙控(容)矿、压扭性含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具有极大找矿远景;
(3)蚀变板岩、碎裂(角砾)岩、石英脉和团块的露头;
(4)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毒砂等;
(5)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围岩有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构造断裂裂隙露头。
(6)经采样化验分析,在矿石中锑是唯一的有用元素,含毒砂、偶见闪锌矿化,但含量低,一般不具回收价值,矿区(床)内无共(伴)生矿产。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区域地质志(贵州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2]谢卓君,夏勇,王泽鹏,等.三都-丹寨汞-金-锑成矿带中卡林型金矿的一些典型特征探讨[J].矿床地质, 2012, 31(S1):453-454.
[3]张翔,徐小勤,龚彬,等.贵州省三都县高尧锑矿矿化成因及找矿标志[J].四川地质学报, 2013, 33(S1): 43-46.
[4]胡煜昭.黔西南坳陷沉积盆地分析与锑、金成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1.
[5]陈卓,刘国印.河南卢氏五里川地区锑矿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分析[J].西部资源, 2015(02):131-135.
[6]向洪流.贵州省三都县火烧寨锑-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 2007(05):54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