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国“性革命”影响下的传统道德颠覆

2020-03-01田祥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巴恩斯朱利安

摘 要:巴恩斯的小说往往会讨论道德与情感上的两难选择。《唯一的故事》的感情线展开于十九岁的大学生保罗和与他母亲年龄相仿的已婚女士苏珊的婚外恋情纠葛。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革命背景下的故事。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探讨了性革命对英国青年一代的影响,论述了小说中隐喻的道德问题和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命运。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唯一的故事》 性革命 道德颠覆

文学作品中,大多数爱情故事往往是甜美令人愉悦的。但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近作《唯一的故事》(The Only Story)给读者带来的是沉重的情感纠葛。正如评论家劳拉·菲格尔(Lara Feigel)的评价“对于朱利安·巴恩斯来说,唯一的故事就是爱情故事,而显然故事是凄惨的”a。小说设定地点是伦敦南郊的一个富人居住区,时间是五十多年前,按小说出版时间往前推,自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正是西方“性革命”运动蔓延时期,由此可见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

一、“性革命”在小说中的体现

20世纪60至70年代发生在西方的性革命(Sexual Revolution),又称性自由或性解放, 是一种挑战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性革命是女权主义者推动的一场社会变革,“诞生于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年代初的女权主义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b。两个运动发生的时间相同,核心概念和主要革命对象也类似,推翻父权制或男权制,试图实现女性解放,获得性别平等是这场运动的源点和目的。这种革命的前提是女性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具有性别意识。因而,米利特认为“性的革命主要是思想意识的革命,其次才是人类制度的革命”c。性革命的内容宽泛,“首先要求的是终止性的压抑和禁忌,尤其是对男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构成最大威胁的那些压抑和禁忌:同性恋、‘违法私生、少年性行为、婚前婚外性行为”d。 朱利安·巴恩斯的《唯一的故事》中充斥着这些情节,无疑反思了性革命带给英国人的影响。小说的男主人公保罗(Paul)是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大学生,他爱上了四十八岁的已有两个女儿的已婚女士苏珊(Susan Macleod)。小说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恋情的开始,这两人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无视苏珊的丈夫和其女儿的存在,明目张胆地在麦克劳德家里缠绵;第二部分作者用第二人称叙事,介绍了两人离家出走,不顾社会道德的束缚,在伦敦租房同居;第三部分用第三人称叙述了婚外恋的悲惨结局,苏珊成为酒鬼,直至精神崩溃而住进精神病院。保罗以反思的语气回顾了爱情的一些细节,讨论了爱与责任、爱与宗教、爱与家庭等问题,并试图定义爱或爱情,诠释爱与责任的关系。

他们的婚外情践行了“性革命”的思想,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状况。戈登·麦克劳德、苏珊、保罗、两个女儿克拉拉和玛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不觉得有任何别扭。一次,保罗在麦克劳德家吃晚饭,苏珊和麦克劳德的女儿克拉拉刚从大学回来。麦克劳德对克拉拉说:“你可能知道,这个年轻人似乎已经加入了我们的家庭,顺其自然吧。”e小说中也叙述了当时有关“性革命”的社会现实:

这些年恰巧与新闻报纸喜欢称之为“性革命”的时期相吻合:一个乱交的时代——或者说,被引导去相信——那是一个充斥着及时行乐、放纵的、不带罪恶感的暧昧时代,强烈的欲望和轻松的情感成为当时的秩序。所以可以说,我和苏珊的关系证明冒犯新的和旧的规范。f

因而,小说反映出当时的英国青年家庭和婚姻观基本上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在所谓“性自由”或“性解放”的泛滥下,将婚外恋置于社会道德和法律之外。保罗解释:“一直以来,苏珊和我是情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在欺骗戈登·麦克劳德先生,我从来不认为他会代表那个奇怪的古词‘戴绿帽子。很明显,我不想让他知道,但我认为发生在我和苏珊之间的事与他无关,他与这一切毫无关系。”g青年人追求的仅仅是性的生理发泄,克拉拉和玛莎对于母亲的这种婚外恋似乎也没有任何反感,也可以说明当时的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性革命”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是广泛的。

所以当苏珊谈到她朋友琼(Joan)的父母亲去世后,琼“出轨了,开始和别的男人睡觉”,保罗的回答是:“这没什么不对的”。对于婚外恋、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完全偏离了道德应该遵循的轨迹。

二、女性命运的必然悲剧

由于西方“性革命”思想的泛滥,传统婚姻观、道德观、家庭结构都受到了冲击,不过,最后受害者仍然是女性,琼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家境贫寒,一开始寻找可作为依靠的男性,但她不是个善于挑选的人。“一开始似乎无关紧要,只要她没有怀孕或诸如此类的事情就行”h。然而,她的结局是凄惨的,她不考虑男人的地位,不管对方是否结过婚,也能容忍情人与其他女朋友来往,只要对方有钱就行。保罗听后感慨万千:“天啦,琼成了……二奶,一个……情妇?”那个男人将她安排在肯辛顿的公寓里,琼对那个老混蛋死心塌地,“等待他的来访,相信他的承诺,偶尔一起出国度个周末。他那样玩弄她整整三年。最后,正如他一直承诺的那样,他离婚了。琼认为她的船已经靠岸回家了”i。结果,那个男人与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虽然琼一气之下,试图一把火烧毁那个公寓,但最后也只是不得不回到老家养狗获得一点安慰,或做填字游戏打发时间。

苏珊的遭遇就更为凄惨了。与保罗恋爱期间,她遭到了丈夫麦克劳德的家暴。麦克劳德因为苏珊听音乐影响他的睡眠,拽着苏珊的头发撞向房门,导致两颗“兔牙”被毁,“牙医的检查显示她的两颗门牙已经坏得無法修复了,两边的两颗牙齿可能也保不住了。她上颚有一道裂缝……脸上有紫青的瘀痕”j。保罗确信戈登·麦克劳德的行为是犯罪,但是,苏珊却遮遮掩掩,不愿申诉,只能委屈地求保罗带她看牙医。保罗暴露的社会现实是:

麦克劳德负有绝对的法律责任。男人打女人,丈夫打妻子,醉汉打清醒的配偶。无须辩护,也没有可能减轻罪责。事实是,这件事永远不会闹上法庭,英国的中产阶级有成千上万的办法来逃避真相,在公众面前,体面和衣服一样不体面,苏珊永远不会向任何权威人士控告他。! 1

而社会实际远不仅仅如此,这里面还涉及性别问题,女性是弱者,既无身体优势,也无社会环境优势。打不赢男性,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也远不如男性。

苏珊与保罗似乎爱得死去活来,苏珊也能够不顾一切与保罗离家出走,到伦敦同居。可是,随着苏珊成为酒鬼,精神崩溃住进精神病院后,保罗“对苏珊的身体已经没有了记忆”。他毅然离她而去,像甩包袱一样把她甩给了苏珊的女儿玛莎。到国外游荡二十多年返回英国后,玛莎告诉保罗苏珊完全被隔离了,请求他去看看。他虽然答应玛莎,“这是25年来的第一次玛莎向我提出的要求。开始反对,后来同意了,尽管她一直对他很客气,他想,她一定是束手无策了”,但精神病院“很多人都在尖叫,要么就是被镇静剂麻痹了犹如僵尸一样的病人”! 2,这种可怕的情景让保罗决绝地离开了。他认为“已经照顾她好几年,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失败了”,他只好把苏珊交给玛莎。尽管保罗完全抛弃了苏珊,他仍然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试图把自己的决定看作是必要的自我保护,还有,保护他脑海中苏珊的形象,但他知道真相,他害怕去那里。”! 3事实上,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一苦涩逻辑,他不能面对这件事,也没有勇气面对苏珊,所谓的爱情被践踏得支离破碎,道德的缺失和人性的幻灭在小说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保罗生活惬意,人际交往足以维持他的生活和转移他的注意力。五十年后他回忆起来,绝对不会后悔对苏珊的爱。感到遗憾的是,他当时太年轻,太无知,太专制,对他想象中的爱情性质和工作过于自信……也许他和苏珊那时都不够老练,他从来都不知道感情生活的复杂程度。不管怎样,听起来他的话好像是自相矛盾,然而,他也不后悔。! 4

这自然是他对人生的反思,是寻找宽慰自己道德沦丧的借口。

从性别上看,这里仍然存在性别不平等的潜在因素。正如保罗反思中谈道:“像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初恋的人一样,他把人生和爱情看成是赢家和输家。显然,他是赢家,他认为琼是个输家,或者连竞争对手都说不上。”! 5

在这种男权社会中,如果女性谈不上竞争对手,何谈男女平等呢?这就是男权下的女性悲哀。

三、爱情反思与传统道德

这部小说讨论了爱情,当然,这是一个永久的命题。保罗通过与苏珊的爱恋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我看来,每一段爱情,无论快乐与否,一旦全身心投入,那就是一场灾难。”! 6这不仅仅体现在他与苏珊的婚外恋中,他的好朋友埃里克的一段全身心投入的爱情也是另一个例证。埃里克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当地的一个规划部门工作,拥有一套较好的住房。他与一个美国女性艾希礼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之中,她说爱他:“这种爱表现为一直想和他在一起,但不想见到他的朋友。”! 7埃里克和朋友们断绝了关系。艾希礼笃信宗教,她说:“如果他爱她,并同意她对世俗财产的蔑视,那么他肯定会以这种信仰来对待她。”! 8埃里克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将卖房款捐给了巴尔的摩的一个教派,“于是艾希礼从此永远在他生活中消失了。这对埃里克来说真是一场灾难,他在别人的善意中失去了信心,也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全身心投入爱情。”! 9另一个例证就是麦克劳德与苏珊没有性爱的婚姻,这也是一种灾难,他们两人除了成功地怀孕外,没有亲密感,家庭犹如一个空壳,婚姻视为儿戏。

由于保罗认为全身心投入的爱情是灾难,全篇似乎又回到了开篇的问题:“你宁愿爱得越多,受苦越多,还是爱得越少,受苦越少?我认为这是唯一真实的问题。”@ 0而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选择的,每个人无法控制爱的程度,是否全身心投入爱情是无法掌控的,如果能掌控,那就不是一种爱。性革命带来的那种无意识、无情、无思想的性生活使他似乎也感到震惊。也许他认识到过去的作为给几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导致他的幻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两次被蛇咬,永远怕井绳。”@ 1这成为他的人生态度,但他真正的人生是否得到改变,仍无确切答案。不过,保罗最后去看苏珊的描述,揭示他只能是背离传统道德的伪君子,是虛伪的化身。因为他与苏珊最后离别时,没有任何内疚,没有罪恶感,没有眼泪,唯一想到的是附近哪儿可以给汽车加油,典型的道德沦丧下的无情无义。

四、结语

性革命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反映很多,从小说可以窥见性革命直接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成长。无论现在对性革命或是女权主义运动如何评价,小说犹如历史记载一样反思了那个时代。苏珊与保罗的婚外情无疑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悲剧结局告诫世人,所谓变革或是性革命或是其他思潮,传统道德观是绝对不能抛弃的,否则就是悲剧。小说对于爱情与责任、爱情与政治、爱情与家庭、爱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及较多,尚待进一步探讨。

a Julian Barnes. Feb.12,2020. http://www.julianbarnes.com/ books/onlystory.html.

bc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第131页。

d 孙绍先:《女权主义》,《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第53页。

efghijklmnopq! 8 st@ 1 Barnes,Julian. The Only Story,London:Jonathan Cape,2018, p55,p49,p59,p35,p 35,p101,p104,p202,p203,p204,p190,p206,p206,p207,p207,p3,p210.( 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The Only Story尚无中文译本,本文引用的部分都是论文作者根据英语原文译出的,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基金项目: 广东省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当代英美文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主题研究”(项目号:GD18WZX23)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 者: 田祥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巴恩斯朱利安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革
江湖留名
雄心萌萌
暗色天堂
完全不娱乐
无理之人
外国多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