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的伦理困惑解读

2020-03-01王亚娟秦玉花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王亚娟 秦玉花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众多,题材广泛。而在众多题材中,关于非洲故事的描写最深刻透彻。本文将以多丽丝·莱辛三部非洲题材小说为例,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手段,深入解剖作品中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惑及其原因,探索20世纪生活在非洲的白人女性的成长历程及其精神发展,这不仅能够为20世纪英国文学女性形象研究提供新的素材,还可以为当今社会女性主体意识加强、女性自我发展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 多丽丝·莱辛 非洲题材小说 伦理困惑

国内关于多丽丝·莱辛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内容单一,多数成果集中在作品研究方面。作品研究主要包括主题研究、人物研究、作品与作品比较研究等。其中不乏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这为进一步研究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多数学者把重心放在了某一部作品的女性形象研究上或多丽丝·莱辛所有作品的女性形象特征及分类上,针对多丽丝·莱辛某一类题材小说的女性形象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多丽丝·莱辛笔下生活在非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的形象研究更是匮乏。所以,本文将以非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其伦理困境。文学伦理学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将这一新理论应用到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中目前鲜有涉及。国外关于多丽丝·莱辛的研究起步较早,总体成果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作品研究和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主要包括对作品的整体研究、艺术技巧研究,如多萝西·布鲁斯特的评传《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65),这是最早对多丽丝·莱辛作品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著作,代表了多丽丝·莱辛研究的早期成果;沙迪尔·费褐莫的《多丽丝·莱辛:苏菲平衡观与小说形式》(Sufi Equilibrium and the Form of the Novel),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科幻主义小说中的苏菲主义思想。综上所述,国外研究总结了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成就及特点,肯定了其艺术价值,但对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尤其是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尚未涉猎。

就研究意义而言,对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整体研究,首先将弥补国内外多丽丝·莱辛研究中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缺失的不足;其次,为文学伦理学提供典型的个案分析;再次,深入探讨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的双重创作视角。多丽丝·莱辛出生在英国殖民地,后又搬迁至英国,因此通过研究多丽丝·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能深入揭示其创作所具有的双重视角。

一、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女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惑

多丽丝·莱辛一生中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主题各异,其中非洲题材小说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极高,那是因为在多丽丝·莱辛笔下,非洲黑人的精神世界及物质世界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善良与丑陋得到了最透彻的诠释,人与人的关系被剖析得入木三分。而在其众多的非洲题材小说中,《野草在歌唱》《玛莎·奎斯特》以及《金色笔记》极具代表性,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伦理困惑。

《野草在歌唱》讲述的是一位白种穷人女性玛丽在非洲土地上的不幸遭遇。玛丽的童年并不快乐,家里一贫如洗,父亲酗酒,母亲挨打,兄妹早逝,这一切给玛丽的童年留下了阴影。长大后玛丽终于可以离开家在城市里独立生活,然而工作中同事的流言蜚语与异样眼光迫使玛丽意识到自己到了该出嫁成家的年龄,于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了不合适的乡下农场主迪克,玛丽与迪克匆匆步入了婚姻生活。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结合并不幸福。由于干旱和经营不利,迪克的农场收益每况愈下,夫妻二人争吵不断,关系渐行渐远,非洲乡下枯燥与艰苦的生活拖垮了玛丽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就在瑪丽绝望之际,她遇到了黑人奴隶摩西,摩西就像生命中出现的一道光,照亮了玛丽的世界。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肉体上,玛丽都无比依赖于摩西,但是作为非洲殖民地上的白人女性,玛丽又无法摆脱自己殖民体系捍卫者的角色,在苦苦挣扎中玛丽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玛莎·奎斯特》中的女主人公玛莎与玛丽的遭遇非常相似,作为成长于非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玛莎憎恨残酷的殖民统治,并表现出对了对非洲黑人的深切同情。所以在科恩兄弟的帮助下,玛莎开始了对精神独立与自由的追寻与探索,她拒绝传统女性角色,不甘于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然而在新的生活里,在她与男性接触的过程中,玛莎却不断地被物化以及传统化,这让玛莎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痛苦不堪。《金色笔记》里的安娜是一名作家,其作品《战争边缘》的成功发表让她衣食无忧,实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独立。然而此时的安娜却渐渐意识到,自己肚子里的女儿简纳特需要一个父亲,所以她需要继续维持与维利无爱的婚姻,正如安娜所言:“我不喜欢维利,他也不喜欢我,然而,我们开始在一起生活,或者说尽可能这样去做。”离婚后安娜遇到了迈克尔,一名医生。作为迈克尔的情人,潜意识里安娜履行起了妻子的职责,为迈克尔洗衣做饭,照顾他的起居。安娜“本我”渴望不受羁绊,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完全独立,“超我”却尽心履行妻子与情人的职责,所以安娜思想上的绝对“自由”与生活中对男性的依附使得她进退两难。

二、文学伦理学视阈下解读女主人公陷于伦理困惑的共同原因

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批评方法,近年来文学伦理学广受关注,其核心术语众多,本文将以其核心术语之一——“伦理环境”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女主人公们面临伦理困惑的共同原因。《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作为白人女性,深受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与黑人摩西的接触过程中,玛丽一方面把摩西看成情人,满足自己的私欲,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摩西是黑人,是白人殖民统治的对象,与自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所以她痛苦万分,无法自拔。《玛莎·奎斯特》中的女主人公玛莎以及《金色笔记》里的安娜都是父权制压迫以及功利主义的牺牲品。玛莎从小就目睹父亲的强权以及强权之下母亲的悲惨生活,这让玛丽下定决心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争取绝对的自由与独立;然而完全摆脱父权制的影响并不容易,在不断被物化与传统化的过程中玛莎不知所措。《金色笔记》里的安娜虽然一直追求绝对的自由,但现实中也不得不履行妻子与情人的职责。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所面临的伦理困惑都与当时的伦理环境有关,即深受伦理环境的压迫,这种压迫包括殖民主义思想的压迫、功利主义的压迫以及父权制社会的压迫。压迫之下女主人公们被隔离在了与非洲“他者”文化互相认同的门外。

三、女主人公伦理意识觉醒的过程给予现代社会的启示

《野草在歌唱》《玛莎·奎斯特》以及《金色笔记》中的三位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经历,她们的爱情观都受到伦理道德和伦理环境的影响,正是这些伦理道德因素和伦理环境把她们推向了伦理困境。而面对伦理困境,女主人公们的伦理意识逐渐觉醒,玛丽·特纳虽然最后失去了生命,但在生命的最后她通过重建自我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玛莎·奎斯特通过自己的精神抗争和实际行动一步步接近真正的自由;安娜最后抛弃个人情感,回归到体现人类的责任的情谊中。女主人公们渴望自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精神以及自我救赎的勇气和智慧对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特纳的遭遇告诉我们:人类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玛丽·特纳所在的农场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玛丽和迪克并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农场进行无节制的掠夺之后,大自然已经遍体鳞伤,再从大自然身上榨取任何东西是不可能了。如果玛丽和迪克换一种做法的话,农场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收益,那么他们的婚姻就不会出现裂痕,命运也会由此改变。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要妥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看成自己的一部分,真正做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冰清.叛逆的女儿与失职的母亲——《玛莎·奎斯特》中对峙的母女关系解读[J].大众文艺,2019(10).

[2] 王丹.莱辛作品的社会空间叙事——以《野草在歌唱》和《玛莎·奎斯特》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7).

[3] 段超.伦理视域下《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创伤叙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5).

[4] 卫佳睿.声音中的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威——论《金色笔记》中的叙述声音[J].淄博师专论丛,2018(9).

[5] 张艳玲,张丽倩.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野草在歌唱》[J].甘肃高师学报,2018(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套学院科研课题“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多丽絲·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HYSQ201812)阶段性成果

作 者: 王亚娟,硕士,河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秦玉花,硕士,河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