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缆线管廊设计探讨
2020-03-01鄢丹谢顶良查俊
鄢丹 谢顶良 查俊
摘要:文章针对某市政道路配套缆线管廊入廊管线规模,对缆线管廊平纵横断面、节点及其附属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缆线管廊的设计及建议,为类似工程缆线管廊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缆线管廊;入廊管线;节点设计
0 引言
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掀起建设综合管廊的热潮,建成后将大大减少“拉链路”的出现。未来,综合管廊也必将成为城市管线敷设的一种方式,而缆线管廊作为综合管廊的一种,除了具有综合管廊的一些共性外,还具有投资少、建成后维护简单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管线敷设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目前,针对缆线管廊的规范只有《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以下简称“廊规”),该规范仅对缆线管廊的定义及设置位置进行说明,對具体设计未有相关规定。在此背景下,缆线管廊设计主要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以下简称“电规”)及涉及入廊管线的相应规范。
1 缆线管廊概念及特点
“廊规”第2.1.4节对缆线管廊的定义: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1]。缆线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至埋地的盖板沟内。缆线管廊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其断面较小,埋深不宜太深。缆线管廊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不需要划分防火分区和设置通风、消防、照明、检修通道等附属设施,仅增设供维修时用的工作入孔即可。
“廊规”中明确规定,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提高为100年,而缆线管廊作为综合管廊的一种,其结构设计必须遵从综合管廊的结构做法。除此之外,缆线管廊设计在没有更多规范可参考的前提下,可参考“电规”里面电缆沟的一些做法。
2 缆线管廊设计实例
某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红线宽度60m,人行道宽度为4m,人行道靠辅道侧设置有海绵城市——下凹连续绿带,远期规划有后排绿地。市政道路电力及通信管线采用缆线管廊的型式敷设,要求同时考虑现状及远期电力(10kV)、通信规模。设计入廊规模为10kV电力,管线为12+1,通信为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各留一排并另外预留一排弱电支架(预留桥架并配线槽)。
2.1 缆线管廊平纵横设计
缆线管廊的平纵横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缆线管廊内纳入管线种类的特点、规格、数量及安装要求等综合因素;(2)由于缆线管廊采用盖板沟的型式,结合道路横断面,优先布置在人行道下,上面仅留出铺装及砂垫层厚度;(3)与缆线管廊交叉的地下管线特别是雨污水支管情况,应尽量位于雨污水支管上方;(4)缆线管廊经过相交道路或单位出入口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埋管或者暗沟方式;(5)预留过路排管规模、位置及埋深,关系到出线井的布置。
根据以上布置原则,受人行道宽度及雨污水支管限制,缆线管廊高度不得大于1.2m。结合“电规”第5.5条规定,电缆沟双侧布置管线时,通道最小宽度为700mm,电力支架宽度550mm,满足3根10kV电力电缆,通信支架宽度350m,满足宽300mm槽盒的安装要求。10kV电缆支架的垂直最小距离为200mm,通信槽盒支架垂直最小间距按槽盒高度+100mm。因此,本工程缆线管廊采用单舱断面,断面内部净尺寸采用1.6m×1.2m,如图1、图2所示。
本项目缆线管廊按照浅埋的方式设计,埋设在东侧人行道下,且尽可能设置在道路红线范围内,标准段均避开下凹绿地设置。强电和弱电同舱布置,单舱管廊出线简单,节点少,工作井直接采用盖板入孔,不需要展宽。弱电采用桥架线槽布线,可放置更多的光纤管线,弱电预留规模较大。缆线管廊总断面尺寸较小,占地较小,且基本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布置。
2.2 缆线管廊节点设计
缆线管廊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管廊内的管线敷设和检修是在缆线管廊本体土建完成之后掀起盖板后完成,所以仅须预留工作井,工作井应满足人员正常出入及临时排水泵等设备进出需要。缆线管廊平均每50m设置一个检查口,净尺寸为2.1m×1.6m,可在日常巡视检查或维护时,打开井盖,进行检查或维护。
假如缆线管廊在过路交叉口处,无法采用可开启盖板形式,则可参考电力、通信穿保护管敷设过路型式,管廊在路口处顺接端部井,道路交叉口及单位出入口处采用混凝土包封形式敷设排管,过路引入相交道路端部井内。端部井两边各展宽800mm,底部加深1000mm,下方设集水坑兼沉砂作用,集水坑尺寸为500mm,端部井设置入孔。
为满足道路两侧地块电力、通信使用需求,设计每隔约200~300m在路口位置设置出线井,在管廊侧壁采用局部加宽设计,并在侧壁预留出线孔。出线井内设置电缆活动支架、吊架及预埋铁件方便电力、通信电缆向周边地块引出,出线井两头设置检修用入孔。
2.3 缆线管廊附属设计
缆线管廊应进行必要的接地设计、标识设计、防火及排水设计等。管廊上方人行道沿着电缆走向每隔10m设置一个不锈钢电缆路径标志牌。缆线管廊需采用防火阻燃措施,如防火包、防火隔墙等,需与强弱电管线入廊设计同时考虑。
根据“电规”第5.5.4条文解释:“为兼顾排水,可将电缆沟盖板低于地坪300mm,上面铺设细土或砂的布置方式,可满足景观要求”[2]。因此,缆线管廊覆土为300mm,上面为粗砂及人行道铺装,缆线管廊本体及埋地盖板缝隙均设置防水措施,平时仅人行道上工作井盖板缝隙存在雨水进入的可能,雨水量较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标准段纵段最低点设置排水管,将水排至雨水管网(如图3所示)。为减少投资和维护管理,缆线管廊一般不专门设置固定抽水泵,仅在出线井、端部井最低点预留500mm集水坑,坑底应设置与底部土体连通的渗排水孔。日常运行时由维护人员携带便携式水泵由人孔进入进行排水作业。
3 结语
(1)在没有专门针对缆线规范的情况下,缆线管廊设计可参考“电规”电缆沟的设计,但结构设计应满足“廊规”规定的管廊结构年限100年的规定。
(2)“廊规”所定义的缆线管廊为浅埋式盖板沟,当埋设在市政道路人行道下时,受人行道宽度及相交地下管道埋深限制,入廊管线规模不宜太大。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电规”中电缆沟的容纳规模,当入廊电力管线超过18根时,应考虑采用埋管或电缆隧道的型式。
(3)由于缆线管廊管线正常的维修养护仅通过工作井进行即可,但是管线大修及安装需要掀开盖板操作,因此,建议管廊内强弱电管线设计应与缆线管廊同步设计、施工,尽量在廊道施工完成盖盖板之前,进行廊道内管线敷设,避免后续安装时重复掀盖板。
(4)缆线管廊检修入孔盖板缝隙平时会有少量渗水,一般可通过自然渗透排水,为减少维护检修,缆线管廊一般情况下可不设置专门的机械排水设施。在满足重力流排放的条件下,可在管廊最低点设置排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并采取防倒灌设施,防止内涝时雨水倒灌。
(5)市政道路人行道下埋设缆线管廊,人行道在单位出入口、交叉路口等位置处断开,设计时候要考虑缆线管廊采取的处理措施,可改用埋管或局部加深盖板沟。
参考文献:
[1]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2]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