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园林工程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分析与建议
——以白马湖森林公园绿化种植施工为例

2020-03-01陈东义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球积水树体

陈东义

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园林景观工程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市政、房地产领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苗木成活率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关键点,从广泛意义上讲已经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息息相关;从社会和经济意义上讲,苗木成活率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每个园林企业利润的风险点,也是园林工程管理的重难点。本文结合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绿化种植施工为例,分析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2 项目概况

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下文简称“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白马湖畔,淮金线以东,旅游大道两侧,占地面积约12000亩,项目绿化施工自2014 年2 月份开始至2016 年11 月,共计种植97种乔灌木(含竹类)51301棵,平均成活率80.52%。

3 影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区域、品种和苗源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采取的措施,结合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以下四点分别是:苗木活性、树势平衡、适时适树和根部控水。

3.1 苗木活性

苗木活性指的是进场时苗木生命力的强弱程度,是决定苗木成活的首要条件,贯穿苗木从进场前的开挖、吊装、运输及种植的全过程,在本项目中从苗源的差异对比中可见一斑,主要体现在:土球规格、树体完整性和移栽时长等三个方面。

项目采用的苗木均为地苗,无假植苗,按苗源类型划分可分为:圃地生苗(未经移植的苗圃地苗)、圃地熟苗(种植前一年内移植过的苗圃地苗)和山苗(未经移植的山地苗)三类。受苗源差异影响,项目圃地苗(含生苗和熟苗)与山苗在成活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圃地生苗比重占项目总体苗量的50.60%,圃地熟苗占3.64%,山苗占45.76%;但在成活率方面,圃地熟苗(99.57%)>圃地生苗(82.32%)>山苗(77.01%),圃地苗(平均成活率90.95%)高于山地苗。

圃地苗和山苗在土球规格、树体完整性和移栽时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而正是这些区别影响其活性,造成成活率的差别。

3.1.1 土球规格

正常情况下,要求进场苗木(除大树外)土球直径必须是胸径的6~10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以保留更多的根系促进种植后的恢复生长。项目进场的圃地苗土球直径基本满足胸径6倍以上的要求,而山苗受场地条件的限制,经常出现土球规格不达标的情况。

3.1.2 树体完整性

树体的完整性,指土球、树皮、树冠等部位的完整。如土球是否出现松散;树皮是否出现大面积的剥落;树干是否有明显病虫害危害症状或干枯现象;树冠是否出现大量枯枝等。

因生长环境的差异,山苗起苗时土球完整性难以保障,更容易出现土球破损、松散的情况;而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山苗吊装的难度更大,树体和树冠在装车的过程中受到破坏的情况比圃地苗更为普遍;同时因为缺乏必需的培育和管理,山地苗普遍存在枝干干枯和病虫害的情况,其长势和树形往往比不上圃地苗。

3.1.3 移栽时长

移栽时长指的是苗木从苗地起挖、装车、运输,以及到施工现场栽植,浇灌定根水完毕所花的时间,可以理解为“随起、随运、随栽”。控制并缩短移栽时长,也就是说从苗木起挖到栽植完毕的整个移栽过程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减少根系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1]。

山苗所需的移栽时长往往要比圃地苗更多,即便在同等的种植施工条件下,山苗起挖、转运、装车和运输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是圃地苗的2~3倍,在树体状况已明显更差的情况下,山苗的成活率必然更低。

3.2 树势平衡

树势平衡指的是树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器官、生理变化和水分代谢等方面保持平衡或相对平衡的状态。正常生长的树木,其树势处于平衡状态,而起苗断根打破了这种平衡,因此通过苗木修剪控制和维持树体水分代谢和器官的相对平衡,是树木栽植成活的关键[2]。

过度修剪和不修剪都不利于保持树势平衡。常规情况下进场苗木土球直径是胸径的6~10倍,那么地上部分的修剪也必须与地下部分的土球规格相对应,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形的前提下,保留适当的叶片,促进树木正常生理机能的恢复。

3.3 适时适树

树木种植应选择在气温适宜,蒸腾量相对较少,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和吸收,易于维持水分代谢平衡的时期。项目所在地位于中国南北气候主要分界线,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适合绿化种植施工的时期是2~5 月的春季和11~1 月的秋末冬初,6~10 月的夏季和初秋属于反季节,难度高,代价大,不适合种植施工。

以项目2016 年4 月中旬种植的400 棵地径5.5cm~8.4cm 的品种梅花为例,因错过适宜种植季节,进场时花期已过,新叶开始长出,树体储存的养分基本消耗殆尽,最终成活率仅为42.25%。而同为蔷薇科,同样“先花后叶”的品种桃花于同年2月份进场种植,成活率达到90.96%。

适时适树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项目所在地11~1月份可种植较为耐寒的落叶树;2~5月适合种植落叶树和常绿树,尤其2~3月份大部分苗木根系萌动之前进行种植成活率会更高,而部分树种如蔷薇科的桃、梅(榆叶梅、美人梅)、紫叶李、杏和樱花,木兰科的白玉兰和紫玉兰等“先花后叶”的植物在花苞萌动前进行种植更有利于成活。

3.4 根部控水

树木种植后根部水分的富余和不足均不利于苗木的成活,合理控制根部水分有利于新根生长,促进树木恢复[3]。根部控水受项目所在地的土壤条件、沉降系数、地下水位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

项目地块原为常年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农田,土壤为经过长期耕种形成的黏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渗水速度慢;遇水易黏结,脱水易板结。项目营造地形施工过程中进行土方开挖及转运回填,原有表土破坏殆尽,新造地形多为深层生土,呈块状,脱水板结,土层存在孔隙。汛期过后,新造地形普遍出现沉降和积水的情况,土方施工过程中计划沉降系数为30%,大部分区域实际沉降系数也在计划范围之内,沉降幅度在30cm~60cm 之间不等,而表层30cm~50cm 范围内含水量饱和,不下渗,上述情况在项目上科普区和红叶谷一期等大面积和大体量土方施工的区域尤为显著。考虑到项目地块土方沉降和积水的情况,自北入口工程开始项目苗木都进行高栽,即栽植时保留土球高度的1/3~1/2 露出地面,然后对露出部分进行培土;栽植时亦在土球周边埋设透气管,出现积水后方便进行人工排积水。

然而即便采取高栽和埋透气管排积水等相应措施,项目土方沉降仍导致相当部分高栽苗木土球下陷,低于地面;而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不下渗则进一步导致根部积水沤根。以木兰科的白玉兰和紫玉兰,松科的雪松等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高且不耐水湿的树木为例,即便埋设了透气管,人工排除积水,但因根部积水影响成活的情况仍十分明显。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土球周边积水是树木成活的关键。以项目北入口区域秋红枫行道树和大荡河区域银杏行道树为例,虽然种植土都是重黏土,土壤严重板结,透水性差,但由于上述行道树均是种植在道路边坡,种植时在树穴底部增加25cm碎石疏水层,并在碎石层下安放排水管,这样即便土球周边有积水,也能及时通过排水管排出。因此,北入口区域秋红枫行道树和大荡河区域银杏行道树均无因积水导致死亡的情况出现。

4 保障成活率的建议

树木作为具备生命的材料,影响其成活的因素贯穿树木栽植从起苗、包扎、吊装、运输、卸车、修剪、种植、支撑、定根水等基础技术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其成活。然而归根到底,树木栽植主要是处理树木个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过程,因此相比于栽植技术环节的实施是否合理到位,树木个体的生命力强健与否以及种植地生境是否适合其存活这两点显得更为根本。

保障树木成活不仅要按照相关规范做好栽植的系列基础技术环节,更要从全局角度着眼于如何保障树木个体的活性;如何使树木更加适应种植地的生境。

4.1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的好坏是苗木的活性强弱的根本。首先,苗木的健康程度。苗木采购首选生长健壮的植株,树冠整齐饱满、不偏冠,分枝角度均匀,树干树皮完好无损伤,无病虫害。树木健康是移植成活的第一步。

其次,苗木的培育方式。受南北的气候差异限制,南方大部分普及的容器苗、假植苗(砖围苗)成活率普遍高于地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控根容器苗或假植苗,有效吸收根系多,移植后有利于树体恢复和生长[4];如需使用地苗,则建议选用圃地苗,可根据项目需要,合理安排提前断根,待新根长出后即可安排进场种植;不用或少用山苗,一方面山苗土壤环境不利于起土球,另一方面山苗根系未经移植,根系离心生长严重,开挖的土球内有效吸收根系更少,更容易出现树体脱水失火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地苗土球直径为胸径的6~8 倍,反季节需为8~10倍;选用控根容器苗和假植苗(砖围苗)时,留意其根系生长情况,有效吸收根系应控制在容器范围内,如超出容器,出现“窜根”现象,即根系重新扎下土地,可采用上述提前断根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起苗过程的控制。即控制树体完整性和树势平衡两方面,树体完整性需保障土球不松散或破裂、树皮无剥落、树干不干枯无病虫害等;树势平衡需通过保障土球规格和修剪枝叶实现树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器官、生理变化和水分代谢等方面保持平衡或相对平衡的状态[8]。

第四,移栽时长的控制。苗源地的选择范围尽量控制在项目周边300km以内,做到随挖随运随栽,减少土球的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从起苗到种植的全部流程。运输过程中必须覆盖遮阳网,尽量选择在夜间行车。

4.2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7]是树木个体与环境关系的首要处理问题,主要指种植-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是否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移植前后的生境往往是不同的,从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极端温度、降水,到小空间尺度的湿度、土壤、地下水位、水分、光照等因素差异,对树木的恢复和生长均会产生影响[5]。

因此适地适树可以从对应的两方面着手:第一,选用乡土树种或引种驯化成功的树木,更加能够适应种植地的气候环境,尽量减少非本地区树种的使用。从图纸设计到图纸会审阶段应对树种进行筛选和把关,不选用难以适应种植地气候环境的树木。

第二,选用习性能够适应种植地局部生境的树木或改良局部生境适应树木生长。如柳树喜湿,适宜种植在水边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白玉兰忌涝种植在排水透气差的重黏土区域必须进行种植穴土壤改良,增强透气性和排水性;蓝莓喜酸性土壤,需通过改良土壤酸碱度,控制其pH酸碱度在4~5之间。局部生境改良包括改变土壤酸碱度、透气透水性、土壤肥力的土壤改良;搭盖遮阴网、微喷降温的温湿度调控;抬升种植、铺设疏水层、埋设透气管、排除积水的根部控水等措施。

4.3 适时适树

树木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第二个需要处理的问题是适时适树,即树木生长规律、习性与季节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树木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决定了树木的移植最佳时期为秋季落叶之后到春季新叶萌发之前,这个阶段进行移植,对树体的损伤相对较小,外界温湿度条件适宜树体恢复和生长;生长旺盛的季节进行移植(反季节移植),外界的温湿条件苛刻,同样的损伤更难恢复,且不易成活。而采用控根容器、假植苗和提前断根等方式培育的树木移植的时候,树体损伤比传统的地苗更少,即便反季节移植,其恢复更快,成活率也明显提高很多[6]。

5 结束语

如果说植物配置所营造的景观效果是园林行业的“面子”,那么苗木的成活率便是园林行业的“里子”,是衡量园林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园林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园林绿化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园林是多专业交叉学科,树木是具备生命的活材料,要保证其成活,并且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既需要技术措施,也需要管理措施,因此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不仅要按照相关规范做好栽植和养护的系列基础技术环节,更要处理好树木个体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种植健康的树木,同时也为树木的成活和健康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猜你喜欢

土球积水树体
北方大规格雪松移植技术要点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小熊当当玩积水
树木移栽装卸及运输技巧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浅探城镇绿化移栽大树技术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