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根据受众特点区别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2020-03-01张莉红解登峰宋业垚
●张莉红 解登峰 宋业垚
信息素养教育一直是图书馆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在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95 年。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的“全民信息计划”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6 个优先发展领域之一,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走向社会大众①。
由于不同的图书馆有不同的主要受众群体,因此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应考虑受众群体特点,教育的深度和方式都需根据人群特点量身定制,绝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图书馆,其面对的读者群体涵盖面广泛,应是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主战场。因此笔者以这两类图书馆受众特点为重点论述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一、高校图书馆读者
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主要是高校教师、教工及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学生为主。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其在各学业阶段需求特征,建议应分学科、分阶段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1.分阶段进行。分阶段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即分别根据学生的学业阶段,如新生、毕业生、研究生等进行分年级教育,使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更强。目前,高校中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围绕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使用培训、软件的使用、论文投稿指南、学术道德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写作等方面进行。那么针对新生开展入馆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以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为主,对于毕业生可重点讲解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写作技巧等,对于研究生则以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等为重心,且考虑到学术层次的需求,讲解内容要较本科生更为深入和透彻。
2.分学科进行。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特色资源,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检索重点,也有不同的资源获取渠道。分学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将使信息素养教育更具专业性。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针对每个班级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针对各个学院进行新生培训;武汉大学的文理校区分别开设“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工学校区开设“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②。
3.开展个性化的馆员服务。为了使信息素养教育更专业、服务更连续,实行个性化的馆员服务将会有不错的效果。许多高校为此设立了新生馆员和个人馆员服务。新生馆员可成为高校新生接收信息素养教育的启蒙老师,新生馆员在帮助新生快速、便捷地掌握如何查找图书馆内的知识信息的同时,渗透性地将批判性思维、创新性评估等元素养知识融入新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循环的内在逻辑,使学生具备知识循环学习的能力③。长岛大学布鲁克林校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都设有新生馆员。为了保证信息素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有些大学图书馆在新生馆员基础上推出个人馆员服务,安排具有与学生类似学科背景的馆员进行个性化信息素养服务。耶鲁大学将新生馆员与个人馆员的服务合二为一,每位新入学的学生都有一位馆员为其提供个人研究咨询和学习研讨,引导学生正确地查找信息,协助学生分析信息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利用信息创造新事物的主观愿望,增强学生知识的自我获取能力④。个人馆员会负责这名新生大一大二期间的所有咨询服务,耶鲁大学图书馆个人图书馆员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新生“图书馆焦虑”, 帮助新生规划大学的学习和科研生活⑤。杜克大学、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多伦多大学等高校通③过个性化馆员服务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③但是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高校读者众多,个性化服务的开展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如果长期设置此项服务,则需要专职馆员来开展才有保障,由此可能需要图书馆增加岗位或增配专业背景的馆员,这对于图书馆未来人力资源发展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4.培训方式多样化。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方式应契合用户群体的需求特征,要不断出新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而言,应坚持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依托,以培养批判思维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能力为引导,通过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学习空间以及馆员三者间的协调作用,在读者不同阶段实际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出内容清晰、顺畅且兼具素养培育与创新能力打造功能的、渐进式、个性化教学培养体系⑥。
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在线课程(如MOOC、SPOC)、专题培训讲座、网页宣传、社交媒体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通识课来安排学生学习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吸引读者学习。只有认真考虑读者群体特点并结合图书馆的特色与资源状况才能采取合适的形式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成效。
图书馆可利用MOOC 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制作适合各层次读者特点的信息素养MOOC 课程。同时将馆藏资源、可开放获取资源及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途径获得的资源在课程平台中嵌入相关链接,这样不但会使MOOC 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更会大幅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内容可以轻量化、碎片化,便于接受,多增加线上互动交流。高校图书馆除了开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课堂课程外,也考虑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采取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教程、网络短剧、微视频、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及开发学习游戏小程序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澳门大学图书馆则通过MOOC 和“雨课堂”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从客观数据和面谈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通过运用信息素养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好的培训方式。这样不但能增加信息素养知识实践的机会,更提高专业课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体量大、层次广、年龄跨度大。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区域群众教育水平不同、有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同、还有图书馆综合能力与水平的不同,这都会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接收方式和接受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根据读者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特征结合图书馆区域特点进行区分教育。对于低龄和老年读者,考虑到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会相对弱一些,那么教育内容应以选择入门级且易于理解的,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要以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面向信息的批判性思维为重点并贯穿其中。
1.儿童读者。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划分,可将儿童阶段分为学龄前(0~6 岁)、小学(6~12 岁)和中学(12~18 岁)3 个年龄阶段。对于学龄前和低学龄(小学6~9 岁)读者,建议多使用活泼有趣的方式开展教育,如:观看动画片、讲故事、参加亲子互动游戏等。由于这一年龄段读者电子产品使用会较少,所以应注重吸引读者到图书馆参加线下教育活动。通过培训让小读者意识里有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雏形,属于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种草”阶段。
小学高学龄阶段(9~12 岁)的读者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培训内容可逐步深入,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需考虑图书馆所在区域发展特点。将主动检索、获取、筛选有用信息作为此阶段的主要培训目标,教授读者常用的、可靠的信息检索渠道、检索方式,培训读者筛选信息、辨别信息的技能等。由于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有条件接触和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和设备,其培训方式可多样化,观看相关动画片、专题片、进行信息获取及筛选方面的实践操作、课堂培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中学(12—18 岁)阶段的读者而言,开展教育的难度可逐渐与大学读者的素养教育接轨,在基本素养内容培训的基础上,帮助读者树立检索策略意识,掌握检索工具使用技巧,以及阅读、分析不同检索方法下检索结果的技能,涉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使其在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的同时,初步培养利用所获信息挖掘自身创造能力的思维。其培训方式上,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如MOOC、SPOC)、专题培训讲座、网页宣传、社交媒体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老年读者。对于老年读者(60 岁以上),应注重考虑学习过程、内容实践的易接受、易操作性。从老年读者较为感兴趣也是该群体接受谣言相对集中的领域,如健康养生、历史、政治等切入,多结合现实案例尤其是身边案例渗透信息素养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笔者建议可将此次COVID-19 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引发的诸多谣言散播案例,运用信息素养知识指导破谣,在破谣中教授读者如何获得可靠的信息渠道、如何检索所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所获知识提高辨析能力等。从而使读者不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受害者。
3.其他读者。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读者,可考虑结合图书馆区域特点、受教育程度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大学学历以下的人群可参考上述中小学对应的阶段进行,大学以上学历人群多在高校学习期间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教育,但也有继续提高的必要和需求,所以也不能忽略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具体培训工作,既可以参考高校图书馆进行,也可以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由高校图书馆代为培训或者共享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其他年龄阶段读者中,有一类读者群体,笔者建议需给予关注,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却是信息素养的弱势群体。刘勇、成华威等⑦⑧通过调查发现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有较大欠缺,表现为信息获取目的性不强,难以利用信息解决实际工作、生活问题, 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信息技能弱等。所以考虑到这类读者群体的特点,从加强信息基础知识教育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入手,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信息理论、信息检索技巧、信息分析评价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其充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由于培训群体差别较大,培训任务艰巨繁杂,笔者建议公共图书馆能设立素养培训专职馆员进行相关工作。为了保证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连续性,为了能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进行更为专业的咨询、答疑工作,建议根据读者群体的不同,按培训读者年龄段或学历特点等分设培训馆员。笔者相信,通过根据受众特点区别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会使此项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
三、结语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开展全民信息素养教育,进而提高国民素质,相信图书馆必将大有可为。
注释:
①吴建中,陈昭珍,苏德毅,张久珍,黄如花,潘燕桃,吴丹,董晶,潘雅茵.信息素养助力图书馆与社会发展——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图书馆员笔谈[J].图书馆杂志,2019(8)
②孟丽,秦长江.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9(9)
③王姗姗,方向明.美国图书馆元素养培养模式创新——以新生馆员职位为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5
④Yale College personal librarian program [EB/OL].[2020-02- 12].http://web.library.yale.edu/pl.
⑤范丽婷.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分析及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4)
⑥喻梦倩,等.高校图书馆渐进式读者培训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
⑦刘勇,王学勤.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
⑧成华威,刘金星.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探析[J].情报科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