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两线+三阶+四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2020-03-01余兰
余 兰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慕课(MOOC)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因其“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便利性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合理运用慕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了目前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新范式。
1 慕课背景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慕课的出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高校课堂的授课模式从传统模式向在线和混合式转换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1 学习方法的转型升级适应能力较弱
由于慕课大多是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由于不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导致不在教师的管理和监控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违背了慕课的建设初衷。同时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因为原理难懂,过程复杂,部分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持久性较差,如何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在线学习的常态化、帮助其学习方法转型升级成为慕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1.2 沉浸式体验学习的互动参与度还不高
慕课这种单一形式的大规模授课模式,使得授课教师不能与学生实时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更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游戏环节,使得学生互动参与度不高,课堂仍然只是停留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传统授课状态,学生无法进行沉浸式体验,教师不能即时解决学生对课程存在的疑问和问题。
1.3 学习的深度不够导致无法学以致用
由于大部分慕课的内容还只是停留在知识讲解的层面,学生通过慕课学到的基本是理论知识,没有进行实践训练,不能完全实现理实一体化,导致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成方法和技能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度实践检验,最终导致无法学以致用。
2 “两线+三阶+四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两线+三阶+四化”正是在慕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尝试。
2.1 以“两线”贯穿教学过程
(1)“线上学习+线下实践”进行混合教学
教学过程贯穿混合式教学,其中“混”是手段,“合”是目的,实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两线”良性互动。线上采用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和手机APP学习客户端,使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评价,线下进行项目任务实训和练习,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共享,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线上线下教学能够优势互补,有机融合。
(2)“学校一线+企业一线”组成教师团队
教学团队包括学校一线和企业一线的导师,既有学校专任教师,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校企融合打造“双跨界+双能力”的双师创新教学团队,课程任课教师具有优良的“双师素质”,能将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发挥校企“双导师”作用优化课程体系,采取“工作室+工作制”的成果导向,引入真实行业和企业项目教学案例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形成“专兼结合,两栖流动”校企双一线双导师运行机制。
2.2 以“三阶”分层分段实施教学
(1)“课前+课中+课后”分段教学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贯穿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的整个教学环节中。课前预习重在发现和提出问题,课堂教学重在参与互动,课后作业则重在促进学生的拓展思考与反思。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唤醒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构建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匹配学习目标、需求与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需求持续给予学习支持和引导,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面对初级学习者,采用“知识讲解+情景体验+慕课测验”的模式,重点是通过情境体验和沉浸式场景感知与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针对中级学习者,采用“慕课预习+案例研讨+小组任务”的模式,强调通过教师引导的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完成同伴学习,达成小组任务。针对高级学习者,采用“慕课学习+同伴分享+企业项目”的模式,重点是通过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实操能力,并辅助虚拟仿真案例资源完成企业项目。
2.3 以“四化”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1)“课程思政化”实现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化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应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中不断提取思政元素,将思政化内容有机融入,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思政化改革全过程,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
(2)“智能交互化”提高学习效率
“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科技发展成级数式增长,学习分析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与4D打印等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智能交互性教学设备,还需要研发和运用智能交互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后评价。智能交互化能够提高教学实施与学生练习的效率,增强数字化应用感,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双向耦合。
(3)“沉浸体验化”激发学生兴趣
日趋成熟的AI、AR、VR等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打造了沉浸式教学环境,教师可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学生学习的多维感知体验,多视角立体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超越时空,多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借助VR虚拟现实、数字化展示、360度全息投影技术等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改变教学场景和教学环境,沉浸体验化同时解决无法实地踏勘和实践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关怀化”满足差异教学
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者的注意力、表情、情绪等学习表征进行量化采集,并进行心智推理,以确定学习者的思维习惯、认知层次等个体体征。在学习方式上破解传统“千人一面”的教师传授途径,课程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优势设计学习目标、准定位学生先决技能基础和知识薄弱环节,自动匹配个性化学习内容,将知识模块化、碎片化,推送定制学习内容和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服务,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怀。
3 总结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创新“两线+三阶+四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构建有利于学生多元化自主学习的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可高效保质地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