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0-03-01于媛媛

辽宁丝绸 2020年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于媛媛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站起来”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自信思想。准确把握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表现

(一)在高度认同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赞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头。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毛泽东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中西文化比较中,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他指出:“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个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2],“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3]充分表达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充分肯定了中国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高度赞扬了辉煌成就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创造力。

近代中国国力衰落,毛泽东承认“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4]。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5],5000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因此,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美好的新中国充满信心,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6]这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信心。当然,对于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指出:“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二)在开放包容中吸收外来进步文化

文化自信不是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全面拒绝外来文化,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外来进步文化。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寓于开放之中,开放又彰显文化自信的底气。自信越足,同外来文化交流互动越积极。毛泽东明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7],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差异,“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8]凸显了毛泽东开阔胸襟与世界眼光。

文化自信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外、全面照抄照搬外来文化,而是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和借鉴。毛泽东指出:“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9]“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10],学习“外国进步文化”要树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应该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11],在“为我所用”中“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不断增加中华文化的广度和厚度,促进中华文化的飞跃发展。

(三)在创新创造中永葆中国文化生命力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文化建设的已有条件和基础。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杂糅交错,发展成为新文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毛泽东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中国文化发展前途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1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标志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不但要用马克思主义整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转型,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还要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其成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动诠释了毛泽东的文化自信。当然,文化自信还要遵循文化自身运动发展规律,“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3]因此,毛泽东满怀信心的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4]

二、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5]“大问题”表明坚定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之基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的冲突与碰撞愈加激烈。多元文化冲击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使得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坚定的文化自信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措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6]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在承认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平等性基础上,凸显出坚定的中国文化立场,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自己,坚持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主动吸收异质文化的精华,保持中国文化独立性和独特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古人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民族历史和文化,达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瓦解民族精神、颠覆国家、毁掉民族目的。抵制和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就要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久远的力量”[17];就要加强全民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中国社会现状、中国文化相联系,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18],“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0]毛泽东对待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态度为我们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支撑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地文化自信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满怀信心,才能有坚守的定力和创新创造的活力。毛泽东在对中华民族文化强烈认同的基础上,提出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思想,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性统一起来,使中国文化的创新创造、繁荣发展获得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创造活力的迸发离不开宽松民主的氛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营造出一种健康民主的社会主义文化气氛,调动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文化创新创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