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职院校网络“微思政”现象与建设路径
2020-03-01廖佚
廖 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关系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乃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政工作逐步向“微”发展,向“微”领域进军,“微思政”成为了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微思政”的释义
“微思政”一词在网络时代以较快的传播速度流行开来,因较多的用户而较为火爆,以较大的信息量而快速走红。所谓“微思政”,通过知网、万方等学术软件查阅后发现,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定义,本人认为它是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信息时代结合微信、微博而产生的新生产物,是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平台和新的表现形式。
本人认为,高职院校网络“微思政”平台是大家的平台,是师生共有共享的平台,应该倡导的是“一人一事分享感动、两三句话互动沟通、三言两语吐露心声、校园一家互相关心”的服务理念,旨在创新发展“无‘微’不至、集体发‘微’、‘微’言大义、见‘微’知著、‘微’力无穷”的网络“微文化”,从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
二、高职院校“微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打牢微基础——让校园网络“微思政”高唱发展凯歌
校园网络“微思政”的建设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有实际基础和现实意义的。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受到重视,经过几年的大力推进和蓬勃发展,已为“微思政”的开展铺好了路、搭好了台。
1.强建“微”之基。相比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的基础较为薄弱,网络“微思政”靠什么建、能不能建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1]。据观察,高职院校师生们的电脑拥有量以及手机持有量是呈现逐年持续攀升趋势的,许多学校专门开设思政教育工作网,而思政工作网中又逐渐开设了师生论坛、班级专区等等区域,这些都为校园网络“微思政”建设奠定了基础。比如,一些实力雄厚、思政工作开展的较好的高职院校,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学生拥有电脑的数量几乎达到90%,手机几乎达到人手一部,而且学校的思政教育网建设情况也较好,开设的师生栏目、论坛数量超过3个,甚至达到6个,在师生宿舍也都接入了光纤。
2.固用“微”之时。虽然高职院校的“微思政”在建设,但是校园网络“微思政”能不能广泛用起来、能不能实际“火”起来,师生们的上网和用网时间是否能有保证是另一个决定性因素。部分高职院校就建设了网络教室,采取在网络教室中统一存放电脑,制定统一的开放时间,能够确保每天“两个半小时”时间让大家来接触“微思政”,这样因地制宜地做好时间上的规划,在保证专业学习教育的情况之下,将上网用网融入到日常生活、党团活动、政治教育等时间中来筹划,能把一些零碎的时间、“休闲”的时间想方设法汇聚起来,为“微思政”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3.塑发“微"”举。校园网络“微思政”与我们常用的微博等一样,其具有短、快、新、准等“微时代”的一系列特点,考验着广大师生网民的“微素养”。比如部分学校结合上级开展的文明上网用网活动,制定了使用管理规范或者规则、规定,从网络语言、发帖内容、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将一些与“微思政”相关的书籍挂网供广大师生学习,开展“微思政”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微思政”研讨活动,提升师生对“微思政”的认识水平。同时,结合思政骨干培训、日常思政学习、主题教育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纳入怎样用好“微思政”平台内容,组织精干力量,在一点一滴的帮带中提升大家发“微”、用“微”的技能本领。
(二)做好微工作——让校园网络“微思政”奏出和谐之音
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搬上信息网络舞台,在实际工作中少了一些行政命令的要求,思政工作者少了一些职务身份的约束,多了几分自由,多了几分随意,这样也能够让大家逐步学会虚实相映的二重交响,在充实的工作中倾情演奏出那舞台之上的和谐之音。
1.真实与隐匿交融。“微思政”是在网络上开展的思政教育,而在网上引导不比两者面对面,其依靠单纯的在网络上说教已经作用不大,这就往往需要依靠心理,依赖“求同”心理产生共鸣,才能进而对其干预取得思想上的认同。比如在“微思政”的论坛平台上,论坛发言、人人平等,大家没有了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除去了与相关身份、相关职务关联的真实外衣,用一个个简单的、单纯的符号来进行平等的共舞,许多思政干部和思想骨干演绎着一人二脸甚至多脸的精彩。比如,一个学校的思政工作干部和思想骨干,他们可以拥有2个以上的“马夹”,因此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份,以多项可选的菜单式服务,“一对一”地单点对接来尽力做好一人一事工作。
2.网上与网下交织。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微思政”的建设和发展,其网上论坛的实时互动只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我们不能将其视为全部,不能单纯依靠网上互动传播、任其自生自灭。在“微思政”平台上,工作通知、建言献策、思想调查、活动海报等络绎不绝,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微思政”平台增添了几分人气,同时,也会为学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收集积累鲜活事例、相关数据,以及第一手资料。部分高职院校就把网上的师生情、师生心、师生惑、师生难等情况收集起来,分析研判之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到为基层办实事,以及学校的基本建设等工作当中,这样就会把网下的工作做好,同时又把网上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网上下滚动交织,纽带式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良好局面。
3.疏导与屏蔽交锋。无论是从思想教育角度还是舆论引导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网络平台,对于充斥其中的消极信息及其里面的垃圾内容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同样属于微思政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校园“微思政”面对这样的情况之时,是围堵还是疏通,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干部以及思政网站、思政栏目、思政论坛的管理人员,一直以来是非常纠结、难以抉择的,甚至出现不知如何对待与处理的情况。经调查发现,一些“微思政”工作管理者经常是选择屏蔽内容,但是,没有及时屏蔽思想。众所周知,内容只是表象,思想才是关键。面对论坛上少数用户重复发帖过多,甚至一条帖文重复发布多次的情况,部分高职院校采取通报讲评、实时更新屏蔽敏感词、改进程序避免连续发布重复帖,以及私信引导等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积极培养塑造广大师生上网用网好习惯的同时,也给了师生网民们一片健康、向上且富含营养的网络土壤,让大家能够在好的环境中翱翔。
(三)贡献微力量——让校园网络“微思政”弹奏正能量旋律
校园网络“微思政”之所以有别于普通的微博,也是因为有了高职院校这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思想骨干的积极参与、领航主导,他们是“微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能够让今日思想政治工作在“微”上一路前进。
1.思政人员不做沉默“羔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既需要有实际能力,也需要有工作热情。现实情况中,在“微思政”平台上,许多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都是不愿在网络洪流中销声匿迹的,他们不愿当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愿意有所作为。比如在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微思政”平台的注册用户列表上,就可以看到各级思政工作干部的身影。以F职院为例,在其“微思政”平台上,就经常活跃着多名思政工作者,他们中既有来自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也不乏学校分管思政工作的领导、相关思政工作部门的干部和干事。一些学校的“微思政”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品质,大多是早起一会儿,少睡几分钟,有的甚至辛勤耕作到天亮之前,有的将午休时刻以及闲暇之余都奉献给思政教育事业。调研时发现一思想工作者两个月来坚持每天在“微思政”平台上发帖跟帖,以紧跟形势任务发“微”,其思想纯正、视角独特,单条“微”文最高点击达2000多人次,彰显出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意见领袖善做广场“达人”。“微思政”工作是需要意见领袖的,一个好的意见领袖能起到引领正确方向,凝聚众人共识,大家奋力向前走的功效。在对部分学校“微平台”的调研中,发现F职院的“微思政”平台的达人榜中,“红心向上”、“微言大也”、“奋勇之来”等网友一直抢占着最受关注榜和一周人气榜的宝座,他们在“微思政”论坛上发起了优秀原创帖文评选、我们的梦想、帮助青年教师念好家事这本经、与大家做朋友、拂晓每日调查等多个热门话题,这些话题深深吸引住了广大网民的眼球,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带动了大家纷纷给“微思政”论坛想点子、出路子,推动了日常思政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的正能量“意见领袖”因参加集体加班、出差公干等原因,而导致不能及时上网在思政论坛发帖,还会导致基层师生出现心理落差,因为师生们已经习惯上网就会打开“微思政”论坛,看看“意见领袖”发的帖子,突然发现没有内容,心里就会落空。
3.权威发布敢做微群“麦霸”。一些学校的微思政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有了大批用户,大量的粉丝们每天更新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有些良莠不齐,但是,如果有学校主导的权威发布的介入,就能达到“以正视听”的效果,从而牢牢地把握住话语权,这就会让大量的信息碎片淡出师生视线。一些学校大面积发动基层网络报道骨干收集网络优质资源,坚持天天发布正能量的帖文,周周有新的视频内容更新,用红色文化、主流资源占据“麦克风”,正面发声、正向歌唱,让大家在麦克风中感受正能量、传播正力量。
4.网络符号愿做行动“雷锋”。一般来说,在微博的世界里,网名仅仅就是网络符号,没有什么更深的内涵。但是,在“微思政”的平台上,网名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会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和身份。求助帖是在“微思政”论坛上经常会出现的帖文,比如“建国大业哪里有下载的地址”、“我的理想与实现有差距怎么办”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随处可见,而这时,一些热心“网名”就会出现,通过“微思政”论坛平台,让大家共享己有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帮难解困互助,给每个人遇到的难题会诊,为每个遇到困难的网友支招,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网络行动者们把一个个呆板枯燥的身份符号变成了网上活生生的活“雷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