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来料加工服装企业产前质量管控的探索

2020-03-01徐君万里

辽宁丝绸 2020年4期
关键词:流水线辅料管控

徐君万里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1 前言

服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纯加工生产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的低端产品,纷纷转移到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小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简单的来料加工订单越来越少。探索在保留当前现有产业的前提下,图谋新的发展,是小规模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要课题。

生产企业贯彻ISO9000标准,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产前质量管控在来料加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打造优质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良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 影响服装加工质量的前期因素及原因分析

2.1 影响因素

(1)很多来料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裁片、辅料和零部件是由上游企业提供的,裁剪的不规范、剪口偏差、乱号和色差问题突出,如:前后片长度不同,刀口倾斜,片与片刀口位置不一致,大身与辅料的编号没有一一对应、大身与辅料存在色差等,以及原材料与辅料不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影响服装加工产品的品质,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无法顺利有序地开展。

(2)企业承接的合同订单小、款式多、换款换色十分频繁。由于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小企业设备的实际情况,大订单很难接到,主要以几百上千件的中小订单为主。订单款式繁杂多样,如果生产及管理人员的工艺熟悉程度不够,个别工序容易被混淆,容易造成工艺疏漏等错误。

(3)订单提供方制作的工艺单与样衣有时会出现个别工序不一致的情况,多条流水线陆续换款上货时,有些流水线见不到样衣或研究不透彻,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生产流水错误,导致返工率高,进而影响交货期。

2.2 原因分析

(1)裁剪人员的素质不高,上游裁剪企业的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裁剪流程,仍然用生产低端产品的旧思路老观念管理企业,精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较低,从而导致不合格的裁片屡见不鲜。作坊式的企业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2)样衣的制作不严谨,制作工艺粗糙,没有严格地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样衣与工艺有所出入,对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左右为难。而且由于款式过多,技术科在制作样衣的时侯没有一一制作,通常是找一件相似的成品,在设计不同的地方做好记号,然后配图,再用文字加以说明了事。极易出现偏差和遗漏,造成严重的误导和工艺错误。

(3)当前的服装行业,个性化、小批量、周期短的趋势和特点明显。因此,加工中换款频繁,流水线对工艺研究不深不细,各流水线之间缺少沟通,生产出的新款成品没有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不了一些细微的工艺错误,企业对上新款的组织应对不力,管理上凭经验靠感觉疲于应付,质检台也没有掐紧产品流出口,把关不严,缺少科学管理措施,生产中漏洞百出。

3 解决问题的探索

3.1 裁剪是服装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合格的裁剪就不可能有优质的产品。所以,加强与提供订单方的沟通,尽可能地提高裁剪质量,避免裁剪倾斜走刀及裁片不规范误差超出范围,降低乱号错号现象,消除色差问题,样衣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做标准、做细腻,使工艺单与样衣完全一致,并提供高质量裁剪原辅料,这是当前来料加工企业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3.2 提升自己的能力,着眼未来、长远规划

一个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不是某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发展。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组建裁剪部门,提供正确先进的技术指导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培养自己接单的能力,能够独立联系货源,承接货单,不受制于人,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3 建立产前准备、分析、管控机制,提高产品质量

当服装加工的原材料运送到加工企业后,加工单位要对裁片、辅料、工艺单和样衣等材料数据进行认真检查、核对和验收,以便发现、分析、反馈和解决问题。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由生产经理、车间主任、流水线班长和质检员组成。建立质量管控机制,使服装加工生产在科学规范的流程中运行。划定责任包管区域,各领其责,各司其职。

(2)建立专门的原料堆放库,将原料按照款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堆放,各款式必须裁片与辅料相符、与票据相符,并配有相应的工艺单和样衣。原料库派专人专管,做到整洁有序。

(3)来料后,质量管控组成员每人一份工艺单进行研究,与样衣进行比较,编制一份工艺流程图,注明各工序所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突出与上款货的区别及容易疏忽的地方。

(4)召开产前分析会,由一个质管员讲解工艺和注意事项,其他质管员进行补充完善,就产品的关键工艺、面料特征、品质要求及设备的配套等。进行详细分析,形成统一生产流程图,明确注意重点,下发承接任务的车间班组。

(5)承接任务的有关责任人对对应的裁片和辅料进行检验,发现、分析问题,与订单提供方进行沟通,确定最终生产方案。

(6)跟单师傅和生产班组分别进行首件产品的试制,分析产品的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材料消耗等数据。对照工艺和样衣,发现问题,完善生产工艺、流水线。

(7)充分发挥质检台作用,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严格把关,将返工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成品的流出。

3.4 产前对流水线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培训,突出个别环节的注意事项,明确奖罚

对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和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只喊“口号”上,如果没有考评机制,仅凭思想教育、宣传来进行质量意识的提升,终将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实际操作的无序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明确告诉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管理的目的、目标,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并在出现问题或取得成绩时会受到哪些奖惩,使质量意识的优劣与作业人员的考核相挂钩,以确保任何细微的产品缺陷都不流入下道工序。为了防止实际操作的执行不力情况,管理人员要定时与不定时地进行现场抽查,对表现优秀的作业人员要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对存在问题的作业人员要进行工作指导,对思想上不重视、操作不认真的人员要毫不客气地进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让生产参与者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实现质量意识的真正提高。

4 产前质量管控达到的预期目的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课题,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流程化的制度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工艺规定,人人参与“提前管控”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通过产前质量管控减少对生产的影响,用充足的产前学习准备来及时发现并解决裁片、辅料、工艺和样衣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工艺不熟研究不细的问题,解决作业人员技术粗糙的问题,杜绝工艺差错,实现转接款式的无缝对接,做到工艺流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 结语

小型服装加工生产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必须转变思路,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的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科学规范及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加快企业的战略调整,建立自主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企业的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流水线辅料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流水线
热销面料及辅料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流行辅料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