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定额问题研究
2020-03-01尛玬
◎尛玬
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作为连接各地经济的铁路行业也在不断加深改革,铁路行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正以惊人的态势增长,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在铁路工程中,资金投入相当关键。国内大部分承包企业对于铁路建设的造价控制采取“预算管理”制度,而定额管理则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完善的定额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程造价能有效控制在预算的投资范围内。
一、造价管理中的定额管理体系
国内的铁路工程项目在预算管理上基本采用多阶段定额计价模式来确定整个铁路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这种定额管理模式是根据铁路工程在各建设时期使用对应阶段的定额以进行控制,定额管理人员会使用“量价合一”进行工程的定额编制。在进行定额管理时,财务人员需要将铁路工程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预可研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其中,预可研阶段的定额内容包括投资预估算和估算指标两个部分,可行性研究阶段包括投资估算和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三部分,初步设计阶段包含初设概算、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三部分,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两个部分,工程实施阶段包括施工预算和承包企业定额两个部分。财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阶段的造价信息,然后分析研究服务于工程不同阶段需要投入的人工、材料、设备成本,以此进行估算,从而获得大致的资金投入数额。
二、铁路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定额制度
从目前的承包企业造价管控施行状况来看,施行的定额制度实质是指的和定额有相当大差别的财经制度,这是一种可操作性薄弱,管控力度仅仅体现在文字层面的过时制度,而基于这种制度,承包企业通常只会将把控财政预算指标作为造价管控的目的,所有的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基本从财政预算指标的角度出发,对于真正的定额内容,公司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造价信息的调查和整理显得相当松散,完全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效力。
定额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预算编制和实际投入资金尽量接近,帮助公司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公司利润,但不少铁路项目承包商在定额管理工作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决策“守旧”、造价信息反馈和更新机制存在缺陷等等。不少承包单位对于定额管理工作缺乏先进的认识,其定额管理范围仅局限于内部运转的单个环节上,对于环节以外的管理事宜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在定额管理的全面性上缺乏深入,如在一起项目中,并未基于项目完整的价值链分析,其项目的投入也未考虑到长期或者二次投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实际投入资金与预算编制的偏差,是应当重视的地方。
(二)不完善的定额制度意识
公司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定额制度的认知都存在不足,不少人完全没有认识到定额制度对造价管理以及预算编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定额制度的相关知识,需要的运行条件,能够对工程效益产生的帮助也没有相关了解。工程承包单位的所有的定额管理活动、预算编制活动都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具体的实施细则,存在的危害性,已经规避危害的策略。许多承包单位在进行定额管理时往往是基于市场现状和项目竞争对手进行重点分析。在进行具体的定额管理时,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能给承包单位带来长期效益的无形成本相对忽视,譬如铁路项目顺利完工对于承包单位的市场影响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未有纳入定额管理范围内。承包单位间普遍存在的定额管理常识便是对项目投入、开支核算等方面,将节约当成是资金定额管理的工作主体,对于市场突变因素及稳定考量甚少,在意识层面存在不足。
(三)错位的信息认知
定额管理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有效的造价信息上,比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等,但是因为近年来铁路工程的增多,工程规模的增大,以上计价内容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比如人工费用,国内近几年的建设工程数量猛涨,但用工市场的规模却没有明显的扩大,于是相较之一,市场劳动力出现了不足,雇工费用也开始迅速上涨,那么如此一来,工程的实际用工价格和定额工费价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此处以兰州铁路局发放的数据为例,其中轨道线路工程的市场实际结算人工价为160 元/工日,而包含特殊津贴在内的铁路定额人工价为54 元/工日,换算后的铁路人工价为123 元/工日,人工差价为37 元/工日,工费的偏差达到了23。1%。如果按照该定额数目进行预算编制,那么最终的预投入资金数额将会和实际投入资金数额发生巨大的差距,承包商在后续的工程阶段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保障工程的妥善完工,这样一来,该铁路项目所产生的收益也大大下降,甚至会对承包企业造成损失。
三、针对铁路定额问题的完善策略
(一)完善定额制度
定额制度是承包企业落实预算管理的关键,公司如果想要让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就需要对铁路工程投入更多的关注,加强每个阶段的预算资金分配。公司应当积极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良好、健全的信息系统,为铁路工程各阶段的预算编制提供有力的支持,负责预算和定额管理的人员在预算管理工作当纳入对内部各项事宜产生的收支,防止出现因为预算失误产生的超支情况。对于项目预算已经获得审批的预算方案,定额管理人员要用分解目标的办法,将预算内容细化各项细节和过程中,让资金的流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加强每一处资金流动的管理,包括投资、资金运转乃至人工费,材料的采购都需要给出详细的预算指向,且无论是职工还是管理人员,都不能再进行改动,以此提升整个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企业还要加强对“三把关”原则的重视,以此作为自己投入预算的绝对指标,在监管关、资金关和立项关上进行严格的把控,预算指标落实也要详细到个人。财务管理者要明确公司内部资金的输出去向,流出数额,使用资金的目的,以及使用的时间,所有的事项,财务工作人员都做好明确的记录。
(二)完善的定额制度意识
定额制度的质量和管理人员的定额意识息息相关,公司需要将定额制度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以此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和定额制度匹配的工作队伍,如果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多问题。因此公司需要通过如定期考核、组织培训活动、专业人才招募的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定额管理的质量。公司应不断对定额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经常组织一些铁路工程造价知识讲座和技术交流会,加强工程定额的宣传工作,让管理人员意识到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授课和培训等方式及时对定额修订进行交底,不断增强预算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跳脱出不重视定额制度和定额工作的思维。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此点,企业需要引入教育培训模式,定期向职工展开思想教育,普及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按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时间段需要把握住,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太松散,频繁的话容易激起职工的反感情绪,过于松散的话又让定额工作的严肃性无法凸显,公司可以按照每月、每半月的阶段来展开考核工作,而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可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减少这些额外工作的占用时间。通过长期的思想培训和素质训练,公司便能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形成符合铁路工程项目开发的预算编制思维,减少编制工作中“漏、错、差”等问题。
(三)加强计价准确性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储备和发展现状实施全面化的定额管理,对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预算也要积极加强,提高公司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同时尽可能全面地丰富资金项目的预算内容,扩展工程的全面预算范围,让全面预算可以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管理人员在施行预算时,要定期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预算过程中,相关人员不断搜集数据,更新手里的信息,按照市场价和工序正常消耗量倒求计算人工基价,使得定额管理的人工费计算可以一步到位,做到与市场价完全吻合。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参照地方定额管理办法,结合工期的进度,按照每1~2 年的周期规律对编制期人工费进行定期调整,让工程的费用投入能与市场行情逐渐贴近。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价格偏离大的辅助材料,管理人员可将其调整为主材,然后按照编制办法规定采取实地调查来进行资金规划,加强定额的准确性。同时考虑到铁路工程周期性长,变数多的问题,管理人员还要及时修订和调整定额,保证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计价方式上,财务管理人员也要采取“量价分离”的计价办法,通过全费用价格法来施行造价管理,加强对资金的统筹,避免因为计价模式老旧带来的诸多价格问题和资金矛盾。确保定额计价和最终实际投入资金最大限度的贴合,不会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
四、结语
铁路定额是编制各项工程概预算的基础,它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将决定铁路工程在预算管理和造价管理的质量及准确度,铁路定额对工程投资控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铁路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行定额在使用中出现了与市场价格、施工环境、消耗程度不匹配等问题,造成了定额计价与实际资金投入相差过大的情况。通过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定额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定额意识以及计价模式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谨望能通过该分析来促使新定额的编制和修订,是定额管理能与市场行情更加贴合,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编制的概预算更接近于实际造价,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