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0-03-01冯尚善崔荣政
冯尚善,崔荣政,王 臣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北京 100013)
0 引言
2019年5月,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根据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启动了《新型肥料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新型肥料分会对行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梳理了新型肥料的定义及分类,厘清市场上常见的各类新型肥料的生产现状,系统研究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为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促进新型肥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发展新型肥料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拥有14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肥料对种植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持续高达40%。但是,我国化肥实际利用率仍偏低(据原农业部统计,2017 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1]),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耕地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同时,近年来我国农业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肥料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伴随着这些问题,新型肥料产业应运而生。新型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改良土壤、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近10 年来,随着我国化肥工业技术进步,新型肥料产业迅速崛起,我国成为世界上新型肥料施用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0%[2]。
原农业部2015 年印发的《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通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大力推广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倒逼企业进行改革,朝着高效施肥方向转化,使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这对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是一次重大机遇。此外,2015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力争到2020 年我国新型肥料使用量占化肥总使用量的比重从不到10%提升到30%,未来新型肥料使用量占比将继续逐步提升。
2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现状
新型肥料,是相对于传统肥料而言,采用了新配方或新技术制备的,能够显著提高或增加肥效的肥料新品种。
根据市场上常见的产品形式,新型肥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缓控释肥料(主要包括包膜(裹)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脲醛类缓释肥料等)、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主要包括腐植酸类肥料、海藻酸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和其他添加增效剂的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及其他新型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土壤调理功能类肥料、功能性肥料等)。根据新型肥料的内在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功能型、营养型和时效型3 类。功能型肥料,将作物营养成分与其他限制作物高产的因素结合,可促进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单位肥料对农作物增产的效率等;营养型肥料,通过添加中微量元素,无机养分与有机养分、微生物结合,有利于作物营养平衡,在去病害和增产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时效型肥料,无论是速效肥还是缓控释肥料,都是为了体现作用效果的同时减少施肥量和施肥工作量。
2000 年以来,我国新型肥料产业蓬勃发展,2015 年以后市场的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其中生产厂家每年增加200家左右,新型肥料产量持续走高。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5月20日,新型肥料企业共登记产品17 290种,登记企业达6 822家。
1) 缓控释肥料 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晚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但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3]。自2006年以来,我国包膜(裹)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产能迅猛增长。2015 年我国包膜(裹)缓控释肥产能为620 万t,2018 年增长到740万t。2018年我国稳定性肥料产能达到600万t,产量在150 万t 左右,已达世界稳定性肥料总产量的1/3。2018 年我国脲醛类肥料产能约为120 万t,其中脲甲醛复合肥综合产能约70万t。
2) 水溶性肥料 1990 年我国水溶性肥料登记产品仅有3 种,2002 年激增至359 种,2010 年4月,达3 318种;截至2018年5月,我国水溶性肥料产品登记数量达到11 194个,产能达到820万t。
3) 增效肥料 2015 年腐植酸复合肥料折纯产量85 万t,2018 年折纯产量达到150 万t 左右。2019 年,腐植酸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厂家近500家,综合产能约500万t;海藻肥生产企业在300家以上,全国农资市场上标称“海藻肥”在售的产品约有500个,总产量60万~70万t/a,年产值50亿~60亿元;氨基酸类肥料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氨基酸增效肥料和聚氨基酸增效肥料,仅添加的聚天门冬氨酸年需求量就达到6万t左右。
4) 中微量元素肥料 产品类型以微量元素水溶肥为主,占中微量元素肥料产品总量的90%左右。其中98%是复合型,以Zn、Mn、B 等组合为主。全国中微量元素肥料涉及的作物已经达到59种之多,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作物种类。在农用阶段,除了传统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外,当前将中微量元素添加到复合肥料中形成新型中微量元素类肥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市场潜力巨大。
3 新型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新型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受价格、农民认知度等因素制约,新型肥料在肥料使用总量中的比例仍然不高。尽管我国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适用于各种经济作物、大田作物以及苗木花卉的产品,但是受技术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影响,新型肥料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传统肥料,成为新型肥料消费量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之一。此外,我国农民受传统施肥观念及小农经营模式现状的影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低,也是制约新型肥料发展的重要因素。
(2)新型肥料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受肥料产业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新型肥料科研机构注重学术研究,对产品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不够重视,研究目标、方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新型肥料在作物吸收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等需求为导向的肥料生产和供应体系还需完善。研究和调查发现,市场上已有的复合(混)肥配方总数已从2010 年的32 000 个减少到8 000 个左右,不能满足现代农作物种类和区域土壤差异的需求,且大部分复合(混)肥配方增产效果不显著,浪费养分的同时增加了农户的支出。
(4)匹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新型肥料产品和施肥技术需同步发展。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变化,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如:减轻劳动力的机械施肥、种肥同播等施肥方式,基于飞防用肥的超低容量(ULV)喷雾施肥方式和技术,用于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和技术等。各种各样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要求肥料产品的颗粒强度、溶解性、粒径等方面与之相匹配,但目前与此相关的产品还滞后于新型农业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
(5)围绕作物营养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肥料产品特性等基础数据不完善。目前,国内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肥料产品特性等基础数据资源没能实现公开和共享。肥料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对于各个区域需要的基础肥料种类、每个区域内科学的配肥方案以及作物整个生育期全程管理服务套餐等,还需要系统化的研究。
(6)新型肥料产品标准体系不够完善。面对市场上不断推出的新产品,由于产品标准体系存在滞后性,导致有的新产品无标准可依。
4 新型肥料发展展望
新型肥料是在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大环境下孕育和发展形成的,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增加,只有加快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绿色、高效、优质、低耗和高产的方向发展。
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专用化、功能化、复合化、高效化、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需要相应的新型肥料与之匹配,如一次性施肥技术、种肥同播、水(药)肥一体化等,满足省时、省工及提高利用率的要求;同时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新型肥料应具有多种功效,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目前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具有抗病、生根、保水、降盐调酸等功能的新型肥料在市场上日趋增多。
在新型肥料生产技术装备方面,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为重点,对现有产业化技术工艺优化提升,并研发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设备控制单元、设备密封技术等,开发连续化自动控制工艺和设备,建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
随着国家对“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农业生产将对肥料的质量、形态、养分含量、成分、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科学施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等新型肥料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