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
2020-03-01吴新民张振久
●吴新民 祝 捷 张振久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面从严治党适用于全领域,正所谓“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在高校中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就是要明确党委在高校中的责任和承担的角色。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党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责任和角色定位进行了明确。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在高校落实落地,除了高校党委切实履行职责和承担角色外,还需要强大的党的组织建设做支撑。提升高校党组织组织力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路径。
二、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
从古典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不同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对组织下了不同的定义。但可以从中提炼出组织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组织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的人的集合。党组织是组织的一种类型,归属于政治组织。高校党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体系的层级化组织。
党的组织力的概念是于1929 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第一次提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党组织的组织力。由此可见,近百年的历史表明党组织组织力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党的力量源于党的组织力,党的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党的组织力的增强。党组织组织力不是一种单向力,而是一种合力,是党组织内各个方面和层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整体力,是为实现集体目标履行职责的组织结构能力。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力强的对立面是组织软弱涣散,这是党的建设遇到的一大难题。
三、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
从理论上说,在面对组织的问题上,有三个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其一,组织是认为的社会现象;其二,组织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来讲有别于其他实体;其三,为了达到建构组织的目的,组织要维持基本的有序运行状态。
就高校而言,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四大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根本上说,有体制机制因素。具体说来,从提升组织力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一)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定高等学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双万计划”,还是“双高计划”,首要一条是加强党的建设。为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高校党建重点工作任务》。20 条重点任务的第一大点就是“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这条得不到有效落地落实,党对高校领导及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就无从谈起。另外,教育部实施的“对标争先”计划和开展的党建“双创”工作,都明确提到高校党委要做到“四个过硬”,即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和保落实过硬。高校党委如何能实现“四个过硬”,最根本的一条是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个根本制度下,还要在基层党委、党总支及党支部层面去细化落实。就高校党委自身而言,开展好思想武装的前提是做好理论武装,即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
(二)优化高校内部党的组织体系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的大小影响组织在场所上的分散程度、在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程度(纵横两方面的分化)、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组织内各部门的分化程度等。也就是说,组织的规模在正相关关系上影响组织结构。
作为全球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如此之大,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很关键的因素是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委到支部各个层级的党组织。根据高校党员规模,可以建立不同层级的党的组织机构,如校级党委、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基层党支部,如有必要还可以建立党小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相应党员规模设置何种党组织进行了规定,党员规模在100 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委员会。党员规模在50 到100 人之间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当然党员规模未达到50 人的,经学校党委批准,也可以设立党总支。2018 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也对支部如何设置进一步进行了明确,条例提到党支部设置一般以单位、区域为主,以单独组建为主要方式。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连(中)队以及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 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
由此可见,高校内部党的不同组织形式和党员规模直接相关。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与组织体系直接相关,所以高校要科学合理按要求优化党组织体系。
(三)选优配强党组织队伍
党组织体系中的人员配备关乎组织资源效用的最优发挥。按照中组部《高校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党委层面是否落实了“两长”进班子,总支层面委员是否配齐、是否配备了专职党务副书记、是否配备了专职组织员,党支部层面是否落实了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
(四)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是教育部于2018 年推出的一项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大举措。《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是由教育部党组发文并在高校系统推进实施。《意见》首先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明确,也就是要成为“双带头人”要符合一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提出高校既要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又要注重把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并以此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高校党的建设不能就党建抓党建,而应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高校教师是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相促的中坚力量。而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双促双提高的机制就是教育部提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当然,高校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不仅仅局限于上面四个方面,在具体基层实际,更微观层面的,比如“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落实程度、党员活动、党建工作平台等都会影响组织力的提升。总而言之,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抓大抓根本,又要抓小抓细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