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代价值与路径选择

2020-03-01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经济

●马 鑫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视野中,经济活动都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很少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只依靠国内经济循环,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国际经济循环。“双循环”不是一个临时创造的新概念,产生有其内在逻辑。中国的发展格局是由国内外经济环境共同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基于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做出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将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充分认识这一选择的应然性、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双循环”的内涵,坚定战略自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真正形成新发展格局。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形势下的应然选择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新冠疫情使各国出于安全考虑调整供应链,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做出相应产业发展布局调整,加强外资审查和本国产业保护,经济去全球化趋势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增加。部分西方国家借疫情之机对中国制度优势妄加指责,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并在科技、经贸领域加紧对中国的遏制和封锁。因此,以满足国内需求为抓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经济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妙药良方”

新冠疫情初期由于停工停产停运,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暂时断供,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在没有国际制度红利激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货物贸易边际递减情况下,我国出现了短中期的外贸断崖效应。到2020 年5 月,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有序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随着疫情蔓延,2020 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需求大幅度减少,即使疫情过后,一些国家市场的需求也难以乐观。经合组织预计,2020 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将下滑4.5%,依靠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和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全球经济会在接下来18 个月内逐步恢复,但是各个经济体情况不同,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高,信心依然脆弱。当前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的形势下,扩大内需、激发内生动力、畅通国内循环才能促进我国产销顺畅,经济持续复苏。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现实之需

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忽视国内市场潜力、不利于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领域受制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等隐患和风险。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因此,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便是有效应对风险、确保经济行稳致远的实然之举。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代价值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了全新视野和可靠路径,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借鉴。畅通国内大循环,使国际国内循环双向促进,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为经济发展打开困局的战略抉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为应对全球经济新形势、新挑战做出的一项中长期战略部署,为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新思路。肆虐的新冠疫情以投资疲软、人力资本流失以及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中断等方式使全球经济陷入萧条,中美经贸关系持续紧张对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造成威胁,疫情冲击及持续性的地缘政治紧张使各国出于经济安全考虑对经济发展格局做出相应调整,多种因素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面对种种挑战,习总书记指出要“化危为机”,强调要用长远、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此次危机,认识到危和机总是并存的。“危”与“机”并存正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生动体现,在当下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正是我们抓住机遇、打开困局,促进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的实践指向,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启迪和借鉴。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兼顾效率与安全的必要之举,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国内大循环是国际循环的根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要理顺内需动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把国内大循环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同时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进一步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可以帮助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使国内企业利润增长更为安全持久,此举既是确保国内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兼顾效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蓄势添能的必然选择。另外,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元平衡、安全高效,推动建设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参与和推进国际循环的大国担当

稳定和发展好国内大循环将会推动国际循环,而国际循环的优化会进一步反哺国内循环,实现良性互动。我国倡导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上主张同舟共济,使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在国内国际循环过程中,中国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优化升级产业链的同时给世界经济注入复苏动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效推动了国际产业链的畅通运转,为全球抗击疫情、经济恢复做出贡献,体现了和衷共济的全球视野、人类关怀和大国担当。随着体制机制、相关政策的健全和完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会为更多国家借鉴学习,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全新思路、可靠路径,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从经济运行的各环节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首先,在生产环节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其次,在分配环节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从而提振消费信心。再次,在流通环节,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最后,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增加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促进绿色健康消费,融合线上线下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改善消费环境,全面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二)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经济充分平衡发展

2020 年5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并从供给、需求两端强调了构建双循环的抓手。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供给侧看,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各产业融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要打造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建设,推动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网络、交通、能源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培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从需求侧来看,要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扩大就业规模和质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宏观调控的效度,缩小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做到“脱贫不返贫”;要规范和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消费体验。

(三)以规则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更高层次开放稳步推进国际循环

参与和推进国际循环,需要立足国内大循环,整合国内国际资源优势,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贸易强国,从规则制度入手,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政策和保障机制方面全方位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要以自贸区的建设为抓手,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运行体制机制,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改善营商环境;要吸取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完善自贸区布局,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实现更大范围开放。在政策保障方面,既要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又要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要发挥国际组织的经济合作功能,参与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制定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日趋完善。

(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旨归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和旨归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聚精会神谋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为“双循环”带来的平台和机遇,以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劲的发展动能、开放的发展态度参与世界经济,包容并济,惠及全球,促进国际间合作共赢。要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与全球共谋发展之局。要更加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承担大国责任,发挥在国际组织、多边组织中的建设性作用,参与处理国际问题,与全球共面发展挑战、共破发展困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交流对话,促进政策沟通;对标基建条件,促进设施联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畅通;破除准入障碍,促进资金融通;增进创新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命运共同体。要加强安全保障,谋求互利共赢,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全球化真正普惠全球大众,更好地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多措并举协调推进建设国内国际竞争有序统一的大市场

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要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国际统一市场。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许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要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要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市场综合监管和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促进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推进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营造新型互利合作关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四、结语

面对逆全球化趋势下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把立足点放在国内,办好自己的事尤为重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深刻的时代价值,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有效应对逆全球化趋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应然选择,是新形势下我国纾解经济发展困局的全新思路,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着中国参与和推进国际循环的道义担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从经济运行各环节出发,深化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化规则制度型开放,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和关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参与国际循环,多措并举加快形成国内国际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推动国内经济循环更加宏大顺畅,同时利用好全球资源要素,整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和推进国际循环,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