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进的实践与思考
——以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2020-03-01甘湘宁胡良惠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评价

●甘湘宁 胡良惠

一、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进工作要融入课程思政观

自2015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工作就进入一个新阶段。课程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课程教学质量改进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这四个层面联系紧密、涉及面广,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改进工作非常重视,但当时并没有聚焦“课程思政”的共识,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要寓价值观引领于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共识的缘起。会议的主要精神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从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到形成共识,再到聚焦和深化,要求高职院校全面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2019 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工作必须要树立课程思政观,课程思政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工作就尤为重要,要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开展工作。

二、课程思政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进的关键点

(一)课程目标和标准的重构

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质量改进的起点。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势必要重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者衔接贯通的目标链,课程目标的实现,直接支撑着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采用传统的课程目标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下,对思想政治素养的更高需求,因此,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构就显得紧迫而必要。确立课程目标,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把对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形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素质目标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有其更具体的内涵,这门课程既有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又有医药行业的相关要求,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的职业精神,以及医药行业中注重的医者仁心教育这个主线来确定并映射到各课程单元。课程标准制定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标准同样要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行重构,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是在保持专业课程固有的属性和特色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结合行业发展中的新知识、新法规、新模式等对课程内容和相关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领于课程标准中,而不是要强行把专业课都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当成思政课来上。

(二)课程教学设计

课堂效果与教学设计的质量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学期安排,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具体授课计划,按教学单元开展课程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分析,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结合课程内容和专业属性,对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目标细化分解到课堂教学单元中,形成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思政目标),找准单元教学内容中要融入的思政育人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有机一体。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行为优势和不足,结合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而细分形成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挖掘思政资源。这是在课程思政要求下,不同于以往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内容,也是对教学设计改进和提升的要求。围绕确立的课程思政目标,深挖本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从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经济新闻、社会热点、历史事件、名人轶事、营销经典案例等多维度入手,挖掘出符合课程特点且直接关联的思政元素和相关案例,形成思政案例库等思政资源,以便教学引用。如,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树立现代营销观念”是“认知医药市场营销”项目的一个任务单元,从传统营销观念到现代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中,可以挖掘出:在不同时期形成的营销观念是与其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引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中,可以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营销观念的新时代意义。通过认真研究,可以挖掘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各单元一系列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思政资源。

4.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备课时,对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充分酝酿,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政素材或案例,合理采用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和方法,确定思政元素具体融入的地方与方式,把相关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防止机械切换或淡化专业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角色特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尤其要选择学生参与度强的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和自我感悟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功能,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文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成果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应按课程思政的要求,适机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的各方面,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下一步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的前提。

(三)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指师生的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教学设计的实践。现在以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医药市场调查”项目为例,说明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

“医药市场调查”项目的素质目标(思政目标)主要是:树立重视运用市场调查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部分内容以项目教学形式开展,以任务驱动,进行部分课堂翻转,符合专业属性和课程特点。具体项目的教学情境设计为“校园内师生感冒用药情况调查”,基于工作流程,将项目分解成“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包括数据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这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单元,以工作任务完成为驱动,达成教学目标。由于课时紧和任务特点,“实施调查”这个任务由课余完成,其余三个任务各占2 课时。

课前,发布任务,预习准备。第一,要求学生在学习通上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布置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完成的数据,进一步了解学情。第三,更新线上思政素材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资料,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两句名言的出处和来历、中外企业因市场调查取得成功的案例等。第四,学生在学习通平台提问,教师线上答疑互动。

课中,实施任务,成果评价。第一,师生互动提问,结合案例引出事实求是和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等思政元素,结合学习的重点和突出的难点问题,教师答疑解惑,分配15 分钟。第二,教师展示任务,强调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实施任务,教师随堂指导,分配55 分钟;运用“校园内师生感冒用药情况调查”项目情境设计,既与市场调查的知识技能相关,也与安全用药服务的职业要求相关,在完成项目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敬重生命的价值观;强调调查小组分工时“督导员”这个角色不能少,并按要求全程监督和记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职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第三,小组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打分,教师结合成果质量和工作态度点评并打分,分配20 分钟;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和面对面沟通,更亲切更利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第四,对课余完成的“实施调查”这个任务,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内不同院系的师生,分别通过问卷星网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二种形式进行,既可训练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调查的技能,同时,又能通过线下调查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作风和与人沟通的技能。

课后,作业巩固,反思提升。第一,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检测训练或案例分析等,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第二,随时关注学生留言,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三,针对“医药市场调查”整个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项目实施后记,总结完成任务过程的心得,以任务驱动和学生自我感悟为手段,加强学生对思政素养的领悟,教师从心得中观察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的获得情况,能对教学反思起到帮助,这是基于课程思政的要求,特别设计的环节。

为符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本次课运用项目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驱动和学生自我感悟为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过程参与度,引入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案例和素材,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四)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阶段,也是一个过程。课程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执行的情况。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主要从知识技能层面、行为表现层面、思政素养层面进行,通过过程性评价形成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例如,在“校园内师生感冒用药情况调查”项目中,通过任务完成、成果展示、习题测试等检验方法,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看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等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精神面貌、合作态度、是否自信乐观以及从心得体会中表现出的价值观等,评价学生思政素养的情况,对学生表现出的思想闪光点进行表扬。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形式主要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学习通数据动态评价等。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特别引进了“辅导员评价”来关注学生的思政素养,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有效地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阶段性评价的具体做法,在不同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不同。

(五)课程教学改进

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可以总结出教与学中的成效与不足。结合学校教学监督机构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与课程团队一起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目标确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例如,从学生写的“校园内师生感冒用药情况调查”项目实施后记中,发现学生对市场调查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和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重视和理解不深,课程团队决定调整教学案例发放,在还没开展这个项目教学的班级增发由于调查中弄虚作假造成危害的反面案例,同时提醒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反面案例。有时反面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对达成思政目标更有效。

以上“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改进”这几个环节,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组成一个动态循环,该循环的运行频率相对比较快,以每学期、每周、教学单元或一次课为一个周期,课程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切实围绕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自觉调节和改进。

三、对课程思政下课程教学质量改进工作的思考

(一)建立制度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工作稳步推进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学校层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其工作稳步开展。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与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开展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二级院系落实推进的全方位行动措施。应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学校各部门整合资源,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研究与创新提供多方支持,学校要让课程思政的氛围浓厚起来,促使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改进工作不断加强。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度

第一,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课程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通过对教师层面的分析,发现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参与度不高,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不敏感,有“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专业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至于思政素质教育,则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负责,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意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用提创造性地将思政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基于这种情况,要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关联,明确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素质目标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明确思政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能调动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教学改革的热情,进而以“乐教”的态度开展课程思政。

第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专业教师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容易出现,思政部分和专业课部分界线分明,生硬切换内容,形成“两张皮”现象;对思政内容进行机械空谈,让学生一头雾水或感到尴尬;不同课程使用案例雷同,学生重复听容易疲劳或有生搬硬套的感觉等等。基于这些情况的存在,需要多管齐下,全方位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学校要组织专业教师的进行政治理论培训,主动向思政课教师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组织专家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材开发等专题培训,学习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等;组织教师探讨和分享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提出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借助团队的智慧,商讨解决教学难题;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听课评课、教案检查、公开课、示范课和说课比赛等,纳入激励机制,通过对优秀者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规范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

以往专业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能力提高,但忽略思政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为重视知识、能力目标是否完成,对于思政目标往往一带而过。课程考核方面,对于学生道德品质或价值观念的养成则难以进行量化评估,教师各搞一套,甚至忽视。总体而言,以往的课程标准,主要立足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政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念引领并未提出太多要求。

在课程思政的新形势下,需要组织各专业课程组教师认真研究论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成效体现、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明确育人要求,规范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程标准。对照规范的课程标准,组织专业课教师挖掘针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建设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发新教材。对照规范的课程标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研究所授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确定这些元素具体融入的地方与方式,让课程教学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全面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