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
2020-03-01黄建军
●黄建军
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三农”问题对拉动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康养产业紧密相连。其中,森林等绿色产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又主要是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一、四川省宜宾县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和现状
(一)优势分析
1.地域自然优势。宜宾县地处丘陵地带,海拔270~1418 米,丘陵区域占到了占土地总面积的73%以上,地理环境较为复杂。
从绿化程度上看,境内森林面积达118889.46 公顷,森林覆盖率(技术细则)40.36%,林木绿化率48.90%,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受此因素影响,广袤的森林面积为这里的人居环境增色不少,空气质量较好。
2.发展基础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宜宾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宜宾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发展基础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文化底蕴来看,宜宾县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探索宜宾县的发展历史,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痕迹。先人们在此繁衍生息,遗留下了无数的墓群,包括黄伞汉代岩墓群、三十六臂山宋明岩墓群等等。这些古墓遗址,代表和见证着宜宾悠久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同时还开辟出了一条从汉代建起的通往滇黔的“南夷道”。在推动汉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这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文明。
从旅游资源来看,康养产业往往是与生态旅游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境内拥有各大生态旅游产业景观,包括“百里翠湖”越溪河省级旅游风景区、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古战场遗迹等等。除了一些特殊的生态自然景观,还包括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例如,围绕民族英雄赵一曼建立的革命英雄纪念景点,儒家文化大师唐群毅故居等等。在自然景色上,包含着天宫山茶海、世界樟海、荔枝沟、天堂沟崖墓群等众多著名的旅游经典,因此使宜宾县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
3.市场潜力优势。宜宾县因其独特的地理、自然和人文风貌,在人口分布和环境空间上,具有独特的空间。从总体上说,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据统计,四川省包含了21 个市州,覆盖人口达到了9000 万人,除此之外,重庆市也是一个重要的覆盖群体,这些人口使宜宾县的客流量有所增加,市场潜力十分突出。
(二)发展现状
1. 立足认识问题解决,宜宾县发展康养产业具有鲜明的优势,也同时面对着一些结构和管理上的不足。为此,着力于宜宾县的文化、经济和各项条件,宜宾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导向作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统筹,推动宜宾县在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产业上的相互融合。首先,广泛关注、深入重视,积极筹谋康养产业中的好的方针政策,为康养产业工作者带来有益的价值导向。其次,通过组织协调县域生态文明和康养产业规划,推动宜宾地区的农业、旅游业、小微企业的全面探索,鼓励相关工作者本着“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打造宜宾县康养产业的名优特产品发展路径。尤其是在四川省林业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后,宜宾县相关文化部门更是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两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了《宜宾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推进县域经济和康养产业融合夯实根基。
2.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绿色试点单位。启动开展了“二类调查”工作(2013 年),先后出台了《宜宾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宜宾县加快推进油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林权证+保单”的抵押贷款模式,创新实施“三步同法”和“三位一体法”,创新探索公益林收益权抵押融资,将公益林中主要树种为油樟、竹林纳入“两证”办证范围,探索出“宜宾改革试点模式”,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依法自愿以租赁、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形成公司、专合社和农户共同利益体。
3.立足区域休闲场景,保障基础设完善。近些年来,宜宾县不断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乡村旅游景点为中心的特色休闲景区加速构建。金江广场、一曼公园等特色休闲公园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全新旅游产业体系,带动了商务酒店、农家客栈等基础设施,宾馆酒店类旅游场所,已经从2016 年的45 家增长到现在的69 家,农家乐由21 家增长为76 家,同时,每年有900~1000 家个体企业在快速崛起和稳步增长。
4.塑造新型疗养胜地,强化现代医疗服务。随着人均购买力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产业的关注意识也在加强。当前,宜宾县在医疗健康、健身美体等方面的商业场所不断增加。宜宾县在打造特色健康服务中心的同时,也在深入实施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切实构建城乡居民可及健康圈。全面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了“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工程”,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宜宾县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政府供给方面
1.政府职责不清。当前,政府在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承担着积极的作用,它既是康养产业的发展助力者,也是这一产业的有效监管者。政府要想实现对地域康养产业的完善,就必须要保持客观的发展立场,为康养产品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完善的服务。但随着养老市场的逐步发展,政府在职能方面的转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部分职能部门在地域康养产业的发展中,只承担了供给指引的责任,而并没有承担扶持强化的职能,导致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力十分薄弱,难以为养老服务产业筑牢根基。另一方面,受政府内部管理机制、营商环境和运作流程的影响,在对康养产业的监管上,普遍出现政府职责越位和错位的现象,从而很有可能破坏市场规律,影响养老市场的健康发展。
2.缺位现象严重。总体来说,目前政府对于康养产业发展,还是处于很粗放的阶段,还有诸多没有到位的地方,包括制度上的缺位、区域中的缺位和产业保障中的缺位等等。
3.低效现象严重。以全县所举办的幸福院(养老院)为例,虽然未有专门针对政府所办养老院床位空置率的数据,但从实地调研看,县城和区域中心大镇等地设施齐全、地段繁华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条件落后、地段偏远乡镇的养老院则几乎闲置。
(二)市场供给方面
1. 供给内容低端重复化。如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绝大部分只是满足对老人“就餐、洗浴、清洁”等方面的照料,却没有提供应有的“医疗、防护和保健”等相关康养内容。导致“家政化”的康养模式十分普遍,市场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2.供给需求难以平衡。从供需动态平衡的发展方向上看,由于宜宾县康养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对于众多民营养老企业来说,其发展的成本较高,而且发展规模不够大。另一方面,养老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较为局限,商业养老的供需之中,呈现出供需均衡临界规模较高的问题,导致本地区养老产业的投资和盈利出现失衡。
3. 行业链条缺乏科学链接。康养企业在宜宾县的市场业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分支,无论是在资金投入、人才建设还是项目运营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养老服务的每一环节都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较为缺乏,整体发展十分无序。
(三)家庭供给方面
1.现行家庭结构决定了养老市场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从1982 年到2014 年,宜宾县家庭户规模逐步下降,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四二一”的家庭组织人口仍然是主流趋势,虽然国家出台了鼓励生育二胎小孩的政策,但效果还未显现。因此,导致家庭之中的两名青壮年必须面对赡养老人和教育幼子的责任,年轻的父母无法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探寻平衡,这也使得养老市场的发展空间在增加。
2. 现行就业机制致使供给乏力。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并尽最大努力留在了城市。数据统计表明,2015 年12 月至2016 年1 月,河北、江苏、河南、广东等10 个典型省份中,留守老人占总数的31.8%,可见养老服务的市场缺口十分巨大,并且在逐年递进。
3. 传统养老模式致使供给乏力。现行康养讲究运用科学的医疗防治和护理知识,尤其是包含了现代营养、卫生护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康养行业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这些专业的知识,才能够为康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然而宜宾县养老模式还停留在基于亲情和血缘关系的传统子女养老阶段,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仅限于家政居家照顾的这个层次。
三、宜宾县发展康养产业对策建议
(一)政府供给要主动有为
1.担当现代康养产业的科学规划。政府中的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应该改变对康养产业的传统认知,对于现代康养服务项目进行全面的部署和优化。首先,通过出台相应的惠民和惠企方针和策略,为县域康养产业塑造一个有机的规划方案,统筹老年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产业,在现代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范畴中,建立全面的产业发展布局。在现代康养体系之中,保持高度的关怀,更好地发展政府职能的组织动能,为“夕阳产业”提供发展动力。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推进科学的监管,在对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和安全服务上,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康养行业所下发的行业规章和法律法规,使康养机构能够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中,确保它们始终保持稳进的发展姿态。
2.担当基础要素的全面供给。一是政府应该加大力度,积极吸纳康养服务体系的各项人才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区在职业教育上的特色人力资源,加大对康养行业的人才储备。鼓励各大职业院校和康养企业搭建“校企培训平台”,政府可通过发放就业补贴、实习奖金等方式,使职业院校的优秀人才能够主动投入康养事业之中,改变康养产业“人力资源缺乏”的现象,从而实现对康养机构的全面拉动,积极凝聚职业人才和康养行业的相互发展。二是盘活闲置资产。由公共财政投入且闲置可用的基础设施,从土地、设置、资本等方面,为康养服务企业带来便利和服务,尤其是通过政府职能的强大动能,为有资质的优秀康养企业带来良好的融资、发放低息贷款,便于企业扩张势力,拓宽规模。三是进一步合理优化本区域的土地,在土地资源上为康养企业提供科学的供给,使康养企业能够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塑造保持信心。
3.担当康养市场发展的服务。政府应该立足自身实际,第一,帮助企业打通融资壁垒,吸纳更多规模化的社会资本和康养企业,以政府为发展媒介,为行业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确保有潜力、有市场的康养项目能够尽早“落地生根”。第二,通过相应的资金鼓励,为企业减免税费、加强贷款贴息等等,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最为头疼的资金问题,给康养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个难能可贵的缓冲期、培育期。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康养企业能够沿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前行。第三,要完善以政府为中心的现代购买服务体系,引导康养行业企业自始至终走市场化运作方式。
(二)市场供给要创新业态
1.供给内容创新。康养企业在探索市场供给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从基本服务上入手,创新塑造更加完善的现代康养服务。在医疗护理、精神安慰、生活照料、情感诉求等多方面,为养员们提供更多的爱心和关心,确保康养服务更加有温度、有水平,使康养产业能够分流出产品制造、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各个支系,以创新的服务模式赢得社会、家庭和疗养员们的认可。
2.供给重点创新。政府、康养企业等部分,应该结合市场供给的发展业态,要从供给侧出发,从根本上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元化。重点提高老年人的市场购买力,积极探索市场化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新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实现对商业保险养老金融的全面服务。在老年人层面,夯实养老保险的金融基础,在中青年人层面,树立健康的资金储蓄理念,以此推动现代康养体系的科学化发展。
3.供给技术优化。在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之中,要积极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等方面深入拓展,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指导,确保老年人的各项心理诉求、生活要求得以满足。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确保养老机构护理体系的全面发展,积极推动“GPS定位”“智能呼叫”“语音传输”等高新智能信息技术的转型升级。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视域,在家政服务、精神抚慰等方面,为康养行业中的养员们搭建一个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平台,全面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院的自由化、舒适化和灵活化。
(三)转换家庭赡养观念
1.要改变传统的赡养观念。站在家庭的发展视角,首要问题就是改变“养儿防老”等传统的赡养理念,对于没有精力照顾但有经济条件的家庭,要将老人从家庭养老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借助于现代康养机构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舒适的生活服务,能够让老人更好颐养天年。而对于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则要以专业的养老机构为中心,一方面缓解儿女陪护的压力,一方面使老人处于安全、便捷的医疗康养环境之中。
2.要树立高品质的生活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作为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更应有尊严地生活。因此,借助于康养机构,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的各项生理、心理需求,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念,让老人不再是“无用”的人,而是能够为社会发挥余热,能够体验到生命美好的有价值的人。
3.要秉承“共享养老”的新原则。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多的人应当转变“各人自养自家人”观念,树立“共享养老一家亲”观念。借助于生活用品代购、近距离出行代驾、邻里有偿帮扶等新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康养产业的有机完善,确保更多的老人能够接受到全社会释放的关怀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