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古建类博物馆中的展览陈列形式
2020-03-01杨会民
杨会民
(山西省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山西 临汾 041500)
博物馆陈列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有限的物品来达到展览效果,并对游客传播更加丰富的情感信息。再加上不同藏品的年代、价值各不相同,所以陈列的另一目的就是将展品的内在含义表达出来,并将其特殊的联系展现出来,使游客在观赏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藏品的价值。与此同时博物馆藏品陈列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这就更需要利用相对合理的方式将藏品罗列出来,最终达到空间与藏品相互协调的目的。
1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意义
1.1 重视博物馆陈列是适应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方新颖的生活方式不断融入我国,博物馆的生存空闲以及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同时游客对博物馆藏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博物馆就需要将藏品陈列重视起来,进而有效提高游客在观赏藏品过程中的文化认知,同时还可以保证藏品能够与游客产生共鸣。因此在工作中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去规划藏品陈列方式,利用系列展览等方式将藏品的价值更加科学有效的表现出来[1]。在总结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藏品陈列主题越是鲜明其特点越突出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例如某某主题展览、某年代藏品展览等等,同时还可以有效将博物馆的品牌打造出来,进而有效推动博物馆长远发展并提高博物馆受众程度。
1.2 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是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关键
上一段中已经提出若是有效进行藏品陈列可以将博物馆品牌打造出来,但是在这一社会发展速度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单单依靠打造品牌已经无法满足群众以及社会需求,在品牌打造成功后博物馆还需要通过品牌以及藏品陈列方式将自身社会影响力提升。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博物馆藏品陈列就不能局限于藏品价值的展现,在陈列过程中还要将教育、服务等方面重视起来,进而通过更加合理的陈列形式来提高博物馆影响力。
1.3 博物馆陈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博物馆的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只会聚焦于大型博物馆,这就导致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竞争力直线下降,纵使博物馆中的藏品再怎么稀有,其展览陈列方式不当也无法提高社会关注度以及自身竞争力。那么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将自身竞争力提升起来,在工作中就要将展览陈列方式重视起来,在展览陈列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关注藏品保护工作,一定要将保护、研究、传播等方面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将藏品价值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2]。
2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原则
2.1 主题突出选题明确
其实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就如同一张名片,很多情况下博物馆都会重点关注“名片”内容,但是却忽视了当前快节奏生活环境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有时人们并不会被一张满是介绍的名片所吸引,反而是一张主题突出特征明显的名片会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那么博物馆展览陈列也是如此,在陈列过程中经常会将很多名贵的藏品罗列到一起,但是这些藏品的年代及其价值却相差甚远,这就极易导致藏品展览成为“摆地摊”,尽管各种名贵的藏品展现在了群众面前,但是群众却因为审美疲劳以及各种原因失去了对藏品的关注兴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博物馆就要将藏品陈列问题重视起来,在陈列过程中将其主题展现出来,并将与其相关的藏品罗列到一起,以保证在观赏过程中可以将其文化以及艺术价值表达出来,进一步迎合大众的参观心理,进而提高博物馆受众度。
2.2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尽管在藏品陈列过程中部分博物馆已经将主题明确了出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那就是对于陈列内容与陈列形式的争议,争议点就是到底“内容决定了方式”还是“方式决定了内容”。其实这一问题也属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原则问题,因此若是要提高陈列质量,那么就需要改变“谁决定谁”的观念,既然出现了这两点问题,同时也了解到这点存在一定矛盾,那么就要在矛盾中寻找到其相对统一的一面,并在工作中将统一面展现出来进而降低矛盾对立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博物馆陈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将目的研究明白才能够正确了解到陈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加合理地去解决问题并提高陈列质量[3]。
2.3 展览注重特色
博物馆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人民群众,并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来,但是反观当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工作以及藏品展览,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一致,甚至有些博物馆就是将其他博物馆的运行方式以及表现形式“抄”了过来,最终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现状。那么既然要提高竞争力与受众度,在工作中就要将这种工作模式摒弃掉,一定要根据地方风土人情去陈列藏品,并营造不同的服务模式。若是部分博物馆认为自己的陈列展览方式已经面面俱到了,那么就证明其还未认真的深入研究地方文化,文化如同流水源远流长对于文化的研究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探索与优化才能将地方特色完全展现出来。
3 古建类博物馆中的展览陈列形式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博物馆也在逐渐改变运行模式,随着运行模式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类型出现在了社会中,但是就因这一发展趋势很多古建类博物馆越来越少。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古建类博物馆就要将局限的空间应用起来,并利用合理的陈列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将自身问题改变成为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古建类博物馆可以利用其文化特性来感染群众,并将自身改变成为具有研究意义的文物,进而在发展过程中改变现代建筑对其带来的影响[4]。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提出一些要求,例如将更加现代化的科技融入到工作中,同时还要在工作中将陈列方式改变,进而有效提高博物馆生命力。不仅如此,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将其他博物馆中的优势借鉴起来,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而不是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去“照猫画虎”,这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并优化自身。
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展览陈列形式的学习来提高自身价值,那么就可以借鉴一些优质的博物馆运行方式来优化自身。例如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运行方式就十分独特,这一博物馆就属于古代建筑群与现代文化有效融合的综合性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不仅将本职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同时还将宣传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的任务扛了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博物馆正在不断的去修缮外观建筑,以保证游客在进入博物馆后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清代建筑氛围,同时还将博物馆内的各个亭落以及大殿改变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其中还融入了大量藏品以供观赏[5]。不仅如此,馆内为了营造出更加符合游客心理的环境,还将展馆内分成了不同的主题展现区,分别为《千秋孔子展》、《山西民俗基本陈列展》还有小型的展览组,以保证可以将博物馆文化有效展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鉴苏州博物馆,这一博物馆已经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国际建筑艺术园区,通过现代化与仿古技艺的结合充分展出了其“古为今用,道法自然”的观念。同时在展览区中还有效融入了大量的江南水乡背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时刻感受到展区的情与景。虽然在苏州博物馆中不会经常看到现代科技的运用,但是其整体构思以及结构却十分突出,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展厅中美轮美奂的人工光源与自然光源结合艺术,通过建筑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有效展现出了古典文化的韵味,同时也与古典遥相呼应展现出了其独有的内在之美[6]。
以上总结的博物馆其建筑规模都十分庞大,这就导致一些小型博物馆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应如何学习这些大型博物馆的发展理念,那么本段就对福建民俗博物馆进行总结,这一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相对于以上两个博物馆要小很多,这一博物馆位于当地明清街中三坊七巷25号二梅书屋,其总占地面积约为2937平方米,并且展示也以房屋为主。基本上每个展示厅的面积约为四十平方米左右,所以就可以看出这一博物馆的展览面积相对局限。但是尽管博物馆面积小,其展览方式却别具一格,大多数的展览房屋均为场景复原陈设方式,并利用现代化的灯光加以辅佐,虽然其内部表现的空闲较为紧凑,但是其展区外延的设计却十分精妙,基本上每一题材都是利用当地风俗设立的,在藏品陈列之外博物馆还将一些空闲区域有效应用了起来,并利用空闲区域进行传统文化演出,通过演出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也展现出了其独有的展览陈列形式。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这一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藏品来支撑整体发展,若要保证自身竞争力就需要通过独到的方式来展现出自身价值与品牌,这就需要合理进行陈列展览来提高自身价值,但是这一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博物馆就要利用自身特点营造出特色,例如应用古建特点进行展览陈列,同时将一些现代化技术融入到工作中,进而打造出博物馆独有的特色,使博物馆可以在社会发展背景下逐渐适应潮流变化并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