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2020-03-01王艳
◎王艳
引言:课程思政,就是在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之外的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把思政入课堂的要求提到了日常的教学中,日语专业课教师要结合本专业教学内容多角度思考本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点,将思政入课堂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完成好课程思政这一课题。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资源涵盖日本社会各大主流期刊报纸的热点评论、特约专栏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元地领悟日本文化内涵,通过报刊中的事件解读感知较为客观的日本社会文化和教材文化的异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跨文化交际和思辨的能力。然而报刊文章报道的内容多具一定倾向,日文报刊报道多从日本人的立场出发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遴选报刊文章及新闻报道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要客观、全面的从大局出发,防止片面的失实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在各种媒体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如何传道?如何授业?如何解惑?高校教师有必要顺应全课程多角度育人的趋势,确保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交流中,点滴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立德育人。日本报刊选读课的专业教师,要种好课堂这块责任田,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为目标,依照本学科的学习规律,立足日语专业的特点,发挥本学科跨文化育人的优势,挖掘本课程所涉及的汉字文化圈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文化精髓,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等思想政治要素,将其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是一门日语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机会,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比对中日文化异同的渠道,知识性、人文性兼而有之。在课程融入思政理念时,应该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背后深厚的中华文化影响力。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入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坚不可摧。日本文化是在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的过程中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起来的。例如,日语专业学生入门学习的日本文字“和汉混合”的构成形式就是从无到有、引进中国汉字并本土化、本国化的产物。除此之外,日本的饮食、服饰、建筑、节庆、宗教、思想、艺术等领域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强大的有力见证。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巧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专业教师也应该关注到中日文化的差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了解中日文化异同、追求文化精髓、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这是《日本报刊选读》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基础和保障。
三、课程思政目标构想
“课程思政”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思政课程”,是把思政教育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不是新开课程也不是特设课程,其实质是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常规课程教学中,自然渗透到专业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报刊选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因此,在课程相关的报刊遴选到解读、教授等环节,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构建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这个体系应当首先包含爱国情怀的养成和健全人格、高尚道德的培养;其次,在培养学生报刊解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在安排学生解读报刊资源的过程中,立足本国优秀文化,放眼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文化,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影响力,体味我国优秀文化海外传播的广泛性,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深刻内涵;最后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远意义。
四、课程思政方案设计
上海电力大学日语专业的《日本报刊选读》课程,周学时为2课时,共32节理论课。因该课程时效性较强,在教学资源的选取环节力争做到选取时代感强、具有鲜明的新闻文体特征的报刊文章,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门社会话题,努力使新闻、报刊解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融合。现阶段,要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方案,首先,可以采用“思政内容直接引入”模式。教师设计10分钟左右的思政小专栏,将人民网、东方网或其他国内合法的主流媒体的日文版思政要素的时政热点或相关报道直接引入。如;“G20”、“十九大”、“一带一路”、“最新政府工作报告”等日文版资源直接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的灵活应用、经典语句的译法、报告内容的解读。其次,采用“思政元素间接渗透”式。可以在固有的教学资源中,挖掘一些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融为一体。例如,在本课程选取的教学资源“天声人一文的学习解读,该文讲述了日本壬生町的小学生学习背诵论语、当地政府以论语振兴地方的情景。教师可以借机介绍《论语》以及儒学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而强大。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贯穿了日本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文章解读过程中,在《论语》知识的探讨中,学生自然地萌生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甚至产生出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这个环节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要聚焦近期中日社会的热点话题,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中日相关文化的异同,更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深度挖掘蕴含丰富思政素材的课程资源、完善相关知识的自我积累和储备,并自然地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学习是促进中日交流、扩大改革开放的桥梁,日语人才的培养是加强中日合作、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式植入到日常的专业课堂,是专业课堂“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手段,是日语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有效实践。